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华贵——背上了行装扛起枪 ---汽车兵的野营拉练

 老兵原创之家 2020-12-07
永远的铁道兵

背上了行装扛起枪

---汽车兵的野营拉练

铁十四师 徐华贵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解放军全军在这年底没有征兵。按照我们汽车连的惯例,连部文书和通讯员一般都是从当年的新兵中挑选,而1972年没有新兵入伍,连首长就只好从我们71年兵中挑选了。

1972年3月,我和湖北黄梅战友熊梦生,被连里调到连部分别担任通讯员和文书。通讯员实际上就是为连首长服务,为战士们服务。为连首长做好勤务和警卫工作,整理连部内务,接传上级电话,传达连首长指令;为战士们做好信件邮送工作。说实话,干通讯员我是非常不情愿的,其原因:一是我虽然已经拿到了驾驶证,而且单独定了车,但真想多练练驾驶技术,像其他老兵一样,在部队安全行驶几十万公里,复员后也有个找工作的资本;二是通讯员一般都是十六七岁的新兵,而我巳经是十八岁的“老兵”了;三是通讯员是众目睽睽、抛头露面甚至是伺候人的工作,而我恰恰是不喜张扬、畏手畏脚的个性。但军令不可违,接到通知后,二话设说,打起背包从住勤的驿马岭隧道工地开车赶回连队,住进了连部,开始了一项全新的通讯员工作。

连首长共有四人,连长陈光强、指导员谢克之,他们俩是1960年入伍的老铁道兵,都参加过中印边界自卫还击战;副连长赵克胜、副指导员郑统弟,他们也都是66、65年入伍的老同志。

1972年夏,按照中央军委指示,为了备战,全军各部队要分批组织一次全副武装、徒歩行军的野营拉练。

我们铁道兵则例外,因为我们是施工部队,主要任务是修建铁路,也是战备的一部分,而且施工连队都是险、累、苦、脏的高强度体力劳动,所以就没有必要再进行野营拉练这种形式的军事训练了。

但我们铁道兵中的汽车兵不同,平时开着车往返于部队周围城市、矿山和工地之间,既学了技术,又不用干打隧道、铺钢轨、架桥梁那样繁重的体力活,始终觉得高人一等,有一种优越感和自豪感,在某种意义上说,已经与施工连队的战友们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为了提高汽车连战士们的思想素质,锤炼汽车兵的意志和体质 ,铁67团党委要求我们汽车连,在确保完成部队运输任务的前提下,让驾驶排的战士分期分批进行野营拉练。

第一批出发的是驾驶一排,由指导员谢克之带队,一行三十多人。我作为通讯员,义不容辞要跟着指导员出发。

我们背着背包,扛着冲锋枪,挎着水壶和挎包;炊事班则扛着行军锅和所用炊具,唱着“背上了行装扛起枪”的军歌,浩浩荡荡从连队驻地河北省涞源县塔崖驿出发,目的地是高碑店,行程108公里。

我们沿着拒马河边的公路,从太行山上向山下平原行进。刚开始走的时候,大家兴致很高,一路上唱着歌,谈着天,互相之间开着玩笑。不知不觉走过了大盘石,中午赶到了紫荊关附近。按我们平时开车路过这里的里程表计算,一上午步行了18公里。

炊事班的同志早就准备好了中餐,只见他们在拒马河一片开阔的河床上挖了几个大坑,支起了行军锅。一阵阵饭菜香味扑鼻而来,或许是一上午的行军都觉得饿了,大家迅速放下背包, 蜂拥而上,端着饭碗,添好饭,打好菜,抱着枪支,或坐在背包上,或坐在石头上,或蹲在地上,狼呑虎咽起来。

午饭后稍事休息继续前进,开始从紫荆关下山了。紫荆关,是长城的关口之一,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城西40公里的紫荆岭上。这里的天堑”十八盘”,是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虽然说是公路 ,但非常狭窄,而且都是土石路面,大部分道路是单行线,一次只能通过一辆汽车,如果会车必须找一个错车点才能通过。十八个弯道一个接一个,有的急弯处开车时如果方向没有把握好,还得打一个倒车才能拐过去。平时我们开车路过这里时必须十分谨慎,尤其是冬天,道路结冰,稍不留意,便有可能翻下悬崖峭壁,粉身碎骨。当地老百姓曾多次目睹“十八盘”车翻人亡的惨状,因此称为“鬼门关”!

