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媒体寻觅冬季校园读书声:熟读经典修心性(图)

 龙溪舟子 2012-11-21

媒体寻觅冬季校园读书声:熟读经典修心性(图)

  已经接近小雪节气,北京的早晨空气越来越清冽,但寒风却不能阻挡校园里读书的孩子们。昨天,本报记者兵分五路,在晨曦中寻找北京城里的琅琅书声,感受书香北京的独有韵味。小学、中学甚至职业学校,冬季的校园里,处处有学生们的诵读声。经典,在书声中传承。

  阳光书吧书声琅

  时间:7时30分

  地点:徐悲鸿中学初中部

  早上一进教学楼就听到了响亮的读书声。在初二(2)班,语文课代表潘晓岭正领着全班学生一起诵读老舍先生的名篇《大明湖之春》: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

  在教室外的走廊,整齐立着数十米长的书架,上面放满各种名著:《诗经》、《鲁迅作品集》、《青春之歌》……到了课间,学生们走出教室,来到书架前,取上一本,或翻阅,或大声诵读,甚至互相比看谁读得熟练。

  徐悲鸿中学初中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排排书架和图书室构成了学校的阳光书吧,有6000余册书,学生可以在每周一次的集体阅读课阅读,也可以在课间随时取阅。

  语文教研组的唐老师说,这学期学生们集中阅读了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还尝试根据对作品的理解,重新给小说设计封面。有以主人公为封面主题的,还有以两轮拉车为主题的,“我们是美术特色学校,学生经过广泛阅读,将他们对文学的理解与美术创作相结合,更加深了他们的人文素养积淀。”

  诵读古方记得牢

  时间:9时

  地点:北京市实验职业学校

  宽敞的教室里坐满身穿白大褂的“准药剂师”,每人手中一册《方剂与中成药》课本,传入耳中的读书声外行人听起来更像是“天书”。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热清表解此为良。”……这是北京市实验职业学校的学生们在诵读经典古方。麻黄汤、大青龙汤、四君子汤……学生们不仅需要掌握各种汤剂药方,还要知道它们对应治疗什么病症。

  2011级中药2班的王爱萍老师介绍,中药有一些药材有相反的作用,还有些药材放在一起会产生毒性。学中药和药剂的学生虽然不会成为医生、没有处方权。但很多学生会成为药剂师,或在医药相关领域工作。他们必须清楚各种药材的药性,对处方进行最后的把关。所以药物相生相克的特性必须记牢,很多经典药方必须熟读背诵。

  2010级药剂班的李瑞霞老师说,在学生的教材里,要求背诵的古方有50多个,这些方子有的只有一两味药,有的却包含多达20多味的药材。这些药方都需要多次朗读才能记熟,所以诵读“方歌”成了学生们的必修课。“朗读是口、耳、眼、脑的配合联动,对增强记忆很有帮助。”

  李老师介绍,除了诵读药方,学生们在早读时间还会诵读《黄帝内经》、《大医精诚》等古文,读这些书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李老师认为,读古文不仅能增长学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性格,让他们静下心来,不再浮躁。

  熟读经典修心性

  时间:9时

  地点:三义里小学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上午,三义里小学五年级三班的课堂上传来全班同学集体诵读《道德经》的声音。校园外墙上以古文解释的“义”字,操场边矗立的孔子像,围墙上的《弟子规》……走在被琅琅书声环绕的校园,仿佛置身古时的书堂,四处弥漫着国学气息。

  学校教学主任孙莹莹表示,诵读国学经典是学校自主课程《国学精粹校本课程》中的一部分,全校学生从入学起,就开始诵读经典。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课本,每周有相应的课时,一年级从《三字经》、《弟子规》入门,二年级读《千字文》,从三年级开始,学生接触《论语》、《大学》、《中庸》等精选国学经典。

  孙莹莹介绍说,每次在国学课上,老师都会让学生先熟读经典,通过注释了解大概意思后,再配以古代典故或者人物故事,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文章内容。之后还会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的实际情况,对中心内容进行体会,做到不只是单纯的诵读,而是要知行合一。

  对于课本上的内容,五年级学生孙鸣婉表示,“一年级刚学习时都不懂,还有不认识的字,但是老师用小故事给我们讲,也告诉我们真正意思是什么,就不觉得那么难了,而且有的故事还就出现在我的生活里,很有意思。”

