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古文字研究对象的商周金文,不仅是商周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珍贵文化遗存,而且也是汉语言文字在这个时期使用和发展的真实记录。通过殷商、西周、东周各个时期的代表性铭文,大体上反映出金文的概貌和历史发展,一般由铭文的拓片或摹本、简介、释文和注释等构成。 小臣俞尊 《小臣俞尊》,又称《小臣余尊》,是商代帝乙时期的青铜器,清代道光年间在山东省寿张县梁山出土,现收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铭文共4行27个字,笔画圆润肥厚,而且大多也是中间粗、两端较细,如王、又、(有)等字的肥重笔画,装饰性强,用笔遒劲强健,是商代中晚期金文书法的典型样式。 解读 反相 [释文]丁巳。王省夒(京)。王易(赐)小臣俞夒貝。隹(唯)王來正(征)人(夷)方。隹(唯)王十祀。又五彡(肜)日。 释文示意图 [辞意]在征伐夷方的过程中,在丁巳这天,商王巡省至于叫作“夔”的一处城堡,商王在这里赏赐给小臣俞“夔贝”。 [注释与赏析] “丁巳“,这一天,殷人以干支纪日 。现在,从出土的甲骨文干支对照表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隹王十祀又五”,“隹”字与上句同,“祀”就是年,是说此器的制作是在某王的十五年,这是商代铜器上一般的纪年方式,有别于西周的“王十又五(祀)年”这种格式。据“征人方”这件事来考证,可以断定此尊所称之王即是商王帝辛。 此尊的铜器铭文,行文格式有别于后来的西周金文,而与商代的甲骨文宰丰骨极为相似。 END |
|
来自: 伯乐书香小屋 > 《伯乐书法艺术馆(古代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