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天哲:贺州刺史毛衷年代考(修订)

 毛天哲 2020-12-07

  广西贺州毛氏一脉系江南毛氏清漾派系中迁徙在外的重要一支,始迁祖为毛衷。据记载,毛衷本浙江衢州江山人,曾出任贺州刺史,卒于官。其长子毛班居冯乘(湖南省江华县),次子毛敬居阳朔,三子毛傅居秀峰山。秀峰山坐落在现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秀水村,该村周围大多数为瑶族村寨。秀水村是因毛衷三子毛傅后裔聚族成村的汉人村落,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繁衍发展至今,人口已达2295人,大多数姓毛。

  秀水村是毛衷后裔主要集居地,因毛氏族后裔出过一个宋代状元和二十六个进士而被誉为状元村,现分为石余、八房、安福、水楼四个自然村。小小秀水村竟有三处商贸交易区,五座古戏台、四处祠堂和四所私塾书院。村中至今还保留着大量明、清时期的民居、宗祠、祖庙、古戏台,以及上至皇帝,下到知县赐封、贺赠匾额等文物古迹,大多和毛氏族有关。

  广西贺州毛氏一脉与江西龙城毛氏一脉一样,历来为哲所景仰,所以对毛衷及其后裔资料颇为关注。然哲在检索寻迹各类资料时发觉,毛衷所处年代似乎可疑。几乎所能见到的文字记载(包括贺州派毛氏宗谱)都指说毛衷为唐玄宗时进士,授刑部秘书监,开元十三年(725年)调任贺州刺史。如广西秀水村明义房《毛氏族谱》卷四记载:“一世祖,太始祖讳衷,二官,浙江江山人也。唐开元赐进士,由刑部郎中出任贺州刺史途过秀峰,见其山川奇异,心甚爱之。曰:‘吾他日归闲,必卜居于此,后世必有英豪者,出师大振吾家也。’公后卒于官,其季子傅遂留寓焉,是为富之始祖也。历五季以及宋元明而暨我朝,子孙蕃衍,人文辈出,登甲乙者,代不乏人,可谓如公之原矣。公葬大鹏丁山癸向,妣谭氏闺,讳昌九诰封宜人,生三子,墓在长标岭北向。”

  让哲起疑的首先是毛衷写的一首诗。这首诗外人多数不大知晓,但对毛氏族人来说大大有名。有个湖南毛氏老人在参观了浙江江郎山后曾说过:“你知道吗?我们湖南毛氏的男孩,从小就必须会背一首叫‘毛氏秘诀’的诗。我也从小就会背。我的爷爷说,你要是在外面遇到姓毛的人家,你说我姓毛,人家是不会理你的。但你若能够把‘毛氏秘诀’一背,那人家立刻会敞门请入,认祖归宗。我从小就从诗里知道江郎山,但不知道世界上真的是有这山的。秘诀中最后两句是:独坐危楼翘首望,江郎山下白云孤。”老人还说:“这首诗的题目叫“思乡”,是唐朝一个叫毛衷的人写的。”

  看过这段话,哲很是感动。这是我们毛氏族人千百年来凝聚一心的体现,其中那份同宗同祖同根的浓浓亲情是时间的长河也是难以磨灭的。为此哲也特意去找寻过这首诗的史籍记载出处。果然在全宋诗里找到了它,而且是毛衷唯一一首收录在案的诗,名字倒不是叫“思乡”,而是称“贺州作”。全诗四句:“几年宦迹浪江湖,到此功名心已无,独上高楼翘首望,江郎山下白云孤。”哲倒不是为了考据校正毛衷的诗,而是众所记载毛衷为唐开元进士,为何诗作却收入在全宋诗里,此一可疑也。

