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四军也经商?花42元建烟厂,二手设备产出优质烟,畅销上海

 哥哥豆 2020-12-05

新四军竟然也注册公司经商赚钱?这多少让人不太敢信。但在那个年代,新四军做生意更多是出于无奈,虽然后来生意都做到了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

组建初期,新四军还能从国民党第三战区领到一些军饷,勉强维持日常用度。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政府给新四军扣上了“叛军”的帽子,取消番号,停发军饷。没有军饷将如何生存下去?

新四军第二师兼淮南军区供给部部长胡弼亮向副师长罗炳辉建议说,可以考虑在淮南地区的几个县实行赋税制度。因为这里已经有我们的民主政权,取消了以前的苛捐杂税,农民生产有劲头,粮食产量也有提高。适当收些税是可行的,能缓解部队的经济困难。

经师党委会研究决定后,罗炳辉采纳了胡弼亮的建议,初步解决了二师的供给问题。

但是,淮南自然条件差,粮食产量低,有些地方还是敌伪占领区,只靠这个小地方解决补给显然不太可能。按当时的物价,一百个农民只能勉强养一个战士,养两个都做不到,而战争的消耗又非常巨大。当时一发炮弹的费用能抵八亩小麦的收成;有时一场战斗就要打掉三四百发炮弹,相当于消耗了两三千亩地的小麦,数字惊人。

胡弼亮想过很多办法为部队筹款,但都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谓“病急乱投医”,胡弼亮到处翻书、找人请教,想尽快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

有一天,他突然在一本书上看到“屯田”二字,胡弼亮眼前一亮,想起了曹操和左宗棠也靠屯田获得军粮和给养。我们也可以啊,胡弼亮想到。他向罗炳辉建议让部队开荒种地。不久,部队的粮食和蔬菜问题就得到解决。

随后,在胡弼亮的建议下,二师又参照古代屯田制中“商屯”的做法,创立了染布厂、被服厂和毛巾厂。这些工厂不仅解决了二师的给养问题,自给自足之余,还能接济一下兄弟部队。

罗炳辉每天和战士打交道,深知前线将士在打仗时对香烟的依赖性。在他的提议下,胡弼亮决定上马香烟工厂,既让战士们有烟抽,师部还能把多余的香烟卖掉,增加收入。

当罗炳辉到新四军军部申请建厂经费时,副军长张云逸表示非常支持,当即批了42元淮南币。军长陈毅也表示,这是大好事,经费不够的话可以向他要,他捐献两个月的薪水。看到军部领导大力支持,罗炳辉趁机请陈毅军长给香烟起个名字。

陈毅说,我们新四军自己生产的烟,名字要有革命意义,就叫“飞马”吧,象征着革命发展会像万马奔腾,有冲劲,有气势。

经费不多,胡弼亮不好意思真去要陈毅军长的工资,他开动脑筋,要用最少的钱办更多的事。

一天,在与一个香烟小贩闲谈时,胡弼亮得知铜城有家卷烟厂叫“群众烟草股份有限公司”,是几个商人合开的。因为受不了镇政府的敲诈勒索和苛捐杂税,公司已濒临倒闭,无法经营下去。新四军二师解放铜城后,群众烟草公司前来寻求保护,并表示如果新四军能投资入股则更好。

这消息让胡弼亮很兴奋,投资入股则不用建厂房,不用培训工人,省钱又省心。胡弼亮的建议得到了师部认可,罗炳辉让他马上与铜城烟厂商谈合作事宜。

胡弼亮一行与烟厂经协商后决定,由部队出钱出人,负责工厂的经营管理;工厂利润的20%归原来几个老板所有,管理方面按他们的意愿,可参与可不参与。

本来要放弃工厂的几个老板自然乐享其成,表示工厂全权交给新四军了。

胡弼亮又设法搞来两台卷烟机,聘请了两名技师。又经军部参谋赖传珠牵线,让军部报社在印刷报纸之余,帮助印制烟盒。

在这期间,一大批从二师合作社精简下来的干部职工转到了烟厂,解决了烟厂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为满足生产需要,胡弼亮把烟厂转移到铜城镇小李庄的一个地主院子里。院里有20多间房,10间当作车间,其余的当作宿舍。会计室则放在炮楼内,楼上住人、放钱,楼下办公。

在胡弼亮的精心安排下,新四军的烟厂终于像模像样地建立起来。

开业前,胡弼亮把烟厂改名为“新群烟草公司”,并在1943年5月正式投产。

当时设备简陋,生产工艺也比较落后,卷烟机连动力设备都没有,只能做一个大木轮,套上皮带后用手摇;切丝机只有一台,炒烟丝用的是一口大饭锅;包装也全是人工,手糊烟盒,人工包装。

