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想成为大医:中医临床必须多问多记多领会...

 柴胡黄芩图书馆 2020-12-04



学问者,学必问也,学而不问不成其为学问。即便是懂得不透彻的知识,也要不厌其烦地不耻下问,切忌不求甚解,得过且过。只有多问,才能长知识,增才干。如开一张处方,要问一下这是什么方剂的加减?为什么要加这几味药而减那几味药?这张方子的君、臣、佐、使是怎样搭配的?是遵循什么法则立方的?运用这个治疗法则的根据是什么?……等等。如果面对应诊病人的用方,这样进行自问,并得出符合实际的解答,那么对这个疾病的认识也就比较清楚了。

特别是用常法治疗失败以后,更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如茵陈蒿汤或茵陈栀子柏皮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无效时,就要细察原因,从而会得出湿热内蕴固然是急性传染性肝炎的主要矛盾,但不是唯一矛盾的结论来。何况每个病人有湿重于热或热重于湿的不同情况,而且不少患者还有肝气郁结、脾胃不健、瘀血内阻的差异呢!因此,治疗虽以清热化湿为主,然应针对个体差异,采取同病异治之法。这样,通过反躬自问,不断摸索,就能对传染性肝炎的一般治疗常法和它的各种特殊情况下的对症治疗,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为指导今后的临床实践积累经验。

临证治疗,必须做好笔记。要把患者的四诊情况,诊断、用药,认真详细地记录下来。特别是一些慢性病、疑难杂症,症状错综复杂,如何在这盘根错节的证情中,运用中医理论探寻疾病本质,从而确立治疗方案等,都要认真记下。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临证病案分析,典型病例讨论,书本精妙处,同道好经验,都要勤摘录,做笔记,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温故知新,随手拈来,时常会给你带来意外之喜。总之,学然后知不足,才能促使你不断地去学习,去探索,“衣带渐宽终不悔,蓦然回首,”必然达到“灯火阑珊处’,反之不去学习,无知者无畏,终将害人害己,离医疗差错和事故就不远了。

再者是多领会。医疗经验靠一点一滴的积累,如脉象的滑涩、肤色的隐显、舌苔的厚薄润燥、小儿指纹的颜色深浅等等,都只有通过专心致志地观察、思考,才能领悟。同时,临证时如何知其常,达其变,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做到这一点,多领会不能不算是一个“诀窍”。如对失眠证的施治,初学者往往只知道用朱砂安神丸等镇静安神剂,或用养血安神之剂,虽都用的是安神治失眠之药,有的却收效甚微,甚至全然无效。这时,就需要我们初学者开动脑筋,深究引起失眠的病因病机,探讨更切合病机的治疗方法。因为失眠可因多种原因所致,如痰浊内阻,宜化痰和中,用温胆汤;因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者,宜用甲类潜阳,用珍珠母丸;因心肾不交者,宜交通心肾,用交泰丸;因心热移于小肠而失眠者,又宜清小肠实火,用导赤散。

再如,在处理出血性疾病时,单用止血药往往不能获得满意疗效。原因何在呢?原来,出血的原因很多,治法也不尽相同。如脾气虚“脾不统血”而出血者,应健脾益气以统血摄血,宜用归脾汤类;当瘀血停滞而引起出血时,应活血止血,用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之属。前者是治气,因虚而补气益气;后者是治血,因瘀而用行血止血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