  在毛氏网中,我见过一张今人编撰的“毛宝后六大分支徙居图”,其中毛衷被尊序为毛宝第三十一世孙,竟接在毛渐子毛补名下。如此,则北宋的毛渐竟有唐代开元间的孙子毛衷,岂非笑话了。哲不知此图系何人所撰,但见其上赫然印有毛泽东为毛氏龙城派三十四世,今人某某、某某等为毛宝某某支系某某世传人,且挂在毛氏网上近三年了,想来也算较为权威了。但凡稍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能察觉存在明显的错误排序,岂不是给自己丢脸,给祖先抹黑嘛。攀附之心,人皆有之,无可厚非,但也要攀附的让外人心服口服才是。不过也得感谢此图,至少让我对毛衷公所处真实年代的怀疑更近一层。

  在毛氏族谱牒研究中颇有建树的毛永国公是清漾毛氏族裔,他对贺州毛衷一支的派衍世系倒是有过怀疑,但他亦仅限于对广西贺州衷公后裔、衷公湖南江永县桃川镇锦堂村后裔先后寄来的三本老谱记载有所疑惑,没有怀疑到毛衷本人是否存在年代记载错误,也没有进一步进行考证。毛永国公在他的“关于《清漾毛氏族谱》历代纂修情况的研究”一文中认为,贺州谱不同于江山谱载的是:说贺州刺史毛衷是十五世叔回公的长子思度之后,而非次子思敬之后。而贺州毛谱是唐朝开元十三年毛衷由刑部郎中出任贺州刺史后,根据贾贽旧本纂写的,比江山北宋时毛渐所纂的谱要早几百年。为此他认为毛衷出任广西贺州刺史的时间存有几处疑点:

  一、毛衷即毛宝南渡后的三十世孙,他比宋代太平兴国元年迁广渡的廿四世孙毛修业要小六代、而出生时间却要早二百五十一年,似有可疑。

  二、从初迁清漾祖毛元琼于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5)算起,到毛修业迁广渡时为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其间经历了四百三十七至四百四十七年,而繁了十六代,约廿七年一代,而元琼公迁清漾到毛衷出任贺州刺史时,相隔只有一百八十六年、这中间却繁了二十二代、每代相隔不到九年,这似乎不太可能。因为人丁繁衍时间一般是二十至三十年一代。有时延长是可能的,但绝不可能缩至十五年以下一代。特别是平均在十年以下,就不可靠了,自古以来还没有十岁以下生儿子的人。

  三、富川县毛衷公宗谱在毛衷行传下,注明说衷公任贺州刺史任满后欲回江山清漾家,因值方腊作乱,不能回归,遂卜居富川县之秀峰村。这种记载因年代可疑,有后代子孙用笔把“方腊之乱”涂去,改写为逢“安史之乱”。因此永国公觉得毛衷出任贺州刺史是“开元十三年”,假使说五年一任,那他卸任时才开元十八年(730),而安史之乱是天宝十四年(755),是他任满后廿五年后的事。另外,据资料记载说毛衷在富川的墓碑是后来明代后裔立的,并非唐代所立的原有墓碑。

  非常感谢先贤毛永国公生前对毛衷身世所作的有益探索,哲深受启发。结合其它资料,哲将继续深入论证出毛衷所处的真确年代,并就毛永国公生前所疑几点作一个阐述解疑,据以改正有关毛衷的历史文献和宗谱记载中存在的错误,以告慰毛永国公的在天之灵。哲在这里大胆又自信地提出一个惊世骇俗的论断,那就是:毛衷非唐代人,亦非宋朝人,乃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人。他出任贺州刺史是在南唐昪元三年,而不是唐朝开元十三年。

  首先,毛衷非唐玄宗时进士是很显然的事,可惜从来没有人去依照文献记载和历史纪年一并作个思考。如毛永国公在参详了广西贺州及湖南江永毛衷后裔先后寄来的三本老谱及与清漾、广渡派宗谱记载后认为,“如原谱(大致指广渡派宗谱)把贺州派毛衷兄弟福、衷、第三人图在十六世思敬图下,则贺州衷公与修业公同为思敬公的八代与九代的孙,而修业公与衷公是叔侄了,而思敬公为十五世叔回公次子。”言下之意对此并不以为然。

