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诗人】何金成|有故事的往事

 况味如歌 2020-12-06

诗人简介



何金成:黑龙江省宝清县五九七农场职工,父母均为山东支边青年,曾以第二代北大荒人而引以自豪,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对祖国的诗词文化从骨子里喜欢,虽没正经上过几天学,但是是在知青老师们的教育培养下学了些人生要行侠仗义做人坦荡的道理在日后的工作生中启发很大,今人生以半佰,从悦书斋感慨万千。人生诗意,纵有千言万语都难以释怀,前辈有榜样,后辈推助力,愿做一个文化的承传人,续写时代正义风华及春光。

有故事的往事

/何金成

回忆往事,感悟人生,珍爱生活,启读人间真情,每一个人在岁月的长河中都会有过去经历的烙印,当战胜或闯过这个经历你会觉得生活如此灿烂,幸运的事都在向你招手。生活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地继续,大部分事情随着时间的消磨,象刮过的风飘失的无影无迹。但在文革期间有一件事,妈妈曾严励地告诉我,无论到何时、何地、对任何人都不能讲,四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回忆起来,是让人们认识世间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

上学时对文化课真没什么兴趣,但那些知青,讲三国,武侠小说时都会目不转睛,全神关注地听知青老师那神讲,其中也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除了行侠丈义更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做人要知恩图报,对你有恩的人你怎么能够忘记?真的,虽然是陈年往事,但藏在我心里始终挥之一不去,四十多年过去,帮助我的李宗仁大爷早以长眠于地下......

七十年代机械水平还不发达,玉米都是十八条垅,人工割倒放铺,扒下的玉米棒为两铺之间甩玉米光棒,再用车拉走;放铺收玉米总有拉下的玉米棒,连队收走后,大人们会到玉米铺子上捡拉下的玉米回家当粮食,我们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拿上一棍子在扒过的玉米铺子上学着翻找拉下的玉米,也会总有收获。

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冬季,从山东来了三个大我四、五岁的叔辈哥哥,分别是三大爷儿子何庆雨,何庆洲,何庆桥。当时我只有十二岁,正上四年级。据三个哥哥说山东连年大旱,生活贫苦,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听说东北农场有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天天能吃上白面慢头,于是一起来东北投奔他们的四叔,就是我的爸爸;想找活干,也能吃上白面慢头。他们哪里知道当时的东北也异常贫困。而他们的到来,给我家里生活带来极大的负担,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小屋不大、衣食住行都是问题,大冬天东北哪有什么活干,更没有充足的粮食。摆在家里的现实就是吃饭的问题。那时供应粮,粮食是按人头发放的。几天下来家里被三个奔亲的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吃的所剩无几,妈妈天天愁眉苦脸的为一天三餐而愁。我们姊妹三人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眼看马上断粮挨饿了。如果让他们马上回山东,也是非常困难的。爸爸当时月工资只有三十二元,车费都难以凑齐。后来爸妈回忆往事时说,除了三年自然灾害,那年我家也是最难熬的一年。

好在东北这地方只要勤快,能吃苦就饿不死人。爸爸,妈妈带着我们几个拉上雪扒犁,推上小推车,到连队玉米地去捡粮食。黑龙江省到了冬天,寒风凛冽,狂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爸爸妈妈带着我们顶着刺骨的寒风,从一号地捡到团山子。一天下来也能检个34面袋玉米棒子。我们都欣喜若狂。虽然冷,能够捡玉米棒子,就有了粮食。扒下玉米粒到凉水公社磨出玉米面,就不会挨饿了。只记得那年天天吃玉米面的发糕或玉米面大饼子。吃的我胃很不舒服,却不敢说,直到现在见到玉米类的食物都会反胃。

人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我相信这句话,有一天我和妈妈捡粮走到团山子的尽头时已经下午了,妈妈招手让我们哥几个过去,看着妈妈有些神秘的的眼神,我们哥几个马上拎着袋子跑了过去,真是发现了新大陆。妈妈小心地扒开雪,把上面玉米铺扒了一小部分,下面露出了一小堆玉米棒完完整整一动未动,再往下扒这硕大的玉米棒子出现了,让我们惊喜万分,我们开心地跳跃欢呼,不由分说一起动手从雪堆里扒出来,再装进口袋里,忙活了一大阵子,真是痛快极了,足足能拉上一马车啊!高兴之余,妈妈犯起难了,路远只靠小推车和爬犁,什么时候能运回家啊。到时让连队里人知道那还了得,当时非常佩服服妈妈的的智慧和能力,妈妈让哥哥盖好玉米,蹲在那里看着。领着我找有牛车的李宗仁大爷,因为我们两家是老乡,妈妈说了情况,李大爷二话没说,也没向连队领导报告悄悄套上牛车,挂上箱板,直奔大地。到了晚上终于把这堆玉米拉回了家。妈妈和李大爷带着我们哥几个度过一个兴奋和胆战心惊的夜晚。

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两牛车玉米棒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车玉米棒子真是救了我们一家人。多少年过去了,这个秘密妈妈始终不让说,后来才知道那堆没扒的玉米,是一个女知青因家中有事着急探家,想出的一个办法。回想起那段艰难的岁月,为了生存,为完成任务不得已想出、做出的事情。现在想起都很心酸无奈。

说来无巧不成书,虽然李宗仁大爷去逝好多年了,我们也渐渐地把四十多年前的事忘的九霄云外,没想到的是我跟往日一样在出租点等活,一个熟悉和久违的声音在我车门边问了一句,师傅下午2点给我拉车石子修房子用,仔细辨认是李官宝;儿时的伙伴,啊!是金成,我俩同时认出、互相问候,好不亲热一番;原来他在场部买了房子。

母亲岁数大了,需要更好的照顾,从二分场搬来五九七了,要维修好后接老妈来场部,住场部各方面比分场好些,中午回我妈家吃饭时,我顺便和妈妈无意唠了几句,上午遇见二十九连赶牛车李忠仁的儿子李官宝了,说在场部给妈妈买了房子。下午给李官宝拉料修房子,没想到妈妈说起他父亲当年帮拉玉米的事,妈妈虽然快八十岁了,记忆力超乎清晰;你李大爷帮助咱们度过难关,也算是大恩人,如何如何一番絮叨,最后来了一句小子:给管宝拉料也不能要钱;走时,告诉妈,我记下了,干完活后李官宝还呐呐自语:金成;你为什么不收我运费那,我只是笑了笑,不収有不收的道理,这样我能心安些吧,我应付形式搬地对官宝说咱们父一辈子一辈就别客气了,心里话缘份,这就是缘份,感谢那个时代,感谢世界上有许多善意的荒言。

人世间的善良,无处不在,但要在心里永远记住!当年支边青年同父亲座一个车皮来北大荒的李大爷;他相貌并不出众、个子不高、眼晴不大、言语不多,他的笑容特别有特点,也不出声,眼晴留出一条逢,哈哈两声,笑容可掬,然后一声驾,一手扬鞭,一手牵着牵牛的绳,十二、三岁的我特别敬佩,驾、喔、驭,老牛向听话的孩子,特别神奇,每每座上一次他赶的牛车都会激动、舒服,悠然自得。

回忆往事,逝者安息,让后人缅怀,总有些人,一直住在心里,忘不掉的就是回忆,继续的就是生活,来来往往身边出现了很多人,总有一个位置,一直没变,看看温暖的阳光,偶尔还会想起,感恩生活,感恩缘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