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展讯 | 远尘 · 燕守谷书画印新作展

 泊木沐 2020-12-03

燕守谷

号大明湖客、清溪散人,别署溪村精舍。1959年生,临沂平邑人。199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王镛书法工作室。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东山书院院长。2006年移居济南。2011年起以文化的传承与文脉的延续为己任,恢复重建元代东山书院于蒙山,旨在创造一个纯粹的艺术交流空间,从此开始山居,逍遥自主,潜心创作。志寻真意、真趣,以挥洒顿觉之心挥洒顿觉之笔墨,为着一种欢喜,一种快适。

▲ 成扇 沈周题画诗 51cmX31cm

远 尘

石涛《画语录》《远尘 章》:"人为物蔽,则与尘交。人为物使,则心受劳。劳心于刻画而自毁,蔽尘于笔墨而自拘。此局隘人也。但损无益,终不快其心也。我则物随物蔽,尘随尘交,则心不牢,心不劳则有画矣”。

石涛认为,山水画家对生活不能像世俗“局隘人”那样为“外物”所蒙蔽和役使。如果持世俗“局隘人”的生活态度就不可能全身心的投入创作。人为“外物”蒙蔽,则心陷入尘虑俗念的纠缠中而精疲力竭;人为“外物”役使,则精神陷入利害得失的纷扰而至心力交瘁。作为一个艺术家,如为“外物”所蒙蔽,等于毁灭自己的艺术创作,如为“外物”役使,那是给自己套上精神枷锁。

山水画家(艺术家)对生活应持“远尘”那样一种“心不劳”的态度,超越利害得失、因任自然,排除“外物”对主体心理的干扰,摆脱世俗、功名、富贵、利禄种种得失的计较,进入不为外物役使的自由境界,达到精神专一而畅快。精神专一而畅快,则审美主客体交融合一,笔下所作的山水才可能出神入化。

书法和山水画虽然形式不同,但是它们的本质却是相通一致的。创作者只有远尘脱俗的生活态度才可能使审美主体进入虚静空明的精神境界,才有可能使创作出神入化。

我极推崇石涛“远尘”的观念和脱俗的生命状态。故近来皆以古代山水诗及古人题画山水诗句为创作载体,抒其怀、适其性、达其意。袁中道说:“山水之乐,能涤俗肠”。山水、山水画、山水诗、山居,山水即我,我即山水,合而为一,融为一体。笔墨的挥运之中,自身已投入山水之中, 那种情境竟让心灵觉得得到了安顿。

寄情山水,远离尘嚣,融入绝尘荒寒的山野,更感受到自身的存在。借山水来抒发内心对自然、生命的感慨和体会,在山水的涤濯中,去追求一种超越物质世界、超越自我的境界,远尘、脱俗、心净则近道。

庚子处暑守谷于溪村精舍

▲ 江山卧游 25cmX36cm*2

▲ 厚德载物 22cmX120cm

▲ 成扇 宋人张道洽题画诗 51cmX31cm

▲ 卧 游 17cmX35cm

▲ 古人题画诗 34cmX132cm*4

▲ 松轩 高枕 联 34cmX136cm*2

▲ 笑春风 17cmX35cm

▲ 成扇 沈周题画诗 51cmX31cm

▲ 高山流水 25cmX36cm*4

▲ 石涛题画诗 34cmX137cm

▲ 华喦题画诗 34cmX132cm

▲ 成扇 戴熙诗 51cmX31cm

▲ 无 事 17cmX70cm

▲ 心 经 34cmX137cm

▲ 明月入怀 16cmX77cm

▲ 成扇 汪士慎题画诗 51cmX31cm

▲ 清人题画诗 34cmX132cm

▲ 沈周题画诗 34cmX132cm

▲慎 独 16cmX77cm

▲ 清歌载酒 25cmX36cm*4

▲ 野寺 渔家联 34cmX137cm *2

▲ 日新天方 28cmX132cm

▲ 坐看云起 34cmX68cm*4

▲ 郑元祐题山居图 17cmX92cm

▲ 戴熙题画诗 34cmX132cm

▲ 杜甫诗一首 34cmX132cm

▲ 深居 莫遣 联 34cmX137cm *2

▲ 倪云林题山居图 34cmX132cm

▲ 心 经 21cmX131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