  但哲以为,毛永国公或是被毛衷自撰谱序中署称为“毛伯八十三代孙”一言遮迷了慧眼,以至于他认定毛衷为毛宝公的三十世孙。故对老谱中所记毛衷为毛宝十六世思敬(或思度)八代孙的说法不是很认可。虽然毛永国公并没有对毛衷真确年代下断言,但他提出的上述三个疑点却影响了后面的续考者。哲前面提到的“毛宝后六大分支徙居图”的编撰者或也是受到了此影响,故将贺州刺史毛衷按毛宝的三十世孙考虑排序到了毛渐子毛补的名下。最荒唐的是据永国公所说,在他还在世时,有富川毛族一位后裔研究结果是认为毛衷的父亲不是毛补,而是毛渐。哲以为,以上这些见解都是昏聩之极。哲如此说并非对永国公和其它宗亲有不敬的意思,只是哲觉得,无论是永国公和其它宗亲,只要运用点历史纪年的常识就可以走出重重迷雾的,奈何没去探究呢。

  从目前所能见到的文献和宗谱记载看,大家对毛衷为“唐开元进士,由刑部郎中迁贺州刺史”的记录应该是没有怀疑的。各家论者在引述毛衷一支的资料时,都引用了,包括哲在内,在《毛氏源流考》等文中也加以了引用,当时也确实没详细地去考虑到毛衷的这段记载的真实性问题。但拿历史纪年表简单一比对就可知,毛衷的纪年问题上存在悖论。如承认毛衷为唐玄宗开元时期进士的,那么上面的那位富川毛族后裔研究结果就是一个笑话,北宋的毛渐怎么竟有唐代开元间的儿子毛衷呢?永国公也未能详查,如怀疑老谱记载有误,服膺“为唐开元进士”记载真实,那么毛衷必不是毛宝的三十世孙,而应该为毛宝的十六、七世孙才年份相当。这样一来,毛衷就该是和思敬(或思度)同辈或者为其子裔了。但各家宗谱里记载的思敬(或思度)位下的世系都是清楚的,容不下毛衷公的排序。所以说毛衷的真实纪年问题必存在一真一假,要么是“唐进士”的传说有假,要么是老谱中记载世系出现了混乱。

  其实哲以为,老谱中所记毛衷为毛宝十六世思敬(或思度)八代孙的说法还是相当有真实性的。关键在于要解开毛衷自撰谱序中署称为“毛伯八十三代孙”这个结。哲认为,不能简单地用毛宝为江北毛伯后裔52代孙为出发点去理解毛衷自述中的话。哲历来认为,毛宝留下的江北毛氏世系图至少遗缺自毛叔郑以下15代先祖名。从现有的西周青铜器考古发掘研究中我们已经知道,自毛叔郑以下,西周朝先祖名讳大致有:毛叔郑(文、武、成)-毛懿公(成、康时期)-毛文公(康王时期)-毛公爽(昭王时期)-毛公班(穆王时期)-毛伯迁(共王时期)…毛伯喅…毛公歆(宣王时期)。东周一朝见于史籍的也有:毛伯某、毛伯卫、毛伯过、毛伯得等。

  哲以为毛衷可能是已意识到自己是先周毛叔郑之后,而不是像毛宝那样只是把先祖毛叔郑定义为东周时期被封邑在河南的所谓“毛伯聃”其人。这也难怪宝公,以当时的条件水平确实没法考证出先祖毛叔郑封邑在岐山还是在河南,能详细地给后裔留下了江北毛氏52代世系图已功莫大焉。但毛宝公留下的江北世系缺失大致十五、六代先祖名,在现在看来是明显的。而毛衷公可能是觉察到了这点,故其不以毛宝公某某世孙称,而自认为毛伯(叔郑)的“八十三代孙”也是有道理的,站得住脚的。当然亦不排除是毛衷后裔修谱时自作主张添加了所谓毛衷为毛宝八十三代孙的可能。

