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才知道!历史上最早的名砚居然出自易县!为易水砚“河北老字号”加油点赞!

 热带咖啡 2020-12-07

书画界的人只要说起砚,都知道“南有端北有易”之说,就是南有端砚,北有易砚。

古砚研究专家认为,易州制砚技艺曾辗转传播至广东肇庆,影响带动了端砚的发展。

易水砚因产于古易州(今保定易县)得名,始于战国,盛于唐宋。

2006年,在南水北调易县段文物保护发掘工程中,在古墓中出土了一组东汉时的石黛板,经专家考证,认定为最早的易砚。

南北林出土的石黛板

这组器物由两块平板和一块研石组成,均为石质,光滑细腻,研石的玉带石层次清楚,与现在制作易砚所使用的玉带石质地相同,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表明这一组器物产自河北省易县。平板中部微凹,四周残留墨迹,据此推断,这组器物很可能是墓主人生前的实用器。

南北林出土的研石

砚,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成,最早用于研磨或破碎矿物颜料,绘制彩陶和岩画。汉代以前称砚为“研”,汉刘熙《释名·释书契》云:“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相关资料显示,从仰韶文化时期至东汉,砚均配有研石,因当时墨尚未成锭,墨丸需以研石磨碎。汉代最常见的石砚是一种长方形的平板砚,研石大多琢制成方形或圆形。三国时期发明了墨模铸墨成锭之后,研石便失去了功能,因此三国以后的石砚不再配有研石。汉代的平板砚,除研墨外,也研朱砂或黛青,朱砂用以点书,黛青则用以画眉,故又称其为黛砚、黛板砚。将本次发现的易砚定名为黛板,即缘于此。

易县出土的这组黛板,已经具有了明显的制砚工艺特征。

东汉墓出土的石黛板古易砚

据《墨史》、《保定名产》记载:“早在唐代,易州人奚超父子继承了祖敏的松烟制墨技艺,并在易水河上游钟南山津水峪发现‘奚砚’。唐朝末年,奚超与子庭圭,流离渡江歙州,睹歙中地多美松,因而留居。”

歙砚

“到了五代时,奚超之子奚庭圭被南唐皇帝授为‘墨官’,并赐姓李,成了‘徽墨’‘歙砚’的开山祖。”“而易砚也久盛不衰,成为北方闻名的‘文房四宝’之一。”“现今的徽墨即是易州人奚氏父子所传,徽墨源于易县。”从这些记载当中可知砚、墨同源易州,足见易水砚在中华砚文化中的地位之重要。

易水砚 玉黛石 金秋

清 易水石九龙砚

易水砚石料取材于太行山区的西峪山,石料是名为“紫翠石”、“玉黛石”的紫色、灰色水成岩,石质优良,堪比端歙。石料上往往点缀着天然的黄色、白色、绿色等颜色的斑点、纹理,质地细密柔腻,坚韧皆备,硬度适中,浑然天成。所制砚台发墨快,不伤毫,墨汁流润而不易蒸发,具备了发墨、贮墨、润笔、励毫的优良特性。易水砚保潮耐固,易于发墨,宜书宜画,书写流利。正如《易州志》记载:“石质不亚端溪”,“砚石有紫、绿白诸色,质细而硬,为砚颇佳”。

易水砚玉黛石 双龙聚宝

唐诗赞易水砚曰:“南山飘素练,晓望玉嶙峋,适忆最深处,应名著石人”。古代鉴赏家赞易水砚:“质地坚润而刚,颜色嫩而纯,滑中有涩,涩中不滞笔,涩而易发墨,其色尤艳”。明代鉴赏家赞易水砚:“质之坚润,琢之圆滑,色之光彩,声之清冷,体之厚重,藏之完整,为砚中之首”。

易水砚玉黛石 马上封侯

易水砚玉黛石 饕餮盛砚

近日,第二批“河北老字号”授牌仪式在省会石家庄举行,我省23家企业被认定为第二批“河北老字号”。易水砚有限公司被评为“河北老字号”企业↓↓↓

第二批“河北老字号”企业名单

(排名顺序不分先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