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家万序】之十二《享受学习》序

 花晨月夕1234 2020-12-07

《享受学习》

作者    魏书生   陶继新

魏书生,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 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大代表, 第十届辽宁省政协常委。退休前曾任盘锦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

     陶继新,山东教育社编审,《新世纪文学选刊》(教育文学)执行总编。曾任曲阜师范学校教师,《山东教育》编辑,《当代小学生》主编,山东教育社副总编、总编。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山东研究基地理事长,山东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山东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5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

序   言   作    者
魏书生  陶继新


“享受学习”这个话题,是基于当下学习存在的问题而谈的。
学习本身应该是人的生命不断升华的过程,可是,当下有的人却视学习为畏途,甚至认为学习是一种痛苦无比的事情。其实古今中外,真正意义上的大师,都是在享受学习的。孔子说自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你看他废寝忘食的学习,快乐的都没有忧愁了,甚至连自己老了都不知道。这是何等的快乐,简直进入到一种审美的境界里了。为什么会感到如此美呢?因为他从自己的终身学习中,使自己的生命产生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而且,孔子又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他将自己的仁爱思想,乐观精神又传给了他的弟子,且有了《论语》等经典的传之于世,在中国乃至世界流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让他们也在享受学习中提升着自己的人生境界。
我们也是一直在享受着学习所赐予我们的快乐的。尽管我们都已经60多岁,可是,我们因了每天的学习,就有了常人少有的快乐,就有了生命长青的感觉,甚至有了与宇宙万物同在的感觉。我们不止感叹“逝者如斯夫”的时光流逝,我们更享受在这时光流逝中学习,从而获取生命之道的审美感受。这种生命状态,让我们有了大道合一的感觉,有了与日月同在的美丽。
我们将这种感受与全国师生交流的时候,有的时候也会得到美丽的回应.而且,有的教师与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有一种其乐无穷的感觉。于是我们发现,学习,绝对不应当是心力憔悴的一场又一场的苦役,而应当成为生命个体,探索未知、生成思想与智慧的快乐之旅。
学习的内容不只是文化科学知识,也不只是课本上的内容,更不是重复又重复的做训练。学习内容,有有字之书,也有无字之书。有字之书,有课本的知识,也有课外阅读,还有诸如电影、电视、网络上的优质作品。无字之书,则是生命实践。没有“行”,学的“文”再多也很难生成有用的东西。明朝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说,认为:知上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之真切笃实处即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真知即所谓为为行,不行不足以为知。而现在学校教育对于实践学习的内容很缺失,则是造成学生无法享受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学习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内容被人忽略了,那就是学做人。中国儒家先师所指的学习,更多的不是说学习文本知识,而是学做人。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见学习文献知识是要放在学做人之后的。剥离了做人的教育,不但是不完整的教育,缺失的教育,还是危险的教育。如果人做不好,学的知识越多对社会就越有害,相反,如果做人做好了,有了知识就会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
学习的场所不止于学校,它几乎是无时无处不在的。在教室里可以学习,在图书馆里可以学习,在大自然里可以学习,在社会上可以学习。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甚至说“无友不如己者”。从任何人那里都可以学到有用的东西。以至从小孩子,甚至动物、植物那里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有了这种观念,学习的内涵就深了,外延就广了,学习就有了更大的享受感。
不过,并不是学习就一定有收获,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学习要“取法不上”。因为“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只有阅读甚至背诵经典文化,才能让生命产生飞跃。因为经典文化系大师之作,其中内涵的真善美,而有着独特的思想和智慧。读的背的多了,大师的思想与智慧就会流进读者的心里,逐渐化成自己的东西,外化出来就会有一道亮丽的风景。如果读了坏书呢?非但没有有益的收获,甚至有可能会使自己变坏,“近墨者黑”嘛!文本之外的学习,即生活文本的学习,同样需要“取法乎上”。即使交朋友也应当交“友直,友谅,友多闻”。因为从高品位的人身上,可以让我们学习到书本上学不到的品质与智慧。相反,如果交了坏朋友,就会“燕朋逆期师,燕辟废其学”,甚至走进与坏人同流合污的境地里。
人的一生很难一帆风顺,遭遇困境,甚至遭受很大的打击,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如果不怨天尤人,如果不就此倒下,而是坚韧不拔、失志不渝,则可以将这些磨难转化为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在这方面我们都有切身的体验。正是那个受苦受罪的时代,在那个被批判的年代里,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宠辱不惊的心态,有了一个更加善良的心怀。
我们认为,学习的呈现方式,一般不是立竿见影,而是厚积薄发。很多教师都想成名师,甚至有的想着迅速成名师。可是任何速成食品都是不好吃的,连2500年前的孔子都说:“不时不吃。”为什么会出现不时而吃者呢?就是太过浮躁,就是名利心太重。老子说:“轻则失根,躁则失君。”外面的世界太“精彩”,诱惑也太多,所以有的老师就中了这个圈套,成了速成名师,有了不少光环。可是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这些名声与诱惑,在作用于你的眼耳目鼻舌身意之后,你也许感到太美了,太好了,其实在老子看来,这些都是有害的东西,知其美而不知其恶,当然也就乐在其中了。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要么昙花一现,要么若干年后,“泯然众人”矣,甚至连“众人”也不如。其实,任何成功都需要一个过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一个不变的生命规则。有人问我们:“你们两个人对着摄像头即兴讲了一天,整理以后就出了一本《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的书,而且还非常畅销,这不是速成吗?”不是速成,而是缓慢而成。为什么呢?不要认为我们是即兴而谈的对话录,那可是我们60多年的积淀啊!没有这些积绽,休说谈一天,谈一个小时也就无话可说了。即使有话可说,也是言不及义,也是没有内涵的。看似即兴生成,看似时间很短,可是这些内容已经在我们的心里储存了几十年,遇到一个时机,也就自然而然的喷发出来了。任何人只要不断的为自己积淀文化、积淀生活、积淀思想,到了一定的时候,也许会如我们一样即兴对话就可以整理成书的。
这份《享受学习》的书同样是即兴对话而成。就在今年44日,我们相会济南,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演播大厅里,对着摄像机的镜头,率性而谈,整整一天,就有了这个新的对话录。此后,我们根据录像整理成文,又追加了一些内容,便形成了这本新书。
这本书里,有很多我们对享受学习的认识,也有关于享受学习的“道”“术”之方。希望有缘的读者喜欢,也诚望大家提出批评指正。

魏书生   陶继新

201289


推    荐     人
飞    红    霞 



     飞红霞(高召),方城博望一小教师,河南省教育学会会员,曾获“河南省第五届十佳语文教师”。做教育坚持“让欣赏伴随成长,让教育可以改变”的理念,在《教育文摘报》、《教育时报》、《河南教育》、《教与学研究》等刊发表文章百余篇,辅导学生在《小学学习报》、《作文指导报》、《教与学研究》等刊发表近百篇,著有《做真正的老师》、《大汉博望侯张骞》、《我为论语讲故事》等书。

专家顾问
        魏书生     钱梦龙         赵忠心
        聂振弢     唐云增         周同宾
        秦俊   张军安  王原野   姚丹华
总策划     秦远晴(愚公)
主     编    陈   曦
摄影编辑   张殿举
联谊单位
     《作文指导报》编辑部
       南阳报业传媒小记者中心
     《教育时报》南阳记者站
      河南松静匀乐教育科技中心


声明:本公众号原创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或与主编联系,电话:1393778111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