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络循行规律,中医收藏必备!

 太行森林 2020-12-03
阴阳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最核心的概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因天人相应,所以人体内的清阳之气轻升而在上,浊阴之气重降而在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说:“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这些条文都告诉我们:阳主升发而在上,阴主沉降而在下,这是阴阳的本质属性。

《中医基础理论》中提到,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

在人体经络的循行流注次序中,《灵枢·经脉》和《灵枢·营气》叙述的非常具体,而在《素问·太阴阳明论》中则系统的归纳为“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若结合人体正身直立位,双手上举的姿势,来进一步探讨经络阴阳二气升降,则可发现经络循行规律为“阴升阳降”。


为什么经络循行规律不是阳升阴降而是相反的阴升阳降呢?其实,“阳升阴降”是本质,代表了相对静止;而“阴升阳降”,代表了绝对的运动,是构成生命的必要条件。两者都是重要的运动形式,构成了周易的“易”,即变化。

“阴升阳降”的现象和生理活动,如云雨的形成、气候的更迭、水火的既济、气血互化、肝升肺降、脾升胃降、心肾相交、中医药治则治法、中医药升降配伍等,都是以“阳升阴降”为前提的。

经脉循行规律看似单向运行,如六腑阳经下降、五脏阴经上升。但是我们不能忽略每一条经脉都具备升降的正负运动。比如肾经中的气血,既可以由足走腹部,也可以由腹部走足部。六腑的阳经也是如此,比如膀胱经可以从头走足,也可以从足走头。因为任何一个独立的经络,都是自成一体。既然自成一体,那么它内在的气机运动就具备双向运动模式。

升极而降谓之天,降极而升谓之地,这两句话道尽了经脉的根本奥妙。任何一个脏器都具备升降出入,这个升降出入的运动全靠经脉来实行。

经脉的经气运动是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机能的最本源运动。比如人体内心脏的舒张与收缩、胃、肠道也有相应的对立性运动;还有肺的呼气与吸气,基本上所有脏腑的气机运动和脏腑活动功能都是双向的。而这些脏腑功能的背后源动力,就是经脉的经气升降运动。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经络的循行规律,即“阴升阳降”,是在“阳升阴降”的大前提下才能实现的,而其中也蕴含着“阳升阴降”的运动形式。

因此,我们在临床运用中,则要参考经络的升降运动,同时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根据其脉象判断整体,通过调节不正常或功能下降的某些经络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