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希望在退休前提高缴费基数,提升养老金;有的人却希望在退休前把缴费基数降低,因为这样省钱。 大家都知道养老保险待遇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那么根据养老金的计算公式,我们降低缴费基数,究竟划不划算呢? 降低缴费基数,能够省下多少钱?参加社保,我们都是按照缴费基数乘以缴费比例来计算养老保险缴费钱数的。 企业职工参保是职工本人承担缴费基数的8%,用人单位承担16%;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是自己承担缴费基数的20%。 企业职工参保由于个人缴费钱数全部进入个人账户,未来我们即使领取不完,也可以由继承人继承,相对而言不会亏本,所以企业职工降低缴费基数并不划算。有的人说企业缴纳社保,也是把职工的工资扣去缴纳企业部分的,这种情况是违法行为,职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维权。下面主要计算灵活就业人员参保: 假设灵活就业人员原先计划按100%基数(6000元)缴费,现在只按照60%基数(3600元)缴费。每月可以省下养老保险费480(2400元乘以20%)元,一年就是5760元。 养老金待遇差多少呢?现在参加养老保险,产生的养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一些参加工作时间较早或者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会有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一般不受到现在参保缴费的影响。 (一)基础养老金,主要跟缴费年限、该省市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三个因数相关。 缴费指数,实际上等于当年本人的缴费基数之和除以当年的社平缴费基数。如果说我们按照3600元基数缴费12个月,在当年月社平缴费基数6000元的情况下,相应的缴费指数就是0.6。 如果说我们按照60%基数缴费12个月,基础养老金可以领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而按照100%基数缴费12个月只可以领取1%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两者相差0.2%的社平工资,假设计算养老金的社平工资是6500元,这样每月基础养老金仅会相差13元。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按3600元基数缴费,每月进入个人账户288元;按6000元基数缴费,每月进入个人账户480元。每月相差192元,一年是2304元。 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由于退休年龄不同而不同,50岁是195个月,60岁是139个月。这样每月可以多领取的养老金分别是11.8元和16.6元。 说实话,个人账户养老金完全可以不用管它。因为个人账户养老金每领取一个月都会减少一部分,如果参保人没有领取完就去世,相应的余额可以继承。个人账户每年还会计算一次利息,相应的记账利率一般在7%~8%以上。所以,个人账户里的余额不会亏本。 真正需要回本的是纳入统筹部分的钱数,也就是5760元-2304元=3456元。每月基础养老金只有13元,这样算起来回本差不多需要266个月。 说实话,养老金每年还会增加,回本时间会短一些。相对而言,需要20多年才回本确实不划算。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讲,真的不如现在花了性价比更高呢。 不过,参加养老保险为的就是以后有一份稳定的养老金待遇,相应的养老金待遇还是越高越好。全当给自己存钱一样,有条件还是最好按照高基数缴费更好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