分享

『养生之道』感冒要分三期治

 zd山笑 2020-12-02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 吴义春

  “一场秋雨一场寒”,气温骤降让很多人出现了“鼻塞流涕,咽喉疼痛”等症状,这正是秋季感冒的典型表现。很多患者就医,总想着打打针、吃吃药,症状一没就认为感冒已经好了,继续“吃香喝辣”。但没隔几天,咽疼咳嗽,又回到刚就医时的样子。

  其实,大多数患者不知道,感冒病程分三个阶段,即早期、中期、恢复期。早期各种症状相对明显,包括发烧、咽喉肿痛、鼻塞等;中期发烧症状有所缓解或基本消退,会出现热退咳存或热降咳存,此阶段主要为咳嗽或干咳,或者有痰,常伴嗓子痒、不舒服,被称为“感冒后咳嗽”;到了恢复期,各种症状逐渐消退,但还会有余热未清、口干等症状,此时如灶膛火星,还需要“除热务尽”,尤其不能吃肥甘厚味助长内热,导致感冒治疗不彻底或反复发作。上述三个阶段,处理得当,持续时间大约几天,但稍不注意,就有可能绵延更长时间。

  生活中,很多人觉得感冒症状逐渐消失,只剩下咳嗽时,感冒已经好了,不用再治疗,结果导致咳嗽迁延不愈,持续几天、几个月甚至反复发作几年,有些人甚至怀疑自己得了更严重的疾病。而实际上,这正好说明当初感冒刚进入“第二阶段”时,仍需用药治疗,一般还需要3~5副中药。很多儿童和老年人出现的看似不明缘由的长期咳嗽,有些就是因为忽略了感冒的三个阶段,也就是感冒没能好利索就匆匆停药导致。

  除了正确认识感冒发病全过程,还应分阶段区别用药。感冒早期,患者可以自行选一些小药材,加速感冒病程变换,快速有效治愈感冒。风寒感冒,表现为怕冷畏风、鼻塞流清涕、全身酸痛等,感冒前期可以用香菜、葱白或生姜煮水喝,达到解表散寒的作用;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重、咽喉肿痛、多黄色鼻涕、易口渴等,可选用板蓝根或清热解毒的中成药。

  “上工治未病”。《黄帝内经》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强调要增强人自身的抵抗力,凝聚正气,邪难侵正,自然能抵御疾病侵袭。因此,日常生活要作息规律、劳逸结合、饮食有节、少食辛辣、适当运动。同时,在感冒盛行的季节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到人多、空气不流通或流行性感冒频发地区,最大程度降低感冒风险。

  另外,很多人认为轻微感冒不用吃药,扛扛就过去了,这种想法并不值得提倡。每个人体质不同、抵抗力不同,同样面对感冒,身体强壮者也许稍加注意,感冒病程能很快结束,而一些抵抗力不强、正气不足的人,尤其是小孩和老人,不及早治疗可能会加重病情、延长病程,甚至引起其他疾病,危及生命。因此,一旦感冒要体会症状、分清类型,小孩和体弱的老年人应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