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欲胜:连江笔记(八)

 晨雨声工作室 2020-12-08

2018年第127期||总第239期

连江笔记(八)
陈欲胜

这一节,要说的是具有传奇色彩的福建土楼。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茂本计一郎称赞说“这是世界第一流的生土建筑”,“似黑色的UFO自天而降,又似蘑菇拔地飞腾而上。”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顾问史蒂汶斯·安烈则称“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路秉杰认为“南靖土楼不仅在中国民居中是非常奇异的,在世界民居中也是独一无二的。”

我去看土楼的地方,正是被称为“土楼博物馆”的南靖。

多年以前,在一个电视节目上看到对土楼的介绍,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一到福州,就向许多当地人打听了有关土楼的情况。119日,跟随厦门的“久久旅行社”,来到南靖,一睹土楼风采。

大巴到达南靖,按规定要换当地土著导游。接待我们的是一位简姓中年妇女。她说自己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简美丽,简单而美丽。虽然只有四十余岁,但生活的艰辛让她显得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她的解说声音洪亮激情四射,带有很强的表演性。

沿途能够看到许多土楼星罗棋布,但她说只带我们看两座最具代表作性的和贵楼和怀远楼。

和贵楼又称山脚楼,位于南靖县梅林镇璞山村,是内通廊式方形土楼的代表作品。建于清代雍正十年(1732年),由简次屏公建造的,总投资一万五千两银子,占地1547平方米,高五层,21.5米,是南靖最高的土楼。

和贵楼每层有28个房间,共有140个房间。楼正中开一个大门,东西南北四方各有楼梯上下。据说当初选址建楼,开始并未发现这是块沼泽地,楼建了一层,忽然整层楼像沉船一样,慢慢下沉到了烂地里,建楼的简姓族人无可奈何,只好在下沉的楼墙上打了100多立方米的排桩,他们觉得地基这下牢固了,就从头开始夯墙,建起了一座五层高的方楼。他们似乎很有把握,从不担心大楼会倾斜或者下沉,果然近三百多年来,和贵楼固若金汤,风雨不动安如山。站在土楼中央的卵石铺就的地面,简美丽喊声‘一二’,让我们同时起跳,落地的瞬间,便会感觉到整座楼在涟漪般颤动。简美丽说,如果你在楼中学堂的小天井用铁线往地里插,一口气可以插进5米多深,拔出铁线,则可见铁线上有淤泥的痕迹。

和贵楼中两口水井,相距不过十米,井水水位均高出地面,左边那口井,清亮如镜,水质甜美,而右边那口井的井水却混浊发黄,污秽不堪,完全不能饮用。,被称为“阴阳井”。传说当时有一个坐月子的妇女,打开了这口井的盖子,导致井水变质。其实这是由于两口井材料构造的不同造成的奇特景观。沼泽地浅层是腐烂的沼泽水,而深层是可饮用的地下水。所以在设计时都将两口井打到了地下水层。但是,清水井井壁是由水泥砌成,而浊水井是由小圆石砌成。两口井在通过沼泽水层时大量沼泽水通过石缝渗入浊水井导致其浑浊有毒。

据《简氏族谱》记载,此楼始建为四层,1864年曾被盗匪烧毁,重建时又加高一层,成为如今的五层楼。楼内最盛时居住三百多人,现仍有人居住。

和贵楼由“楼”和“厝”组成,楼为高521.5米的长方形大楼,坐西朝东,只有一个大门出入。门外由单层的库房、作坊(俗称“厝”)围合成一个11米深的前院,方楼内院中心也是“厝”,即围合祖堂天井的门厅和回廊。当地有句俗语:“厝包楼儿孙贤,楼包厝儿孙富。”和贵楼吻合这样的布局,可见主人造楼时的良苦用心。

