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荷

 济宁文学 2020-12-03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冬  荷

作者:胡勤贵

冬日里的微山湖清澈,天也蔚蓝。天上的云一块一块的飘,水中的云也一块一块的漂。浓的,淡的,大块的,小块的,分开的,连在一起的都有。云的形状仔细看,有的像马,有的像狗,有的像鹅……这些想象中的狗马驴牛、人鱼鸟兽,让人有了丝丝的滋润温暖。再看荷,艳丽的花,清脆的果,欢声笑语,已被游人带走了。那些让生命旺盛的水分已经失去。如伞的叶越来越小,现如今只剩下拳头大了。青翠欲滴的茎,越来越干瘦细瘪、皱纹突出,像老人的脸。浓缩,再浓缩,凄凄美美。花落,荷还在。从春到冬,荷成为微山湖最美最持久的风景。

冬是冲着荷来的。芦苇挨了一镰刀,经过船齐刷刷地上了岸。村庄里每家每户的墙头,都晾晒着湿漉漉的芦苇。湖里人怕芦苇冻坏了,耽误了编织席子苇箔,让生活缺少了温暖。蒲草,菰蒋草,甚或菱角秧子都被船载走了。晒干铡碎了,垛起来,每天用筐扒拉一些,送给牛马驴羊,还有兔子。凡是人们看中的都收去了。蒲草、菰蒋草、菱秧的生命都留在了金黄里,成为了丰收的底色。当风把直线的阳光撞击为曲线,在空旷的湖上呼呼地行走、失去主意的时候,送来的空气越来越寒冷了。湖面上的荷,颜色由枯黄逐渐的变为褐色了。给人铁一样的感觉。它不像芦苇、蒲草,入冬后能编席子,能喂牲口。荷在冬天只能站在水里,等!等雪,等冰。等待挖藕的人。

微山湖人从不觉得艳丽的荷花有多么地稀奇。叫荷花、还是莲花,还是藕花、菡萏、水芙蓉……那是诗人的事情。他们在意的是圆荷擎玉藕。通过花朵的颜色,湖里人知道了水底的藕是七孔还是九孔。微山湖里的藕都是七孔的,开的是粉红色的花。全是野生的。九孔藕开的是白花,最适合田塘里养了。一节一节,白白嫩嫩的藕,让人眼馋。藕怎么吃都好吃。莲藕炖鱼头,再配上一杯酒,坐在连家船头,让人多么的舒服温暖啊!荷懂得湖里人的心事。不论是风里,雨里,雪里,冰里,它都站在那里,指引着挖藕人的方向。奉献才是自身展示的途径,也赢得了人们的赞美和尊重。

天地间最极致的美是对生存的渴望。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吃。在粮食匮乏的年代,藕无私地奉献着。爷爷父亲在冬季常来湖里挖藕。找一片枯荷,穿上皮衩,趟到湖水里,用手拽一棵铁杆一样残荷的茎;顺着它,用脚在湖底下的稀泥里用力探索。感觉有硬硬的东西了,再用力的晃。一只脚立住,另一只脚一下一下地用力,把稀泥荡开了,叫歪藕。不一会儿,一支藕就浮了上来,漂在了那里。走时拢在一起,捆了担回家。藕在水下,无规则的随意地爬在泥里,没有技巧的乱用力,藕挖是挖上来了,断了,孔里进了泥汤子,不好吃了。爷爷对父亲说,这七零八落的枯荷,就是藕的根!

根在,还怕什么冬天呢!

作者简介:

胡勤贵,山东省作协会员。曾出版《微山湖散记》、《看绿色成长》、《乡言村语》。现在微山县委机关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