条件虽然简陋,但人多力量大,每天的产量可达600多条。除大部分供应部队外,多余的就拿到市场上出售,不仅缓解了市面上香烟紧缺的状况,还给师部创造了收入,一举两得。

陈毅军长专门对产品质量作出指示,他说,质量就是商品的生命,要让“飞马”飞到每个烟民手里,就得有高质量。这样“飞马”才能飞到天长、六合、淮阴,飞到南京、上海去。

为贯彻陈毅军长的指示,胡弼亮与厂领导研究决定,从五个方面提高香烟质量:

一是采购最好的烟叶。他们组建一支骡马运输队,设法穿过敌人封锁线,从盛产优质烟叶的定远、凤阳、泗县采购烟叶;

二是精心炒制烟丝。炒制前把烟梗全部抽掉再切丝,炒丝时做到不焦不碎,香料搅拌均匀;

三是按科学比例加配香料。在敌占区商人的帮助下,他们想办法搞到了上海大烟厂的配方,又认真分析测试,研制出适合自己的配方;

四是做到包装精致。做到不松不紧,每支烟都无空头;

五是成立质量检验小组,对每道工序、每一条成品烟进行抽检,发现有问题的打回去重做,并要求责任人找出原因,写检讨反省。

在胡弼亮和烟厂领导层的严格要求下,“飞马”香烟名声越来越响,销量越来越好,每天前来订货的烟商纷至沓来,烟厂门前还经常有烟商排队等待发货,有人甚至夜晚还在等。

1944年上半年,烟厂又添置了卷烟机和切丝机各一部,加盖了20间厂房,新招100多名工人。工厂实行白班、夜班两班倒,每天生产香烟1200多条,比刚建厂时翻了一倍。

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飞马”香烟虽然只是偏远农村小厂的产品,却连上海、南京、杭州的大烟贩都得闻其名,他们想尽各种方法到烟厂采购,使“飞马”的销量提升了一大载。大各路烟贩的带动下,烟厂利润呈倍增趋势,平均每月上交到军部的利润高达30万元。

1944年秋天,华北遭逢百年不遇的大旱,二师从烟厂上交的利润中,拿出1600万元支援灾区,一时传为佳话。

因为产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飞马”香烟名气又大,很多人想抽“飞马”烟却搞不到,到了一烟难求的地步。二师侦察员居长玉趁机用香烟作文章,达到侦察敌情的目的。

在侦察中,居长玉得知嘉山伪军队长陆建华是个烟鬼,就请人约他见面,说正在排戏,需要一套军装当道具,如果陆建华能够帮助的话,可以送他五包“飞马”香烟作为报酬。

听说有烟抽,陆建华大喜。对他来说,搞一套军装很容易,搞五包“飞马”就没那么简单了。他告诉居长玉,饭可以不吃,烟不能不抽,只要有烟,想要几套军装都行。第二天,陆建华送来了两套军装,居长玉如约送他五包“飞马”。

三天后,陆建华竟四处打听居长玉的住处。原来他的烟抽完了,问居长玉还愿不愿意用香烟换军装。看到陆建华贪心这么大,居长玉提出想用烟换一支手枪玩玩,陆建华立马说没问题。当晚,陆建华到仓库偷了两支新手枪,第二天换来了居长玉的两条烟。

成长玉不仅给陆建华烟抽,还经常请他吃饭。一次吃饭时,陆建华透露说,日伪军30多人明天要去盱眙龙山附近抢粮。居长玉听后假装很着急地说,如果这消息是真的,他要回龙山把父母接过来避一避。陆建华很认真地告诉他,消息绝对可靠,是据点里的翻译官说的。

当晚,居长玉向师部汇报了这个情况。罗炳辉立即布置了两营,埋伏在敌人必经之路。第二天上午,果然有一队日伪军开了过来。看到敌人全部进了包围圈,两个营的新四军一起开火,二十多分钟即全歼了敌人。

抗战结束后,烟草公司随军部机关转移到山东,在徐州和济南继续生产。部分烟厂职工随第三野战军进驻上海后,把“飞马”的制作工艺也带了过去。在军部的批准下,不久,上海卷烟厂也生产出了“飞马”牌香烟。

1992年,“飞马”牌香烟在上海卷烟厂停产,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从新群烟草公司筹措42元经费开始,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40多年时间里,“飞马”牌香烟叫响全中国,从最初的高档烟品牌,到改革开放后的百姓香烟,这个充满了荣誉的香烟品牌,它的历史却少有人知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