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布衣郇谟的生命绝唱

 风云际会2009 2020-12-0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竹千竿长,作者:曹敏

读《大唐布衣郇谟传》有感

郇谟,原名“旬”谟,他虽布衣,无官无职,却帮助唐代宗李豫完成铲除宦官专权的鱼朝恩,消灭宰相元载豪横贪腐的文官集团,为大唐中兴扫除障碍。李豫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赐他任意选择官职的特权,他豪不犹豫拒绝了,请求回乡耕读并教书育人。李豫评价他'本心不改”,“一种信念支撑他,挡住各种诱惑”。于是代宗只有慷慨赐姓于他'郇'。“让他当帝王的耳朵,扎根民众之中,去民间倾听百姓的声音,了解百姓的诉求。同时他也要做帝王的一把刀,为其斩尽天下贪官污吏,稳固大唐江山。`郇'姓谐音`还’(huan),暗寓郇谟协助大唐陛下还令于天下。'这是博士生导师张兆本(木讷)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大唐布衣郇谟传》尾声中的记载。我认为这样的结局是最好的安排,于传主而言皇上赐姓是至上的荣耀,它是对布衣郇谟的政治理想和人格理想的最高褒奖。

郇谟崇高的政治理想。

郇谟出身贫寒之家,但他有和古代读书人一样的心愿,'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出将入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他人生的终极目标。但他又高于一般的士子,他希望做一个心怀苍生、治国安邦的宰相。这样的信念支撑他苦读书,拒诱惑。即使跌宕起伏、死里逃生的凶险经历,也没让他屈服。

安史之乱平定后,大历年间的第一场科举考试,郇谟为了实现梦想,积极参加,结果自己名落孙山,他的同行好友卓英倩,明经科榜上有名。可笑的是考试时邻间的李文才考中本年的状元,后来发现状元的试卷上的文章是郇谟的。这场科考舞弊案,让郇谟及众多学子牵连入狱,后来虽化险为夷,郇谟被救,皇上宣布他无罪释放,但终生不得科考。所幸得到当朝宰相元载的赏识,做了相府的门客。

为除掉鱼朝恩的宦权势力,郇谟替元载出谋划策,招招高明,刀刀见血,连皇上也另眼相看。在他的心中,为国除恶,为民除害,是义不容辞的职责,虽为布衣,但他忠于皇上,忧国忧民的思想从未放弃。李豫新政,鱼朝恩仗着拥立皇上有功,便骄横无忌,专权弄权,鱼肉百姓,无视皇上,他手下的神策军更是飞扬跋扈,搬倒鱼朝恩何其难矣。最终还是多行不义必自毙,顺应民心,用计智斗,搬倒宦官。这让郇谟特有成就感,因为这实现了他的政治理想——治国平天下。

如果说铲除鱼朝恩是郇谟政治理想的初始化,那么搬倒根深蒂固的元载集团更突显他政治理想的坚定不移。

他作为元载的门客,替元相除掉敌对势力鱼朝恩宦官,并不是他的初心,他的信念是囯泰民安,为这个理想殉身也在所不惜。元载作为宰相,才能是出众的,但随着自己的势力壮大,私欲膨胀,忘了初心,他多次以假乱真笼络郇谟,甚至以女儿相许,帮他置办家业,安置父母。当他发现这个后生与己不同道时,又怨恨又佩服,也很无奈。郇谟也很挣扎,不想辜负这个如父一样待己的长者。可是恩情与国家百姓相比,私欲与公利公正相比,他心中的天秤倾斜了,良知法律让他明白,公私要分明,正义大于天。

