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一书《道德经》(每晚更新一章)

 难得糊塗也糊塗 2020-12-07

如果此生我只能读一本书,《道德经》必是唯一,老话说,“半部《论语》知天下”,《道德经》能够读懂,岂止是知天下,它是人类已知各旁支知识体系的集大成者与源头,它解释了宇宙、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给了我们“天人合一”最佳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与《圣经》相比,它是说明书与姊妹篇;与佛教煌煌万卷相比,它是言简意赅,“大道至简”。

《道德经》的原始本子有很多错漏,比较典型的是每个有言字旁的字几乎都没有偏旁,那些白发的考古学者往往归咎于历史的悠长,然而这样的脱漏几乎全集中在同一偏旁身上,未免蹊跷,我倒是从全文中找到了答案——“不言之教”,还有带“心”的字几乎也省略了“心”,似乎又暗示“无心”之意。当然那些带着立场的学者(无神论)只能把这本玄之又玄的经典解说得更加“玄之又玄”。为了对上古这位大神给我彩票研究带来的巨大启示表示感谢,我愿意在给诸位彩友提供彩胆的同时,将湮没在历史尘埃和人类误解颇深的这部奇书奉献出来,以飨诸公,以见天日。

我曾经发现,《道德经》81章,天主《圣经》73卷,中间对立的数字是“77”,二者构成阴阳鱼的数字形态。基督教的标志是“十”字架,老子以“一”立文,似乎又填补了西方圣经学者对上帝左边和圣灵的足够认识,当然这是后话。人类文化地理都是相通的,自然不存在“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可能,只有打通全人类共有的隐秘历史,任何个体才有真正“自由”的可能。

道经

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渺);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叫)。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眇之门。

第一章很多人都听过,尤其是前两句,更是朗朗上口,然而对其解释却是千奇百怪,因为很多人不敢直译,但老子在后文却讲了他写《道德经》的原则,简单易懂,所以那些自己理解得天马星空,别人却如堕五里云雾的说法可以休矣!最简单有效的解释就是“这个道是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话,它就不是永恒的道理,即真理;能起的名字就不是永远的名字。”句意简单了,但还是不通“逻辑”,这就是我们人类尤其是中国一帮唯物者们遇到的窘境,他们明明知道后文有“不言之教”之语,但还是不愿接受,老子开篇头一句就给人类的思想逻辑体系一个重重的KO,用你们思维消化之后讲解出来的任何道理都不是“绝对真理”,我要给你们传讲的道不用语言。不用语言来讲道理,是不是很稀罕,了解基督教的人就会秒懂,耶稣让门徒们掌握方言、知识以及获得能力,靠的是祈祷中接受圣灵在身体内做工,这一切都是完全被动接受,到这里肯定有人觉得很扯,以前我也是这样认为,但《道德经》后文完美地解释了“祷告”这一行为如何与上天产生联系并获得帮助。后半句,更是让人无法理解,你们可知道,世界上唯有一个名字不是被别人起的,它就是上帝的名字。上帝叫“耶和华”,其含义是“自有永有,由始至终”,这个发音由“先知”记录在《圣经》上。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句话就是对“名可名”一句的延伸,很好理解,这个宇宙第一个出现的东西肯定是没名字的,只有自己,叫什么都无所谓;等有了名字,肯定是“第一个”创造了别的东西,才有起名的必要。

后面两句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超出我们人类思维逻辑极限的“初始者”,我们要认识他,必须借助两个词,一个是“恒无”,一个是“恒有”,只有你总是用恒无的眼光来观察,才能了解他的缥缈深邃,想到了什么?无边无际、无头无尾,当我第一次看到这里,对人类的一切努力都灰心了,我们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即使再先进,既找不到宇宙边际的“大”,也寻不到微观世界的“小”,因为它们是无垠的。他另一个特点是“永远存在”,所以我们用“恒有”的眼光来观察他才能体现他叫什么,又回到他的名字,“自有永有,永远存在”。这样的上帝有时来得比《圣经》更让人震撼与折服。最后说,“恒无”还是“恒有”都出自同一个源头,也是不同名字的同一个意思。的确,空间的无限与时间的永存,本身就是一体的。确实“玄之有玄”,让人头昏目眩,最后老子还下了一个结论:“众眇之门”,眇是眼瞎的意思,《圣经·新约·马太福音》耶稣有类似的话:“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的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的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很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