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与赣榆

 静思斋012 2020-12-03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宋四家”之一。

就是这样的一位大文豪,在海州、赣榆也留下足迹。

宋代,海州虽偏于东部一隅,仍不失为一处风景优美、历史悠久且富有浪漫文化气息的令人向往之地。因此在宋熙宁七年(1074),39岁的苏轼由杭州调任密州前,特地造访海州。
  当年8月15日,苏轼到达海州,与好友蔡景繁同游海州石棚山,凭吊北宋通判海州的文学家石曼卿。并留有“芙蓉仙人旧游处(苏轼自注:石曼卿也),苍藤翠壁初无路”的诗句。

苏轼来海州的另一个目的,是和将离海州知州任的好友孙巨源作别。这次作别。

苏轼曾作《永遇乐》词:

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

坐别于景疏楼上,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

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

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

卷珠帘,凄然顾,共影到明无寐。
  今朝有客,来从濉上,能道使君深意。

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而今何在?

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

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苏轼来到赣榆,在占山亭赠诗给赣榆县令陈德任。

其一
  尚父提封海岱间,南征惟到穆陵关,

谁知海上诗狂客,占得胶西一半山

其二
  我是胶西旧使君,北山仍合与君分,

故应窃此山中相,时作新诗寄白云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五月,苏轼被任为登州(今山东省蓬莱县)知州,暮秋过海州,经赣榆,苏轼的好友时任怀仁(今赣榆县)县令的陈德任在赣榆县衙附近的占山亭热情招待,苏轼作诗赠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