他知道元载及党羽曾经参与科考舞弊案时,他才答应做门客,收集很多证据,在元府做谋士也直接间接掌握了元相集团买官卖官的罪证,这让一个有理想的青年难以忍受。他找到朝中正义的官员刘宴及李栖筠等共同谋划,他以哭街的形式揭露,最终功败垂成。元的势力太盛,皇上还无力掌控,时机未到,看来铲奸的路上荆条刺血。郇谟被驱逐出元府,父母的生命也遭遇威胁。连自己也惨遭追杀,又一次入狱。在狱中威逼利诱,甚至以药毒杀,差一点命丧牢狱,后来被皇上救起。他被逼致残,几乎没勇气活下来,可是元载一次次变本加厉贪腐,连朝廷救灾款都侵吞。他诚心劝元相停手,改过自新,但没有结果。他又斗志昂扬,下决心以死搬倒贪官污吏,可谓步步惊心,终于在皇上的批准下,与刘宴、杨绾、颜真卿等共同策划。元载倒了,抄出的家财万贯,连皇上都咋舌,有的珍宝皇宫也不曾有过。

临刑前郇谟给元载和好友卓英倩送饭时,分别表达对二人的感恩,也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因亲友而放弃问责治罪。大唐中兴不允许官吏作奸犯科,鱼肉百姓,也说明了他除掉元相内心很挣扎很痛苦,最终选择大我战胜小我。元相悔不该不听郇谟的劝告,背离初心,忘了也是贫穷出身,也志在入朝为相,报效囯家的。好友卓英倩也悔恨自己私欲太众,没有底线,与元相结党。他们成为历史的罪人,不是因为运气不好,遇到优秀的对手,而是他们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守着生存的底线,私欲败给了理想,邪恶败给了善良。

郇谟作为大唐布衣,无官无职,却展现宰相之才,恪尽职守,帮助代宗除掉两个大奸集团,足以彰显他的政治理想及政治才能。但元载事件之后,拒绝入朝为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位,对此,他豪不动心,他记住了与朋友狱中临别时卓英倩的悔悟:如果从头再来,回老家去,不再做官。他把皇上赐给的钱财都捐赠穷人和用于乡村办学。自己过着务农教书的平常生活。他培养的李吉甫,后来成为大唐中兴时正直有为的名相,那是他政治理想的间接实现。虽为布衣也依然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是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以史为鉴,今天的党员干部也应以郇谟为榜样,不忘初心,坚定自己的信念,为民做事,为国尽职。如此,我们的复兴理想就不难实现了。

捧读《大唐布衣》,在摇曳生姿的情节里,在美妙感人的语言里,我仿佛触摸郇谟跳动的心灵,感受他人性的光辉,也感觉他内心的撕裂,但他高洁的人格熠熠生辉,令人敬佩。

郇谟的高尚人格。

郇谟既有崇高的政治理想,也有高尚的人格。正确的世间观,决定了做人的高格,王阳明从小立志做圣贤,心有光明,一生践行,一个有良知的人,必有其人格高洁之处。因为他们明白自己与国家与他人的关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人后己,心系苍生。

郇谟除奸有功,不居功至伟,反而激流勇退,还乡耕读教书育人,把皇上的封赏赈济穷人,办学育才,这样的大仁大义决非以一般的“好人'可以定论的,这种“无功无名无已'的境界,正是他高尚人格的写照。

他的高尚人格表现在对皇上的忠心,对恩人的报答。皇上的焦虑他想分忧,国家积弱积贫,他忧心如焚。元载的知遇之恩他想报答,留在元府做谋士,既助元载搬倒对手鱼朝恩,更是帮皇上除奸,他的竭尽全力是在尽忠尽孝。不在乎自己的名利,不是为了一官半职。他只想做事,为国为民。后来反元也无私心杂念,他主动揭发元载的罪证,是出于公心,多次的劝说无效,才决定以极端的方式解决,那心里矛盾之后的诀择,公心至上,国家至上,私情次之。有良知的人是有正义感的,明辨是非,不以亲疏论人事,若非人格高洁,绝难做出超凡脱俗的选择。