  除了国学经典诵读课,学校每天中午还有十分钟的诵读时光,全校学生或背诵或大声朗读课上所学过的内容。孙莹莹说,这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加深记忆,并且每次读都能有新的理解,还能到实践中去体会,这也是学生修养的奠基。

  德育教育入早读

  时间:7时40分

  地点:青龙桥小学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一大早西城区青龙桥小学二(1)班教室里就响起了学生琅琅的读书声。今天读的是《弟子规》,孩子们在朗读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生字,还学习了日常行为规范和传统文化经典。另一个教室里,六(3)班的陈瑜老师正带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古诗背诵表演赛,71首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古诗词对这个班的同学来讲,已经烂熟于心,倒背如流。在青龙桥小学,早读已成为日常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开展德育教育的绝好机会。

  二(1)班教室,班主任李宗菊老师将《弟子规》的部分文字用幻灯片的方式展现在黑板上,她让学生自己来讲讲其中的意思,虎头虎脑的张巳阳站起来,大声说“父母呼、应勿缓,就是听到父母叫的时候要赶紧答应,不能慢吞吞地爱搭不理。”“讲得很对,用词很准确。”李老师赞许地点点头,她告诉同学们,一个人的道德和学问表现在一言一行,如果他的态度傲慢而不恭敬,他就不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老师简短的讲解后,孩子们又高声朗读起来。

  一年级的小豆包们怎么上早读课呢?还没走近一(1)班教室就被孩子们稚嫩的童声所吸引,原来同学们正由“小老师”带着朗读课文,边读边用手指着生字,做到手口一致。“每次早读时同学们都抢着当‘小老师’,我都放手让他们充分展示,借此鼓励他们尽早阅读书籍。”班主任李常兰是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她告诉记者,每天20分钟的早读虽然时间不长,但对同学们巩固所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四(2)班今天上的是英语早读,王郁梅老师掏出秒表训练同学快速朗读,既要快还要清晰,顿时教室里的声音提高了分贝,速读纪录不断被打破。“复习所学,加深记忆,听说读写用全面提高,这就是英语早读的作用。”

  赵庆丽校长告诉记者,学校对早读非常重视,抓紧早读的时间复习巩固新学内容,同时将德育常规的内容纳入早读,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腹有诗书气自华

  时间:7时40分

  地点:育才学校初中部

  一走进教学楼就听见阵阵童声齐诵。从每扇门望进去,都是坐得笔直,大声朗读的学生。初一(6)班的教室里,孩子们正拿着校本课程《诵读》课本,声音清脆地读着古诗。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随着七言绝句独有的韵律,学生们越读越显意境。

  早上7点40分到8点05分是育才学校初中部固定的早读时间,连初三学生都没有取消早读的特权。教学主任修伟荣介绍说,学校的“诵读教育”分“三步走”。期中考试前每天诵读课本附录中的古诗文,包括自读课本中的名篇;期中考试之后读校本课程《诵读》课本的内容和一些课外读物;另外每年五月学校还组织诗文朗诵会,学生们上台展示自己的朗诵功力,这一活动已经坚持了七年,很受师生欢迎。“古诗文有音韵美,散文、诗歌各有各的风格。文学有很多东西需要体会,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自然就能感受到,比说千言万语都管用。”修伟荣说。

  “大家注意体会,在读七言绝句的时候,断句是2、2、3的节奏,押韵是在一、二、四句上。”初一(6)班语文老师王磊在学生们诵读的时候进行着指导,引领大家体会诗文的韵律和意境。王老师鼓励学生为大家范读,一名男生立即自告奋勇举起手,但是站起来念第一句诗就连着两次都出现了口误。“更深月色半人家”的“更深”两个字怎么都读不顺。“如果是不出声地读肯定发现不了这个问题,这两个字都认识,但是读出来却有点绕,看来我还需要在多练习朗读。”男生不好意思地说。

  王磊老师的备课笔记中夹着一张大表格,上面有全班同学的名字,还画满了小笑脸。王老师说,学生每背下一篇古诗文,她就画下一张笑脸。这个学期,孩子们已经背诵了21篇诗文。“别小看每天早上这20多分钟的早读时间,语文学习就是积累的过程,这对学生们的文学修养很有益处。”王老师希望自己所有的学生都“腹有诗书气自华”。李莉 蔡文清 张航 王妍 程功

(来源:北京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