  但后人若是简单地以江北毛氏52代世系图为基础叠减计算,就会错误地得出毛衷为毛宝公三十世孙的不正确推论出来。为何我会蠡测毛衷公是不以毛宝公江北世系图来排序自己的世系的呢?这可以从毛渐公初修《清漾毛氏族谱》中得到印证。此谱是宋龙图阁待制、清漾毛族第二十七世孙毛渐于元丰六年初纂的。他的依据“乃梁尚书兵部知谱事贾贽所上之本”。毛渐对贾贽之本有几点匡正、是他编纂的独到之处。其中一条是:

  贾本以毛氏得姓之祖为叔聃。毛渐说“毛伯、文王之庶子,史不着其名,旧谱谓之叔聃者非也。岂以左氏云‘鲁卫毛聃’遂以为名聃也。按扎原父得鼎盖于扶风,其上载文乃武王弟‘毛叔郑铭识’。由是而公名郑可知也。盖武王克商而有天下,封建宗亲,以弟郑封于毛。逮至周衰而国亡,秦并天下,其地入于荥阳,子孙因以为姓焉。毛氏之始其源于此也……。”

  毛衷也未必不会见识到这点,或者毛渐受毛衷观点影响也未可知。从这一角度出发,广渡毛氏始祖修业公与毛衷公是侄叔关系还是存在极大的可能性的。据《清漾毛氏宗谱》中记载,广渡毛氏是清漾毛氏的一个分支,毛凯(和叔)的曾祖,名叫毛修业,原是清漾村人,吴越王钱俶时,曾做过江山县主簿。公元978年,钱俶献两浙十三州之地归宋,毛修业不愿事两主,即辞官归家。后迁居广渡(今属峡口镇),为广渡派始迁祖。

  历史记载,吴越王钱俶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的最后一位国王。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十二月三十日将领胡进思趁吴越王钱弘倧夜宴将吏,发动政变,钱弘倧被软禁,钱俶被胡进思迎立为吴越王。钱俶嗣位三十余年,期间恭事后汉、后周和北宋。故可知,毛修业大致生活在吴越王钱俶这一时期。若老谱中毛修业与毛衷是侄叔关系记载是正确的话,那么毛衷大致生活在和吴越国差不多同时代的是五代十国之一的南唐(937年-975年)时期,因为贺州正是在当时的南唐疆域范围内。

  在广西《贺州毛氏族谱》中,有这么一段话:“大唐开元乙亥(公元735年)秘监贺州毛衷序:我始祖周懿亲国也。按《左氏》载:封国十有六,而毛其一焉,叔郑封为毛伯,而子孙因以为氏。秦并天下,罢侯,置守其地,而子孙遂涣散四方焉。”我们可以推测“大唐开元乙亥(公元735年)”此段记载有误。(公元735年)大致为后人所注解,查万年历可知,此年为唐玄宗李隆基开元23年农历乙亥年【猪年】。而据毛永国介绍得知:贺州的毛谱是唐朝开元十三年毛衷由刑部郎中出任贺州刺史后,根据贾贽旧本纂写的。家谱的记载和现在流传的这种说法相互矛盾了。故哲推断农历“乙亥年”或是“己亥年”的误读误写,不足以信也。

  而既符合农历己亥纪年又符合毛衷由刑部郎中出任贺州刺史任期的唯有五代晋高祖石敬瑭天福4年,也是南唐昪元三年(公元939年)。考虑到毛衷是在南唐为官,当然是使用了南唐年号。故哲以为,“大唐开元乙亥(公元735年)秘监贺州毛衷序”这句话正确原文应该是“唐昪元乙亥(公元939年,哲注)秘监贺州毛衷序”。可能因为年代湮远,贺州毛氏后裔辗转传抄中出现了将“昪”误读为“开”的失误。

