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和日本为何志趣相投?本来是道不同

 地图帝 2020-12-06

日本正在帮助印度发展核能、高速铁路,两国甚至还经常进行联合军事演习!日本与印度相隔十万八千里,不同人种不同语言,却志趣相投,其实二战时两国是敌人,还打过仗。

二战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日本海军在大洋上搜寻英美舰队进行决战的同时,日本陆军也沿着东亚海岸线一路向南,先后攻陷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荷属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此时英国和日本已经开战,日本对英属印度自然也是势在必得,鉴于先前对英军作战的胜利,日军原以为拿下英属印度只是一场例行性的军事行动,结果数万日军客死他乡,直到战争结束日军也从未能够踏足印度一寸土地,日本与印度那时候是仇敌。

英军的战力在亚洲并不强悍,缅甸战役、新加坡战役英国人一路溃逃。1944年3月,日军和英印军队之间的英帕尔战役打响,日方指挥官牟田口廉也率领三个师团92000人投入战斗,结果四个月的时间里丢下25000具尸体,仓皇逃离战场。之连续的胜利导致日军从上到下都产生了严重的轻敌情绪,在他们眼中英国人的作战能力不堪一击,结果骄兵必败。

1942年,山下奉文率部展开对驻守新加坡英军的进攻,结果十几万英军望风而逃,在仅有的几次抵抗当中,英国正规军的表现甚至还不如游击队出彩。起初日本人还对这个传统的海洋霸主心存畏惧,但几次试探之后发现对方徒有其名,英军在面对日军进犯时达到风声鹤唳的地步。最终新加坡一战,包括英国、澳大利亚和印度三方在内的官兵共计13万,几乎未发一弹就做了日军的俘虏。

此后在缅甸战役当中,英军的表现简直就是新加坡战役的翻版,作为缅甸宗主国的英国针对日军的抵抗甚至还不如远道而来的中国远征军。可即便这样仍旧改变不了英国人对中国军队固有的偏见,英国老爷们宁愿把阵地丢给日本人,也不愿交由中国人防守,最终缅甸战役失败,英军和部分远征军退入印度。此刻英国在欧洲正和德国人拼得筋疲力尽,他们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关注远东战局,日本趁虚而入,更加确立对英军的心理优势。

不过这一切在英帕尔战役爆发之前已经有了根本性改变,两年的休整使得1944年的英军与1942年的英军不可同日而语。而且英属印度作为大英帝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绝非新加坡和缅甸能够比拟,因此英国也铁了心要把日本人挡在印度之外。为此英国人一共筹集了十五万军队来应付即将到来的战事,再加上美国的武器和经济援助,英印军队更加如虎添翼。而日军则始终沉浸在1942年的胜利当中,他们对对手缺乏了解,甚至也不愿去了解。

在整个二战期间,日军的后勤能力始终是制约军队的一大短板,而这种情况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由于南亚地区丛林密布、交通落后,日军即使具备机械化运输的条件也很难在这样的地形展开,结果近十万人的后勤给养居然全要依靠自行车来完成。当日本人的前锋抵达英帕尔城下的时候,日军的后勤已经消耗殆尽,而连绵的阴雨季节也随即到来,前线的士兵久攻不克,后面的补给又运不上来,日军苦不堪言。

图-印度传统服饰

在僵持了几个月之后,英军发起全线反攻,受饥饿、寒冷和疾病折磨数月的日军陷入绝望。在付出巨大的牺牲之后,日军指挥官终于明白这场仗已经打不下去了,因此仓皇逃离,英帕尔战役以日军惨败告终。

二战后印度和日本分别投向苏联和美国,印度与日本的关系也绝不友善。印度受苏联影响很大,武器装备大多来自苏联,日本则完全在美国的控制下,但是印度与日本关系僵硬。

图-日本传统服饰

苏联解体后,印度和美国的关系越来越好,印度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重要一环,而美国构建的“印太战略”囊括了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现在日本GDP总量世界第三,印度人口数量世界第二(很快就会第一),这两国抱在一起,是能搅动世界格局的。

文:闫老师,图:风长眼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