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三章》教学反思

 中小学阅读写作 2020-12-07

《<孟子>三章》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是三篇反映孟子思想的文言文。根据单元目标和编者意图,本节课教学主要想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三篇文言文的思想内容。背诵并默写这三篇文言文。2.借助注释,了解大意,积累文章中的名言警句;3.了解孟子其人和他所处的时代,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通过反复诵读,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二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读懂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难点在于体会孟子散文说理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有如下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课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达成预设目标:一是我会读,读贯穿整个教学中,且形式多样,有吟读、有研读、有赏读,还有范读、齐读、对读……在读中赏美点,在读中悟文意,在读中获知识,在读中明道理。二是我会记,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圈点勾画文中重要的诗词、虚词,分类积累文言词汇,养成批注的好习惯。三是我会译,小组合作互讲互译,通过合作探究、合作交流,使许多不能解答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使许多能解答的问题在头脑中加深印象。四是我会问,“质疑──探疑──释疑”贯穿教学始终。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讨问题,老师及时点拨,真正感受到求知的乐趣。这三节课教学理念新,突出“以生为本”,既教书、又育人,既重知识能力目标的落实,又重方法过程,还特别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学环节设置严密有序,做到了用教材教,学生思维活跃,生成性问题多,既积累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教学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1.反馈环节不到位,学生掌握情况如何,自己不掌握。2.自己在点拨和课堂小结环节不够精准和精辟,学生对孟子散文逻辑严密,思想深邃,观点鲜明,论证有力的特点理解还不够深刻。

改正措施:1.加强学习,提高课堂组织能力,下节课努力做到学练结合。2.利用早读或辅导课对孟子散文说理特点进行再点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