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最被看不起的行业,一旦入行,子孙都抬不起头,如今却被追捧

 风吟楼 2020-12-04

现在我们受西方平等思想的影响,知道不论是什么行业的从业人员,我们都不应该歧视他们。但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在古代人们对职业一直有一个分类,三教九流戏子是下九流里的下三流,属于贱籍,地位比古代的娼妓还低。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艺人这一个行业在中国是一个低等的不好的职业。

中国古代盛行儒学,儒学教人以君子之道,鼓励人们多读书来报效统治者。他们认为读书才是正道看不起那些下九流的职业。在古装剧中,我们通常都会看到“戏班子”的存在,这些戏班子里的成员一般是那种无依无靠,或者是被人拐卖的或者是罪臣的家属,属于奴籍没有正当工作可以做,为生活所迫为了能吃口饭才会去卖艺。

不然不会有人愿意主动去干的。随着宋代平民经济的发展,北宋初年大概是公元10世纪瓦肆也逐渐建立起来,而瓦肆是一个娱乐场所,这就避免不了会有卖艺的人,随着瓦斯的兴盛,优伶也开始逐渐被人们接受。到了后世市民经济越见发展,满足了市民日常生活的戏剧开始被推崇。

在乾隆年间徽剧进入京城,与当地的其他剧种杂糅形成了徽汉同流。同治、光绪年间京剧的发展达到鼎盛,出现了著名的“同光十三绝”。戏剧能够达到这样的繁荣,这少不了慈禧太后的推手。慈禧太后是出了名的的嗜戏如命,而且在大清朝晚期,野心勃勃的慈禧扫清了一大批障碍,开始大肆揽权,已经是大清朝的实际掌权人。

慈禧太后十几岁进入深宫,为了在深宫里活下去,她经常从戏剧里学习计谋,因为那时候的戏剧有很多都是历史故事改编而成,1861年,咸丰帝驾崩,慈禧成了后宫中最大的掌权人,因为同治帝年幼,所以咸丰帝在临死前留下遗诏,让慈安慈禧两宫太后一同监国。

但因为同治帝是慈禧太后的亲儿子的原因,所以实际上的统治者,也就成了她,而在掌权后,慈禧依然不忘做自己之前的爱好,为了打发时间,特地招了戏班子进宫里唱曲。后来,上行下效听说宫里头喜欢戏剧后,为了贴合统治者的欢心以此来达到自己仕途平稳,京剧开始风靡在整个京都。

后来慈禧为了让京剧事业更上一层楼,还利用自己的权势为京剧造舞台、造本子还给他们造行头。而且似乎是受深宫的竞争影响,慈禧也喜欢让那些伶人间进行竞争。看到慈禧这么热爱京剧,那些京剧演员们也开始破除陈旧。进行京剧改革。让京剧技艺更加的高深。

终于在道光年间出现了京剧大师谭鑫培,被尊为京剧界鼻祖的这是比现在备受推崇的京剧大师梅兰芳还要早的存在,而且在京剧圈里也有这样一句话。没有谭鑫培就没有以后的梅兰芳。足可以看出谭鑫培在京剧里的地位了。

但是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就开始对这个行业改观了,而且在1956年延安会谈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后,这个行业就开始受到了追捧,发展到了21世纪,因为薪资高更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