怀远楼位于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是双环圆形土楼的代表作品。建于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为简氏十六世简新喜所建。坐北朝南,占地1384.7平方米,建筑面积3468平方米,为双环圆土楼。外环为土木结构,内通廊式,楼高四层共13.5米,每层34间,楼基用巨型卵石和三合土垒筑三米多高,基墙厚1.2米。楼外墙顶层四个方向各设一个瞭望台,楼门顶部设有三个防火灌水道。内环楼为砖木结构,“面阔三间”为抬梁式五凤楼的“诗礼堂”,内设“斯是室”,也许是取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之意。20065月被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与和贵楼不同的是,怀远楼内刻有许多楹联,或弘孝道,或启子孙,或抒闲情逸致。大门所刻上联为“怀以德敦以上籍此修齐遵祖训”,下联是”远而山近而水凭兹灵秀育人文",藏“怀远”二字于其中。怀远楼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内院核心位置的祖堂也就是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斯是室”。有对联“斯堂讵为游观?计敦书开耳目,是室何嫌隘陋惟思尚德课儿孙。”扣“斯是”二字。上厅有两幅对联耐人寻味,“书为天下英雄业,善是人间富贵根”“世间善事忠和孝,天下良谋读与耕”。在外门楼,也有一副联“诗书教子诒谋远,礼让传家衍庆长”,横批是“诗礼庭”,足见其家族的耕读传承的门风。厅后左右各刻一联,分别是“琴书千古意,花木四时春。”“月过花移影,风来竹弄声。”站在上厅往回看,进门口的反面上悬挂“助我义师”牌匾,据说是民国将军何应钦所题。当年何应钦被漳州军阀张毅的部队围困,简姓的家族帮助何应钦解围,何应钦得救后欣然题词赠匾。

“诗礼堂”的大门两侧、围墙上镶嵌着做工极其讲究的带有通花图案的四方琉璃砖,是当年简氏族人从南洋带回的。这暗示了“先有钱,后有楼”的寓意。

值得一提的是,土楼的建造最初是为了抗倭,所以为了防止倭寇攻打,土楼的一楼都没有设计窗户。面对这个庞然大物,进攻者只能选择在大门火攻。而设计者独具匠心地在大门顶部做了三个灌水道,这样,火烧大门时水便会从灌水道喷出,达到灭火防御的目的,我们不能不叹服先民的聪明才智啊!

和贵楼和怀远楼的中间,就是名噪一时的美丽的云水谣。

2005年年底,由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名誉主席张克辉以自己和几位台胞的生活阅历为原型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寻找》改编的电影《云水谣》也曾在此拍摄。“云水谣”也因此得名。

云水谣是一个古老的村落,一条石子铺成的千年古道贯穿其中,一条清澈的河流边,有十三棵老榕树,最老的已有六百多年了,最年青的也有二百多岁。其中一棵老榕树树冠覆盖面积1933平方米,树丫长达30多米,树干底端要10多个大人才能合抱,是目前福建省已发现的最大的榕树。

漫步云水谣古道,领略小桥流水风光,感受老榕树讲述历史的云烟,倾听土楼诉说岁月的沧桑。曾经的刀光剑影,呐喊厮杀,都已随风远去,成为幽古神奇的传说。如今,这个原本世外桃源般宁静超然的村落,每天游人如织,熙熙攘攘。我担心,旅游资源的开发,在给云水谣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不知这支迷人的清澈、静谧与古老、苍茫碰撞的交响还能演奏多久?

和贵楼外观


和贵楼内部

怀远楼外观

怀远楼内部

云水谣榕树

云水谣榕树

云水谣

云水谣留念


        陈欲胜,陇西柯寨人,喜诗文,有作品入选多个选本。爱好书法篆刻,师从当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王宝国先生。供职于陇西某中学。


                       编辑:程遥      微信号:gslxcys

                       投稿邮箱:11cys@163.com

        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均系作者原创,且经作者授权,其它任何媒体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依法追责。特此声明。

启  事

        本微信平台长期征集文学、书法、绘画、摄影原创作品,欢迎惠赐稿件。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