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节,又到了吃粽子的时候,然而,粽子虽然好吃,但是不能贪多哦。 关于粽子,最大的争议莫过于咸粽子还是甜粽子,到底哪一个正宗,然而,曾医生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和饮食习惯,只要你认为好吃就行,无所谓甜粽子还是咸粽子。 今天曾医生不想讨论这个话题,而是要给大家分享几个知识点,你需要了解: 1、粽子热量高一个200克的粽子,热量至少有300千卡,如果是很甜的粽子,或者油很大的粽子,那热量就会更高,一个粽子的热量,足够你跑8000米,所以一天吃一到两个粽子就够了,吃了粽子,最好就不要吃主食了。 2、胃肠道不好的人,粽子要少吃糯米会促进胃液分泌,胃食管返流,胃溃疡,胃酸分泌过多,消化不良的朋友,粽子要少吃。 而且,粽子油性及粘性比较高,从胃肠道排空较慢,容易引起腹胀,腹痛等症状,所以,胃肠道功能不好的人,老人和小孩,需要少吃。 胃肠道手术后的患者,也不能多吃,有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肠梗阻,甚至肠扭转或者内疝,需要手术治疗。 3、糖尿病患者少吃南方的甜粽子,里面往往会加入红枣、豆沙等含糖量高的辅料,本身糯米粽子的含糖量就较高,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少吃。 4、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少吃如果是咸粽子,盐分含量高,对高血压患者不友好,如果是肉粽或者蛋黄粽子,热量和脂肪含量都不低,高血脂、冠心病患者要少吃。 5、胆囊疾病和胰腺炎患者类似的,肉粽或者蛋黄粽,里面脂肪或者胆固醇含量高,有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以及胰腺炎的患者,也要少吃,可诱发胆囊炎急性发作,出现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严重的需要手术治疗。 6、小小粽子,可能要命有些朋友喜欢在粽子里面放枣,但是一定要注意,一定不要把枣核吞进去,我们的消化液不能消化枣核,而且尖锐的枣核,有可能扎穿食管和胃肠道,引起消化道穿孔,严重的可以扎穿主动脉,引起大出血,危及生命。 吃枣粽一定要特别小心,特别是小孩和老年人,咽喉部反射不敏感,如果不注意,就可能把枣核吞进去了,非常非常危险。 这样吃粽子,更健康1、控制总量根据自身的情况,一天吃一到两个粽子就可以了,特别是老人和小孩,三高人群,千万不要贪多,对身体不好。 2、晚上最好不吃由于粽子不太好消化,晚上最好不要吃,早上和中午吃比较好,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同时,吃完后可以喝点茶水,解解油腻,缓解胃肠道不适。 3、少盐、少糖、少油三高的人群,以及胆囊疾病和胰腺炎的患者,最好不要吃咸肉粽和甜粽子,可以吃白米粽,近年来还有杂粮粽子,粽子里面加入绿豆、小米、高粱、花生、紫薯、莲子等配料,由于健康设计,少放油和盐,热量也不是很高,是比较健康的粽子。 总而言之,粽子虽然好吃,但一定不要粽欲过度,对身体不好,请转发到家庭群和朋友,让它们了解粽子的真相。 最后,曾医生祝大家端午节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