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爱情不仅需要激情,亲密关系里的真相你知道吗?

 小贤心理 2020-12-05
前言:
在亲密关系当中,做道德评判总是最容易的,可是道德评判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道德评判永远无法挽救一段关系。
男女之间因某种吸引或者是目的而走到一起。
爱情没有文学、影视作品中描绘得那么崇高而美好,它不过是一些大脑分泌的一些化学激素(多巴胺)的产物而已。
从这个视角来看,绝大多数的“爱情”(或者爱情中的激情)会在18个月内消亡。
激情(多巴胺)的时间只有半年到两年,持续的爱是要进入精神之旅、进行彼此深层多面的分享。
爱情不仅需要激情,还要有“脑子”。
没有脑子的爱情必然失败。
我们无法完全了解伴侣,其实我们都在改变,前一秒的你和下一秒的你,已经发生了不同,看这篇文章之前的你,和看完之后的你,也和之前不同。
亲密关系中需要让彼此随着各自的时间成长,拔苗助长的行为,只能把感情扼杀在成长的摇篮里。
爱情永远没有道理可讲,如果说在职场中“越努力,越幸运;
“越付出,越收获”,那在爱情中则刚好相反。
往往“越努力,越不得;“越付出,越失望”。
虽然我们对另一半真心相待本无可厚非,但这个“好”一定是有尺度和底线的。
你认为的好,对方接收到的不一定是好,你输出的是否对方刚好需要。
抱怨和指责显示了你的无力感(powerlessness)。
在亲密关系中,如果你把快乐附着在他的行为之上,所以你就把力量给了他,并没有为自己的快乐负责。
你觉得你为对方而改变了,可是你有一个隐藏目的:
"我改了,所以你也应该改。”
对方还不改是因为你希望对方改,对方探悉到了你的意图。
期望是一种负面的能量,它只会带来失望。
你被囚禁在这个内心情境中,没有人规定你要留在这里,但是你忍受它,被它囚禁。
对任何事情有期望都会让你受苦。
关系的两大杀手,头号就是期望,其次就是“我是对的”!
第三大杀手:你要改变。
亲密关系中的所有问题,其实都是你内在的投射;没有人能满足你所有的需求和期待,除了你自己。
期望有时是亲密感的流通,越亲近的人,就会对彼此有越多期望。
当然了,以期望来控制会造成许多限制,可是我们本来就会对最亲近的人有更多期望。
把一个人放在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并承认彼此的期望后,最终还必须做好承受痛苦的心理准备。
当对方不符合期望时,不应该责备对方或让对方感到内疚。
期望是出于自己的选择,不表示自己必然有要求的权力。
不可否认,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想要控制住一些事物或某个人,只是欲望强不强的问题。
对于不强的情况,与其说是控制欲,不如说是简单的占有欲。
在感情里无论是谁都有一定的占有欲但只有适当的占有欲オ不会打乱两个人的关系。
占有欲一旦过于强烈,就变成了控制欲。
强烈的控制欲,脆弱的安全感
相应的,控制欲的对立面,是安全感!
控制欲望强的人,心中的安全感比较低,而安全感比较高的人,就不会有太强的控制欲。
在亲密关系里更深层的真相你知道吗?
1. 所有的结果,都是你自己吸引来的,都是你潜意识里想要的,都与童年有关;
一岁之前若被接纳、包容和连结,长大后就会有一个很强的心想事成的能力。
2. 二岁之前若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爱和认同,长大后就渴望从男人(女人)那里得到,才完整。
3. 怨恨与幸福快乐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亲密关系中,每个人要处理3000次左右碎片之后,才有可能拥有真正开心的亲密关系。
成年后的恋爱模式,基本上在你3岁前就已经大致成型。
你在恋爱中能否幸福,取决于你是否拥有一个婴儿时把你照顾得很棒的好妈妈。
婚恋关系多数是翻版的亲子关系。
成年后你也可以试着改变这个模式,它需要你付出很多努力~
我们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家庭,带着不同的背景经历,我们每个人所处的状态和追求的生活也可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你既不需要把自己变成公认的男神女神,也不需要心机重重步步为营地扮演人设。
只有让你更加接近于你真实的自己,并且学会更加真实地去看待别人,那么我们才能开始谈论真正的亲密。
我们的一切心理都是围绕着关系展开的,它先在原生家庭的关系中产生,而后又在其他关系中展现。
因为在亲密关系中过于痛苦,所以很多人都会讨厌或者逃避这个阶段。
因为我们“众里寻他千百度”,自己千挑万选出来的伴侣。
一定是最懂我们的软肋最会拿捏我们痛处的治疗师,我们为彼此开出处方的方式都是指责和抱怨。
用最令人深恶痛绝的方式去触碰彼此最深最痛的伤口,其痛苦和混乱的情形可想而知。
与对方的互动时,最重要的要领之一是觉察自己的受害者模式,充分对自己的遭遇负责,要懂得爱自己,接纳自己。
在Ta面前,我们往往看到的是自己,而对方只是我们的镜子。
要看到真正的彼此,需要我们的修炼。
如果你无法认清自己到底是谁,终其一生,你都在制造痛苦。
在与他人互动的世界里,遇见自己。


作者简介:贤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