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道】在集体教研中成长|刘 莲

 乐乡树人 2020-12-07

在集体教研中成长

刘  莲

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矣!”集体教研,对于参与的老师来说,既是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更是一次宝贵的和其他老师交流学习的机会。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沟通中切磋出更深层次的智慧和观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集体教研无疑是一次好的学习机会。
集体教研,讲究开放。开放的校园、开放的课堂、开放的研究,意味着打破一切教学的壁垒,避免闭门造车的现象,鼓励开放交流的氛围。这种开放的氛围,有利于教师产生积极进取的动力。集体教研的目的,是在开放的环境下,将教学环节中的优势和劣势作为讨论的基本话题,提供给所有的参与者融通和思考,以至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赢共好的目的。十月份时,我校各个学科开展了一次“同课异构”的活动,道法组发挥集体的力量,确定课题,组内讨论,形成教案,师傅引领,徒弟展示,针对同一课题,将各个环节优质打磨,精益求精。课后,每一个参与教师,针对每一个老师的授课过程,献言献策,提出建议。授课者认真反思,形成文字,继而反馈到新的教学过程中去。使我们学校的道法教学无论从形式上,还是效果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此看来,集体教研中的每一节课,不论优劣和好坏,都是所有参与者的一次成长的绝佳案例,所有的参与者在这堂课的引导下,参照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思索他人的优点和不足,达到以实例促发展的效果。这便是开放带来的成果。
集体教研,重在研讨。一堂公开课,只是提供给我们思考的实际事例,我们的着眼点和思考点重点应该放在由这节课带来的思索上。停留在课的本身,讨论课的得失,只是我们集体教研完成的第一步。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借助这堂课,思考它对于我们的教学有哪些良性的帮助。例如我校道法课在杜晓静老师组织下,每天早上第一节课都要针对当天的道法教学进行一次集体教研,在杜老师的指导下,让我们每个人对当天课程的重难点和突破方法进行有效认识,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每周四的第二节课,九年级道法组也要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既总结一周的教学任务,又对下周的道法教学进行布置和安排。正因为有了这些行之有效的集体教研,我校的道法成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研讨,不仅仅是为了课堂组织者弥补不足,为了我们自己教学思想和方法的进步,这只是其一,更重要的目的还在于教学方法论上的思索。将任何一次的集体教研都变成教学思想,教学理论上的进一步构建的机会,丰富我们的教学方法。久久为功,方能让我们的教学成就斐然。
集体教研,还需验证。任何一次的集体教研,不仅仅是从方法和理论上进行反思和总结,更重要的还要从实际教学中验证我们的所得,以验证我们的教研目的是否达到。这也是决定集体教研是否流于形式的关键。很多时候,我们的教研看似热闹非常,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就在于此。任何的反思和改进措施是否合理,是否可行,关键在于能不能在实际教学行为中得到实现。所以,集体教研的最终目的还在于我们的教研成果能不能经受住实际教学活动的检验。每一次的集体教研,都需要有反复课堂教学行为的检查和验证。一次、二次、三次……这不仅是磨课,更是期求课堂环节完美的必要程序。
集体教研,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一个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更好的提升集体教研的能力,落实集体教研的目的,让每一次的集体教研都能够接地气,获实效,成为我们每一名教师绝佳的成长机会。
(作者单位:松滋市南海中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