在他与卓英倩的友情里,他们是发小,一同进京赶考,患难与共,携手共进。可是后来卓英倩经不住各种诱惑,走向更远更偏的旁门左道,与元相狼狈为奸,贪污腐败,祸囯殃民。郇谟多次劝告不成,他才痛苦地做出决定,与昔日的朋友分道扬镳,坚守道德的底线,坚持法制的刚要。临行前二人的会面,他不计较卓英倩杀害自己父母的仇恨,看望朋友,送上美食,回忆初心,再叙友谊,启发朋友悔过自新。一个珍惜友情的人就是如此胸怀宽广,不计前嫌。以君子之心待人,才是真正的人格高标。

郇谟的爱情也见证了他的人格高洁。元载的女儿元媛是郇谟在元府的学生,二人年龄相近,相处过程彼此从产生好感到相爱,但是郇谟一介布衣不想高攀,克制感情,后来元相提出来他才同意。若是一般人求之不得,让卓英倩羡慕不已,可他却不攀龙附凤,若不是有真情真爱也决不接受元媛的多次表白。他认为爱情与权势无关,也不想答应元载做了官再娶元媛就可以门当户对,顺理成章了。他内心坚信,自己的才德是配得上心上人的,他的爱情无杂尘的观念,正是人格为上。后来因为清算元载,他们也只有分手,元媛出家为尼,他们还彼此牵挂,后来郇谟被元载派人追杀时,元媛向父亲求情放过郇谟一命,正是他人格的高尚,才让宰相的女儿如此深爱他,为他出家,为他冒险!

另一个女孩沈梦芜,郇谟进京赶考时救过她的命,后来曲折离奇的经历,多次的遇见,历尽磨难的女孩,原来是皇上的真公主,战乱中离散,被人追杀,几经周折最后才父女团聚,而且百般刁难公主的也有元载。当最后公主向郇谟表白爱情时,他回绝了,他虽然与沈姑娘患难之交有好感,虽然与己出家为尼的元媛已无瓜葛,但他还是选择回到乡野,娶一平凡女子,生儿育女,过平常生活。不慕权贵,不羡名利,有地可耕,有书可读,有人可教,此生平平安安足够了。正如周国平所言:一个人如果甘于朴素的生活,他就接近哲学家。郇谟的哲学境界正是他高尚人格的写照。

无论是皇上之女,还是宰相之女,看上他,足以证明郇谟不仅才华横溢,更是人格高尚。相比当下一些年轻女孩择偶时只要有钱有势有颜值便可,'宁可宝马车上哭,也不自行车上笑'。其实人的三观相合很重要,人格高尚最关键。否则,幸福的婚姻难以走向长远!闪婚闪离的悲剧还会经常上演。

郇谟以另类的形象名垂青史,成为一个伟大的布衣。这与他受到的传统教育有关,学而优则仕,做个好官:尽忠陛下,造福于民。也与他的的父母言传身教有关,像孟子的母亲、岳飞的母亲一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以家国情怀引导教育,而不是谬引利欲熏心的苟且偷生。在父母明白郇谟铲除元载集团势力是在为国除害时,为了消除元载以郇谟父母要挟的顾虑,父母双双自焚,以生命殉情儿子的理想,惨烈而悲壮!如此深明大义的父母,怎么不会有如此胸怀天下的儿子呢?有如此浩然正气的儿子呢?有如此人格高尚的儿子呢?

郇谟无论是他崇高的政治理想,还是他高尚的人格,以布衣的身分演泽名相的才德,在大唐是一章华丽的生命绝唱,在中国的历史天空,也是一曲绕梁三日的回响,回音壁上书写着布衣的伟大传奇!他的离奇而真实的故事启示人们,人人都应:守望初心,坚定信念,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苟活于荣华富贵的贪欲里。

大唐布衣——郇谟,旗帜一样飘扬人性的光辉,照彻人们的生活之路,呼唤人们的生命之光。做好人,做好官;心有梦想,遵纪守法。

作者正是通过塑造这个特立独行的历史人物,引领我们做人的导向,无论布衣,还是官员。以儒家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立志做事,守正为本。以道家的淡泊名利约束自己,拒绝诱惑,保持朴素的赤子之心。如果人人能够如此自律,用文化的力量教化,那么社会的正真文明就不远了。

2020.10.3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