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经村里的土窑小学,如今难觅朗朗读书声

 大河乡土 2020-12-03

9年前,摄影师曾两次来到这个位于晋南中条山脚下的农村小学,当时,学校仅有10名学生,分为一年级和二年级两个班,由一名叫冯天敏的男老师执教,他既教语文,也叫数学。学校非常简陋,一孔土窑做教室,另一孔土窑作为老师的办公室和卧室。而作为教室的土窑装着两个年级的学生,一年级学生上课时,二年级的学生写作业,一节课下来,再轮换过来。

今年11月,摄影师又去拜访了这个学校,但学校早已被“撤点并校”,窑洞分给了村里的一户人家居住,已经没有了当年学生娃朗朗的读书声。

据在农村走访,以前稍大一点的村子都有小学,但随着农村孩子减少,很多村办小学被撤掉后或荒废或改作他用。现在,农村的适龄儿童上学或寄宿或由家长陪读,在教学质量相对提高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家长们的负担。


2007年12月,冯天敏老师正在教室内给学生上课。

2016年12月,原来的教室已经当做住户的厨房,但以前的黑板还保留着。

另一孔作为老师办公室的窑洞被住户当做了储物间,堆满了各种物品。

2007年12月,学生在课间玩耍。由于学生少,老师也只有一位,学校也就没有设置体育课、音乐课,全由学生自己玩耍、娱乐。

2007年10月,那时,村里的电力供应不连续,遇到停电时,窑洞内会变得很暗,老师就把教室搬到窑洞外给学生上课。

2007年12月,两名一年级的学生正在教室内上课。

2007年10月,放学后,几名学生没有马上回家,而是趴在教室外的一块石碑上写作业。

2007年10月,冯天敏老师坐在土窑外的石碑上批改学生作业,两名学生则趴在一个长凳上温习功课。

2007年10月,摄影师为土窑小学的全体师生拍摄的合影。

2016年11月,以前的窑洞还保存完好,但已经没有了学生娃朗朗的读书声。


如想及时获取更多图文信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