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三)

 火帝养生_WSH 2020-12-03

我们身体里的津液来自于我们所吃食物里的水分,按照中医的理念,我们喝下去的水到了胃里,很快就气化了,但是我们所吃的食物,食物里含的水才会到小肠,被小肠所吸收,进入到我们的血液循环系统里面,当然这里含有大量的食物营养,剩下的糟粕就会进入到大肠,大肠还会把糟粕里的水分再一次吸收。所以有的病人失水太多,体质很弱,就建议他喝粥,只有粥才能把大量的水分带入到小肠,当然粥的营养也是很好的。

话说到这里,我们又插一个题外话,西医的验血,我们中医很不认同,中医认为血的指数是由血里的水的多少来决定的,所以,西医的验血不是很准,所以,中医是不能完全依靠西医的验血报告来开处方,只能是作为参考。当然像CT影像,例如像骨折,还有像腰椎间盘突出,他那个是看得很清楚,是在什么位置,那一节腰椎出现问题,问题有多大,那是一清二楚的,这个,我们中医就可以根据这个影像很准确按摩,推拿或者是正骨,这就是所谓的中西医结合。

太阳病的中风证,就有下面的症状,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如果肠胃功能很好,体力很好,也会有得到感冒的时候。如果不动,不会得,如果运动后,汗大量流失,突然受风、受寒,这就很容易会得感冒。

因运动流汗感受外邪而得的感冒,就会摸到很浮的脉,有浮脉,就是表证。所以如果摸到很浮,很紧的脉,就代表这病人的身体很好。所以如果摸到浮缓的脉,就代表这病人的身体素质不是很好,平常可能身体就很虚。

为什么会发热,免疫系统产生相抗的时候,由于外邪侵入,我们人身体的正气会与外邪产生抗争,这个时候就会有热能散发出来。这里的“汗出”是主证,是一种“病汗”,平常没事,天气很好,大家都不流汗。只有他一个人流汗,也是一种“汗出”的症状。

这里的发热,有时候会发热、有时候没有发热;中风证的发烧,一般不是高烧、温度不是很高。所谓的“风,”并不会把皮肤毛孔收敛起来。“寒”才会把皮肤毛孔收敛起来。有一种病毒,会引起病人的皮肤毛孔收束起来,病人完全没有汗,嘴巴感觉很冷,摸他的身体是滚烫的,这个热能散不出来,但是病人又感觉很冷。

有一种是病人会流汗,但是汗流出来,病人的症状并没有抒解。怕风,就是不喜欢吹到风,就是恶风。

风温的病人误开了发表的药,结果造成了小便不利,由于失水过多,还会影响到大便不畅,这个时候再去攻下,把肠道里食物又被攻下来了,这样就会造成水的源头就没有了,这病人就惨了,本身就失水太多,这下水源又没有了,膀胱的括约肌就收缩不利了,造成了小便失禁,一会滴一滴,这叫滴漏。由于水源没有了,津液丢失得很严重,大家都知道,最后一层就是厥阴,厥阴是肝,肝藏血,现在血里的水也没有了,整个人就像一棵干枯的树木一样,所以眼睛就是直视的。

风温的病人,特别是冬天,再去烤火,身体会发黄,看到黄色,千万不要误诊,因为黄色有的时候是肝胆的黄,有的时候是贫血的黄,因为失水太严重,血里的水分太少,所以,在皮肤上显现出来的颜色就是黄色。如果很严重了,病人很容易受到惊吓,有时还会抽筋。这个时候不知道,再继续近火源薰烤,本身就很少水分了,再用火薰烤,病人就会很危险。

所以,生病的病人流汗太多,就不能太接近火源,想办法要固津液,这是一个大原则。

太阳病

头项强痛

恶寒



太阳中风

发热

汗出

恶风


太阳伤寒

呕逆

身体痛

恶寒

有发热或不发热

太阳温病

发热

口渴

不恶寒


太阳风温

身体灼热

汗出

身重

多眠,息必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