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吸道病毒谱检测上呼吸道疾病的临床意义

 鉴益堂 2020-12-06

感染常见于 5 到 15 岁的年轻人中。它是感染概率最高的呼吸道病原体。人与人密切的接触可加速支原体的传播。感染后经过 10-20 天的潜伏期后,可出现持续性的咳嗽、发热和头疼等症状。另外,在一些病例中还可出现咽喉炎和中度的耳部疾病。抗肺炎支原体特异的 IgM 抗体最早可在发病 1 周左右出现,可持续存在3-6个月。

副流感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在成年人中感染副流感病毒可引起上呼吸道疾病,经常伴有发热。抗副流感病毒特异的 IgM 抗体最早可在 1周左右出现,可持续存在 2-3 个月。

呼吸道合包病毒侵犯上呼吸道的上皮组织,引起坏死性炎症,这可导致严重的支气管炎和肺炎,尤其在母乳喂养婴儿和低龄儿童中。抗呼

吸道合包病毒特异性 IgM 抗体最早可在发病 1 周左右出现,可持续 2-3个月。

总之,无论是在流行性流感还是季节性流感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流感病毒的感染是造成高致病性的主要原因。因此无论是预防或治疗,对流感病毒的感染情况要予以足够重视[2]

参考文献

[1]贾雷立,邱少富,张穿福,等.甲型流感病毒共感染研究进展.国际病毒学杂志,2014,21 (1):35

[2]李倩,田明,马月霞,等.甲型H1N1 流感重症病例肺部病理损伤研究进展[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3,20 (2):85-95

骨科无痛病房护理模式对病人围手术期镇痛的效果评价

颜玲

(深圳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 518108)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无痛病房护理模式在骨科患者围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 100例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无痛病房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率为 96.0%,中度缓解率为 4.0%,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内开展无痛病房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无痛病房护理模式 骨科 镇痛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9-0386-01

Evaluate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Painless Orthopedic Ward Care Model to Patients

【Abstract】 Objective: Investigate the analgesic effect of painless orthopedic ward care model to patients. Method: Selected 1 00 surgery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50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50 cases randomly.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care model,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ainless ward care model. Result: Thecomplete remission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 . 0%, moderate response rate was 4. 0%,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 05). Conclusion: In the orthopedicward to carry out painless care mode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

【Key words】 painless ward care model orthopedics analgesic effect

疼痛主要是指患者发生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所引发的不良情感体验,已在国内外被广泛认为是临床第五大生命体征[1]。当前国内部分医院已成功建立无痛并发,通过全面的治护措施来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2]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 50例骨科患者开展无痛病房护理模式,进一步探讨无痛病房在临床应用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手术治疗的 1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病例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

(36.2±3.9)岁;观察组病例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36.4±3.7)岁。两组样本的临床基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样本均给予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样本开展无痛病房护理模式。首先在护理人员中建立全面的无痛护理理念,有护士长与护师共同组成疼痛管理小组。患者入院后立即开展宣教,详细告知无痛治护的具体内容,并将无痛护理内容制作成为宣传手册或宣传单页等发放给患者,提高认知程度。在手术开展前3d给予小剂量镇痛药物,促进患者痛阈的有效提高。有效建立疼痛评估的相关记录表,良好掌握患者的实施疼痛程度以及镇痛效果。手术结束后立即给予镇痛泵,根据患者的疼痛评分动态调节药物。严密观察患者的疼痛变化情况,及时将实际情况反馈给临床医师,再由医师调整药物品种与剂量,直至患者达到无痛状态后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

依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标准判定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①完全缓解:术后患者VAS评分均值在(2.57±1.04)分以下;②中度缓解:VAS评分均值在(5.18±1.41)分以下;③轻度缓解:评分均值未达到中度缓解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8.0 软件开展分析处理,计数组间以 X²为检验标准,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率与中度缓解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两组骨科患者的镇痛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完全缓解     中度缓解    轻度缓解

对照组 50 30(60.0) 11(22.0) 9(18.0)观察组50 48(96.0) 2(4.0) 0

X- 18.88 7.16 7.81P值  -   <0.05 <0.05 <0.05

3讨论

以往临床医师经常将术后疼痛表现视为正常现象,叮嘱患者在疼痛发生时通过忍耐来度过,仅在症状表现极其严重时才给予相应处理措施

[3]。术后疼痛不但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我院自 2012 年起逐渐在骨科内实现了无痛病房治护措施,在应用初期首先对临床护理人员开展了无痛护理模式的知识宣教,保证了临床护理的有效性。在患者入院后便将该种护理模式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并对患者的自身状况给予完整评估,依据护理管理流程开展镇痛方案,采用相关药物提高痛阙,并做好详细记录,术后依据临床医师的具体意见给予相关药物。通过临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骨科内开展无痛病房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术后镇痛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且增加临床护理满意程度,具有确切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雷燕玲,黄春晖,彭梦萍,等.无痛病房管理应用于骨科疼痛护理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1): 158-159

[2]尹芝华,高征,唐红英.骨科建立无痛病房对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评价[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 3,22(5):485-487

[3]刘小兰.骨科“优质护理”与“无痛病房”的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9):430-431

386 医药前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