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里价贵菜农不挣钱,批发商也叫苦,为啥?

 大河乡土 2020-12-03

今年以来,网络上不断出现农民种啥都卖不出去的新闻,比如几万斤土豆烂到地里、洋葱无人要、大蒜卖不出去、桃子倒进沟里、西瓜坏到地里等等,但城里的市民们却又抱怨菜价太贵,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近日,摄影师带着疑问来到河南洛阳东郊的一个大型农贸交易市场,试图弄清造成产出端不挣钱、消费端又抱怨价格高的原因。图为农贸交易市场内一位商贩收购的南瓜。

洛阳的这个农贸交易市场主要以收购本地的各种瓜果蔬菜和批发来自全国各地的蔬菜为主,是当地规模和交易量都比较大的一个农产品交易市场。在这里,每天都人来车往,十分热闹,而每个仓位上也都在雇人装车、卸车或者整理蔬菜。在一个正往大卡车上装东瓜的仓位,摄影师给仓位主讲明来意,仓位主很爽快地讲述了蔬果交易的情况。

仓位主介绍:“作为负责收储的我们,其实从中间也挣不了多少线,弄不好还赔钱。租个仓位一年好几万元,不管你是挣还是赔必须要交,这是一笔固定开支。另外,将菜农手里的菜收到这里,也有一些成本和风险,一是菜收上来以后,要雇人把菜弄干净装袋、装箱,人工费每人每天80元;二是收一车菜要好几天,收得早的因存放时间长会坏一些,加上归类整干净的损耗,都要摊在成本里”。图为一位菜农将采摘的黄瓜转移到仓位主的箱子里。

“三是来拉菜的客商还要压价;四是每卖一车菜,无论挣多少都要按交易额给市场缴纳交易费。两外,我们从外地进的菜拉到这里后,要卸车并重新分检后再批发给小商贩,这中间也要支付人工费,如果几天都批发不出去,这中间也有损耗和卖不出去的风险”,仓位主说。图为两名妇女在将小瓣蒜剥成净蒜。商贩从外地采购回大蒜后,会雇人将蒜皮揉掉一层弄干净,然后按大小分级装进网袋里进行批发,一些被揉掉的散瓣蒜需要人工剥成净蒜出售。

图为商贩正雇人将从外地进的大葱外皮剥去,然后弄干净按照级别扎成捆。受雇剥葱的大都是附近的妇女和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按斤获得工钱,剥一斤一毛钱,一天大约能剥八百到一千斤。

摄影师在市场遇到一位外地来拉菜的车主,车主说,他们是这个环节中最辛苦的 ,挣的都是辛苦钱,买车得十几万,还有过路费和油费,加上路上的损耗,拉回去卖给下一个批发商时,这些费用都要加进去。

图为一位小摊贩从市场里批发了一三轮车大葱,准备到附近的菜市场销售。

附近很多菜市场的小摊贩都会到这里批发蔬菜,他们每次要买好几种菜,且是根据当天预计的销量采购,拉多了卖不出去,第二天就得降价。“我们一般都在城里的市场花几千甚至上万元买了固定摊位,每月还要交卫生费和管理费,这些费用不加到菜价上我们还咋挣钱”,一位摊贩说。

“蔬菜的价格和品质有很大关系,但更受流通环节太多的直接影响,每一种菜从菜地到消费者手中都要经过六、七个环节,且层层有损耗,层层加价,菜价能不高吗?”一位批发商说。图为批发商刚从外地进来一车洋葱,雇工们正在把洋葱剥干净并重新装到袋子里。

图为一名菜农将自己装菜的农用车停放在交易市场的路边与买主谈价。据了解,为了能得到高一点的价格,一些菜农不选择进入市场,而是在路边等待,看有没有外地客商直接收购,或者被小摊贩直接买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