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绘本阅读之“五感”

 成都书语 2020-12-05

wu  gan

五感:形、声、闻、味、触,

即人的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什么是五感?

一般人听了都会直接地理解,度娘告诉我们,五感就是:形、声、闻、味、触,也即人的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作为成年人,我们很容易对这五种感觉或感觉器官进行功能陈述,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给孩子读绘本时,似乎好像,是能很好地解读这几种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

可是事实真的这样吗?

来来来,先从一本感觉比较低幼的,典型的杜莱风格绘本开始:维埃尔·杜莱《五种感觉》。(本书的主要视角和观点,主要来自参加成都书语阿简带读的《五种感觉》成人读书会,笔者这里主要是总结提炼。)

图1  杜莱的《五种感觉》

这本绘本,以绘画的模式,将人类最基本的五种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以及第六感(潜意识),进行了创作呈现。

一如杜莱的一贯风格:大胆用色、丰富想象、信手涂鸦……

如果是第一遍看这本书,会觉得,每种感觉一组单元,用图画的手法来描绘五种感觉。可以直接进行色彩和画面的解释,就玩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些游戏,比如:用色彩感知世界,用线条和色块表现事物,配合简略的语言进行画面的内容引导和游戏。

但,似乎,还有些么,是作者想要引导读者去体会和思考的,作为法国著名童书作家、艺术家、表演家,“童书王子”杜莱怎么会就这样肤浅?

当一群人,坐在一起,重新翻开这本书,从自己能想到的五感的表现,再去一一翻看这本《五种感觉》,用心感受之后,果然,更加多元、层次的逐步累加,才拨云见日般显露出来。

从最初只想到具象的形状、色彩、大小、远近、凹凸、光线、美丑……到大师表现的非常规、故事、工具、功能、物理、历史……再从中体会到情绪、规则、关系、文化、性教育、环保、爱,甚至宗教、弱势群体关怀…

图2  “很久很久以前”,原始人的手印,洞穴壁画,人类历史的记忆和留存

图3  各种不愿意吃掉豌豆的形象展现

图4  看似各盘美食,却似乎觉得跟地球食物来源地质变化相关

看看我们的表现,再看看杜莱的表现,终于承认,大师的层次布局,真是不同一般人。结合作者的文化背景,成长经历,作品风格,会画出比我们平常人更富有表现力的画面,来表现这些感觉,这是一般层面上的。引导我们审视自己,观察生活,关怀周边,给予大爱,从那些画面中慢慢浸润出来,在阿简的带读中抽丝剥茧地分析出来,最终被我们看见的,贯穿始终的杜莱的价值观,才是我们真正认可他、推崇他、并可以跟孩子们去挖掘和讨论的源源动力,这就是——

爱,对自己的爱(身体认知、规则意思),对他人的爱(爱情、亲情、弱势群体关怀、种族歧视对待),对世界的爱(环保,文化传承)。

这一场读书会,虽然只读了这一本书,但是,五感的层次,是逐渐提升累加的。阿简也提到,我们如果要进行对于孩子的读书会等活动的设计,也需要层次丰富,设计递进的环节,以适应和推动孩子们思维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其实这里我也想到,对于很多绘本的阅读,我们既可以启发孩子们调动自己的五感去进行画面及内容的阅读(一般层面),也可以去设计多阶梯的层次,包括书籍同一部分的五感感知及通感感悟、书籍选择的阅龄层次安排、内容章节结构的层次及情节相扣、知识性的延展(横向、纵向),……这样从五感到通感的阅读体验,一定会非常棒。等我试试过后,再来告诉你们新的感受。

作者:冰冰 

    编辑:Lee

书语荐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