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引 言 “你能品味的历史440年……”这话,是国窖1573说的。 对茅台镇来说,你能品味的历史究竟是多少年呢? 茅台镇酒圈的一位大佬说了,440年算个屁! 你能品味的历史,茅台镇是800年…… 01 酱香酒的味道,为神马与众不同? 好多次,在酒桌上,有人大谈特谈酱香酒的独特之处,口感、味道…… 你心底,就不禁冒出一个问题:酱香酒的味道,为神马与众不同呢? 也许你担心别人说你是小白,没好问;也许你觉得,白酒天然就是这样子的,不必认真。 但总有人不信邪,他们从不同角度,得出了不同的解释。 比如,白酒分为不同的香型。不同的香型,往往与产地不同关系密切。而白酒,是一种地域性很强的“土特产”。 这些“土特产”,则是发酵容器不同的产物。比如,清香型白酒用的是地缸,浓香用的是泥窖,而酱香型用的是石窖。 这么说,看上去还是有几分道理的。众所周知,白酒酿造最重要的过程之一就是发酵。对于冬季干冷、春秋温差大的地方来说,发酵容器如果直接放在地上,势必没法控制温度,那是难以酿酒的。 于是,聪明的山西人就想了一个法子,在地上挖一个大坑,然后缸放进去。缸与缸之间可以灌水,天热了用冷水降温,天冷就灌热水升温。这样,就可以控制发酵温度。地缸发酵受微生物影响较小,酿成的酒便是清冽净爽的清香酒。 浓香型白酒的产地,温润多雨,适合微生物的繁衍。微生物的壮大也就丰富了香味,时间久了,连窖池里的土都不用换了。这就是浓香酒。 而酱香型白酒呢?原产于茅台河谷,这里山多石头多,茅台人就地取材,在河滩用石头垒起窖池四壁,防止窖池不被河水侵蚀。这样培育形成的微生物比较复杂,所以每年都会用碳在石窖里烧一遍,以控制异杂微生物——这就是酱香酒。 02 茅台镇的独门武器,是这样炼成的!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这和“你能品味的历史……”,有毛的关系啊! 世界上的事,从来没有捷径可走。要搞清楚“你能品味的历史……”,就先得搞明白: 石窖让酱香酒的味道与众不同,石窖就是酱香的独门武器。没有之一! 今年4月1日,茅台酒魂季克良在80岁生日之际写下了《结缘八十载 相伴半世纪》一文。他指出:“期间,一些我直接参与的茅台技改项目至今印象深刻……把泥窖、碎石窖、石头窖统一改为条石窖,事实证明,砌窖是科学合理的”。 季老这话,表明茅台镇历史上就是用石窖的。而且,这背后还有故事: 直到上世纪60年代,茅台镇酿酒,泥巴窖、碎石窖和条石窖混用。窖池的材料,有碎石、条石,形状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当时的“两期试点”,国家轻工业部派出的当时中国最顶级的酿造和微生物专家们,为此专门进行了对比试验:泥窖与石窖对比;碎石窖与条石窖对比。 结果,专家们发现:条石窖不仅坚固耐用、规范,不易漏气,而且,酿出的酒产质量更稳定。 1985年,茅台酒厂在新建制酒厂房时,将酱香酒的窖池统一为沙石条石窖:石壁如地缸,控制微生物参与发酵;窖底如泥窖,博采浓香之采。 那么,在统一为条石窖之前,历史上茅台镇的石窖究竟是怎样的呢? “酿酒赖华王,曲药黑白黄。乱石泥巴窖,堆积补短长……”茅台民间流传的这个“酿酒口诀”,说明: 早在数百年前,茅台人就已经认识到石窖的优点,并且传承不止! 03 这件神秘“武器”,将会给你怎样的品味? “你能听到的历史136年,你能看到的历史174年,你能品味的历史440年……”这话,是国窖1573说的。 但是,在宋代官窖面前,国窖1573四百多年历史就“小巫见大巫”了。 当年负责鉴定泸州老窖老窖池的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2016年12月3日在宋代官窖的鉴定书上签名,并写道: “这是一处宋代晚期的物质文化遗存,是探讨、研究该地区文化、酿酒工艺等难得的实物性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 宋代晚期,即公元1200年前后,距今约800年了。宋代官窖雄辩地证明:800年来,茅台人就以石窖酿酒。 2011年,宋代官窖重见天日——6个长方形条石窖池,南北向并列,用长方形条石叠砌,共分七层。而且,条石上还雕刻有装饰纹饰。 出于对宝贝的珍爱,人们迁建了一栋黔北民居到遗址处,对其进行保护。 随后,在对遗址进行清理发掘,征得有关专家的意见后,2012年九九重阳,人们在宋代官窖上开始了酱香酒的酿造。 那么,800年前的窖池酿酒,是怎样的味道?对此,专家们有各种说法。 比如,“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全凭窖池老。”这句话,前半句是对浓香型白酒说的。后半句,对阴阳发酵结合的酱香酒来说,同样适用。 5年过去了,这批限量生产、绝版珍藏、见证茅台镇酿酒历史的佳酿,即将隆重上市——味道怎样,您喝了才知道! 你现在可以知道的是,茅台镇酒圈的一位大佬说了,440年算个屁! 你能品味的历史,茅台镇是800年…… 在这里读懂酱香 我们是中国白酒业的“思想搬运工” 致力于把靠谱和不靠谱的 白酒行业资讯、观点、思想都告诉你 茅台、五粮液、郎酒等营销经理每天阅读 10个白酒从业者至少7个已关注…… 嘿,等你好久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