  还有一个证据似乎也能佐证毛衷非唐人,而是南唐人。就是秀水村明义房《毛氏族谱》卷四记载的:“公后卒于官,其季子傅遂留寓焉,是为富之始祖也。历五季以及宋元明而暨我朝,子孙蕃衍......”,哲请大家留意其中的“历五季以及宋元明而暨我朝”。显然明义房《毛氏族谱》修撰于清代。当然,关键点还不是在这里,应该注意到前面的“历五季”一说。哲以前本认为,南唐自937年开国至于975年亡国,历经李昪、李璟、李煜三代帝王,存世39年,期间改元五次,分别为“昪元、保大、交泰、中兴、开宝”,历五季就是经过了南唐五次改元,而“转入宋元明而暨我朝”。后在阅读大量古籍及今人熟稔古文的人写的文章后,才知道"五季"即是指唐之后的"五代十国时期"的特指,可见贺州谱这段留存下来的文字并没有讲始祖毛衷经历过“唐"代,这也间接地讲明了毛衷就是生活在五代十国时期。

  在《清漾毛氏族谱》内有毛允让写的“迁徙考叙”一文,其记:“二十四世让公迁吉州,后裔有迁衢州;二十五世衷公迁贺州,后裔有迁丹阳、迁永嘉、迁新定。”哲以为,毛允让公的学术涵养相当深厚,考证非常严谨,他的结论可以信以为据。毛衷、毛让虽差一辈,但犹如毛国华和毛维瞻二人,生活年代应大致不远,而毛让是确知生活在南唐转宋之际。毛让(南唐大理评事,入宋赠工部尚书)生子毛休,于北宋初出守江西吉州,北宋建隆三年(962)接父亲毛让(偕母亲薛氏)到吉州官署养老,后定居江西吉州龙城(今属江西吉水)。故哲所论证毛衷序写于南唐昪元己亥年应该是符合历史的。在确立了这一论断后,毛永国公的三个疑点就可以迎然而解了。

  一、广渡毛氏始祖修业公与毛衷公确实是叔侄关系,毛衷应该是毛宝南渡后的廿五世孙。

  二、从初迁清漾祖毛元琼于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5)算起,到毛衷出任贺州刺史时(939年)其间经历了四百余年,而繁了十七代,平均每代间隔为24年,似为可信。

  三、富川县毛氏宗谱在毛衷公行传下,注明说衷公任贺州刺史任满后欲回江山清漾家,因值方腊作乱,不能回归,遂卜居富川县之秀峰村。这种记载因年代可疑,有后代子孙用笔把“方腊之乱”涂去,改写为逢“安史之乱”。其实还是为了迎合毛衷为唐进士的说辞而误改的。至于说毛衷在富县的墓碑并非唐代所立的原有墓碑。那么可蠡测当时树立墓碑的时候有可能就把“昪元三年”误改为“开元十三年”。当然哲没看到过墓碑,只是从逻辑推理上的一种臆测。

  贺州派始祖毛衷年代的正确考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能为毛泽东先祖世系(毛让公龙城一派)的厘清提供正确的线索和思路。哲观今人“毛宝后六大分支徙居图”中将毛让公接序在毛宝公十三世孙方备公位下,似乎太欠思考。哲初撰此文时,当时判断是若毛衷年代考据正确的话,那么毛让似乎也应是宝公的廿三或廿四世孙。而后的发现是,这恰恰与《清漾毛氏族谱》中毛允让的“迁徙考叙”一文记载合榫。

  瑾以此文献给已故的毛氏族谱牒研究先驱者清漾宗亲毛永国公

  共和国六十年乙丑冬十月初一祭祖节撰

  共和国六十五年甲午润九月二十日修订

  毛家小子天哲识于浙江金华




来源:腾讯博客 作者:毛天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