我们今天步行走“十八盘”,虽然没有开车那么危险,但走下坡路比走平路和上坡路都难,身体要往后倾,脚尖要往前顶,像跳笆蕾舞一样,何况我们身上都背着二三十斤重的行李和武器,只觉得越背越沉。走着走着,慢慢地听不见说笑声了,有的战友脚上已经开始打泡。这时,战友们互相帮助,个大的战友帮助个小的战友背起了枪或者背包,脚上没有打泡的战友搀扶着走路一瘸一拐的战友。太行山的夏天,同样炎热无比,烈日下嗓子都快要冒烟了,没有经验的战友,早早把水壶的水喝光了,一些水壶里还有点水的战友,则让大家互相匀着喝一口解解渴!

两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走下了长达五公里多的“十八盘”。太阳也下山了,打前站的战友已经为我们在“十八盘”下的桃树沟选择了露营地。

我们在露营地的空草地上,解开背包,支起蚊帐。当放下背包时,只见大家的军装巳全部被汗水浸透,过了一会,经风一吹,上衣和裤腿就像是画了盐渍的地图。吃完晚饭后,大家在附近的水井里打来水简单洗了洗。有的战友拿出针线包,开始互相帮忙用针挑脚上的血泡,有的战友说血泡不能挑,只能让它自己破。我的双脚同样打起了血泡,而且已经踩破了,鲜血从泡中渗出,把祙子都染成了乌红色,袜底凝固得像一块薄木屐,双脚走起来的时候倒

不觉得疼,可一旦停下来,就钻心的痛。

月亮升起来了,指导员安排好了值班站岗人员。由于一天四十多公里的长途行军,大家顾不得疼痛,钻进蚊帐,地当床,头枕枪,和衣带被疲倦的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天刚亮,指导员一声哨响,大家迅速爬起来,打好背包,收拾行装,吃完炊事班准备好的早餐,继续前行。上午路过大龙华,来到了西陵。

西陵距河北易县十五公里,是清代帝王陵寝之一,与河北遵化东陵相对而称西陵。这里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及他们的后妃、王爷、公主、阿哥等八十余人。共有陵寝十四座,还有附属建筑行宫、永福寺等。

1972年还是个”以阶级斗争为纲”和“破四旧立四新”的年代 , 西陵荒草丛生,古木腐朽,殿宇失修,辉煌不再,少有人至。我们平时开车经常路过这里,也仅仅是远处一瞥,并不留意。今天我们步行至此,指导员让我们怀着对帝王将相、封建王朝的刻骨仇恨,走进西陵,在杂草丛中围着这座古建筑群走了一圈,但大家无心去欣赏这一“乾坤聚秀之地、阴阳合记之所”。

离开西陵后我们继续上路。下了太行山到了平原,也许是脚板上磨起了茧,也许是有了前一天行军的经验,走起来感觉舒服多了,身上的背包和武器也似乎轻了许多。沿途遇见连队来来往往开着车的战友,他们神气地鸣着喇叭向我们打招呼,我们也一边向他们挥手致意,一边心里想,难怪汽车兵那么令人羡慕,那么让人向往!指导员让那些脚受伤严重的战友上车走,可没有一个人上车,大家都要坚持徒步到达目的地!

易县梁各庄的马车道上,是我们第二天晚上的露营地。第三天从宿营地出发,路过涞水县,下午到达目的地----高碑店。刚一到高碑店,连队接我们的车辆已经在路边等候。大家长嘘了一口气,高兴地大叫:终于完成了任务啦!三天108公里全副武装的野营拉练,没有一个人掉队,没有一个人叫苦,军车载着我们和歌声不到三个小时就回到了连队驻地塔崖驿。

回连队一周后,第二批拉练人员由连长陈光强带队,继续走这条路线。我作为通讯员 ,又随连长走完了第二次拉练。这次我为了减轻负担,没有再背冲锋枪,只挎了把“五四”手枪,负担轻了,经验有了,脚板也磨岀老茧了,好像没有第一次那么累了。

两次野营拉练,行程二百一十六公里 ,真正体验了“背上行装扛起枪”的徒步行军。野营拉练锤炼了我们汽车兵的坚强与毅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精神,增进了战友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施工连队战士们的辛劳。最为难得的是,我们又受到了一次铁道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的实践教育!

(校对:张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