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业化条件下的工资结构调整。

 星星知我鑫 2020-12-03
题图 /大唐 

一种新制度的改革,必然将经历一个破冰的过程。

有人觉得,目前军人的工资是饭上面的肉,看着还可以。

地方公务员工资是饭下面的肉。你看不到,但其实有一大坨。

暂且不论孰高孰低,后台有很多剑迷,特别是一些军人军属,想了解一下关于军人工资的现状,那么今天单就军人工资,聊聊关于工资普涨与工资结构调整一事,仅供参考。

军人工资,在我看来,目前呈现出来的是有两大功能,

一是保障功能,二是激励功能。

这与军人职业特性有关。

涨工资的激励功能并不明显,并不能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薪酬与贡献挂钩”的问题。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涨工资激励不是那么大,但是不涨工资影响相当大。

改革制度没错,军官与军士的服役愿景,也是会随着工资的涨幅而来,

工资会增加也没错,但这些都是改革的形式与内容,而改革的目的却是要战斗力的提升,真正要解决的除了高素质的人与现代化武器的有机结合,还有工资架构调整。

也就是说,军人工资还需要具备第三个功能,调节功能。

简而言之,当务之急不是涨工资,而是改革工资结构。

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当下军人的工资水平,绝对值不低,相对值不高。 

比较认可这句话,也从侧面凸显出一个意思,

越到一线或者基层,条件越艰苦,资源越匮乏,西藏、新疆等边远地区的军人,

就是用生命来换取工资的折旧费。

我们习惯把军人工资诙谐地称作为“大锅饭式”的工资。 

但我认为,普涨工资只能是“防洪式”的短期行为,并不能解决军人工资制度中的结构性保障。

为什么大家期盼涨工资?

“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

除了经济生活水平开销多,很多官兵不满或者吐槽的是,野战部队与驻城市部队,基层与机关,军官与军士,本科生与高中生, 同岗不同酬,同军龄不同酬等现状。怎么办?

既要从官兵需求层次的横向来解决经济生活所需, 又要从官兵服役贡献的纵向来解决工资结构。

一旦各种津贴补贴打破了“大锅饭式”的禁锢,参照国外,比照当下,分类建立专项岗位津贴,区分任务类型、岗位性质、专业类别等,建立完善岗位津贴标准体系,最终形成工资与付出匹配的机制。

也就是,向作战一线倾斜,向艰苦边远倾斜,向实际贡献倾斜。

军龄不调整,职业津贴不调整, 普涨只能解决一时之需,官与士的工资增涨矛盾依旧存在。 

军人住房公积金,“挂账”模式有待调整,军人子女保教费,与当前地方子女教育差距太大, 军人父母养老医疗保障,目前只看到面上的,却沉不下去。

但是说实话,面对工资条上的4位数、5位数, 实则都需要用工资条来解决一个军人背后的所有开支。


军人工资普涨与工资结构调整,哪个更重要?

一段高频话,官方也有体现--- 服役贡献与待遇挂钩。不可否认,越是鼓励长干越是要设计好退役后的薪酬,

军人职业化的目标就是减少二次就业,以军人职业为终身职业, 但是长干不是说说,如果工资结构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相信很难坚持到最后。而当下,营以下军衔制落地,倒逼军人工资结构调整,是趋势,也是发展之需。

调整军人工资结构,增加工资收入的比例系数,普涨和调整工资结构一体两面,但当务之急,显然还是从全局调整工资结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