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隶书是学书法的最佳选择|既可入门夯实技法,更能作为进阶的“终身伴侣”

 攸州刀郎 2020-12-03

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1


“我从小字写得难看,母亲看不过了,三年级的时候,便要求我练字……上初中的时候,我又突然爱上了篆刻, 就把水萝卜切成方块,刻好字后蘸上妈妈办公用的印泥敲在纸上。”
张忆鸣的艺术之路的开端有点太过稀松平常,而父母并不能给他过多的指导,对他的全部期许也仅止于字写得过得去,但当他看到了旧式文人的外公在书写小楷时,心中却萌生出一种向往。

笔酣墨畅写胸怀,刻刀落处幽韵成, 这是一种怎样的雅致惬意。
年少时候的张忆鸣开始流连于上海福州路文化街,揣摩那一章一字间的神韵;他开始自修书法篆刻,渐渐地他写下的字、刻出的章,似乎也有模有样了,但新的困惑也随之而来……
“没有老师指导,以一个孩子的力量,独自摸索中国两千多年的书法、篆刻之路,其实非常艰难,我也试着买自学教材来学习, 看后依然一头雾水。”
没有进步就没有快感,陷在瓶颈中不能自拔的时候,心之迷茫,难以言表。当张忆鸣如愿遇到明师时,已经独自在艺术之路上求索了多年。
当他把作品呈送给老师时,多少有几分自得,心想,毕竟有这么多年功底,与一些基础薄弱的师兄相比, 自己的表现应不算太差吧。
每次,老师看了他的作品后都只呵呵一笑。
一次,在他的追问下,老师终于憋出一句话——“我宁愿教没有基础的人。”
这句话,如一记闷棍,把张忆鸣他打懵。
多年来的辛苦钻研、倾注心血的得意之作,此刻似乎变得毫无意义。

2


所谓万事皆有“始”,若想有终,必先有始。
张忆鸣的老师告诉他:艺术是有生命的,它的传承,像是一条充满活力、灵性、绵延流动的河,只有追本溯源,沿着它变迁之路去求索,才可能有真正的收获。
失望归失望,张忆鸣开始冷静地审视自己的“学书经验”,求索的旅程再次开启。
“我意识到自己只是需要打破重塑的垢器,而不是天才;意识到扎实、系统修学两千多年艺术之路的必要性,意识到淘空过去才能承载未来,这或许才是一个艺术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于是,他跟着老师从头学起——两汉、魏晋、唐、宋元、明、清……
几年后,他的作品不同了,多了一份厚重、沉实的生命力,也开始在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
这也是很多明师建议学员从隶书开始学书法的最大原因。
其实,在清代以后隶书中兴,出现了很多先例,学习隶书而有成果的书家——如郑、伊秉绶、邓石如、吴让之等都是隶书学习的成功典范。
从笔法上看,隶书近文字之源,如树之根,根深则枝繁叶茂;
从结构上看,隶书的结字规律为楷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好的隶书字帖,在书写中不仅收获的是技法的提升,更可以作为学习书法的终身伴侣!

3


如果说,遇明师,是张忆鸣艺术路上的起点;学佛,便是他艺术路上的腾飞点。
一个艺术家的作品里, 不仅有他的热情、心血,才华, 更有他的梦想、信仰、与沧海桑田后的生命沉淀。
张忆鸣常说:”小时候,我梦想成为当众挥毫的书法家, 刚入行时,我也在乎过展会上的声名,但现在,我唯一珍重的只有一颗初心……”
书法、篆刻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中的一部分,尤其篆刻,‘公稳印风’代表端庄,典雅。而张忆鸣所属的师门,更是继承师祖王福庵先生(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素来低调、与世无争门风。
张忆鸣老师篆刻作品
正如他微信头像中,自己写下的朴拙又蕴含着无穷内涵的“初心”二字。
他认为,作品一定是代表内心的,无论是工稳精致,还是写意浪漫,都是你内心的显现。如果你此刻是专注的,那你的作品一定是直接表述自己的!
这一切,使得他的作品总能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以散发着宁静力量的灵动禅韵,涤人心尘。
张忆鸣老师作品

很多人都说:先认识他的字,才认识他的人的。

“那些字都是沪上知名书法篆刻家张忆鸣先生所书,他才华横溢,对佛法见地深刻……“ 许多人这样介绍道。

庙宇威威,翰墨苍苍,那既遒劲又圆融的笔触,似乎同时凝聚着禅意的空灵与宁静的力量。

“我在篆刻、写字时与打坐、听经时的状态差不多,专注,宁静而觉知,没有思绪万千,就是靠心灵最本来的元素在写、在刻…”,张忆鸣说。
我想,那种状态正是灵感的汇聚、自性的流露, 是《金刚经》中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当你在古寺中、飞檐下、梵音里,看到那从纯澈心中流出的翰墨苍苍,心,会不自觉地被那种平和之力所撼动……这,或许正是他的初衷。

张忆鸣老师作品
除了用书法篆刻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人心外,张忆鸣还有一个愿望:
“我们通过带学生,交朋友,认识贤达,一起努力做传播正能量的事。度众生,我们作不到,但我们可以去影响、感染更多人,可以通过培训班、直播,将书法的传播落在实处……”
知名国画家郑荻溪先生如是说:
一件优秀的作品悬挂书斋堂久品不厌,其魅力何在?
一为师古,二是融合,三达造化。
这是我对少音兄艺术的整体印象,他深悟其道,无论书法篆刻,与古为徒的同时又搜索着符合自己心性与技法表现的诸多信息,从而融入到自己的作品里。
张忆鸣老师作品
少音兄还是一位虔诚的佛弟子,常年素食与禅修更使自身和作品下毫无浮躁烟俗之气,呈现出超然物外之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