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为欺蔽

 江北大汉 2020-12-09
龙涎香,在西方又称灰琥珀,是一种外观阴灰或黑色的固态蜡状可燃物质,产生于抹香鲸消化系统,有独特的甘甜土质香味,是昔日皇宫中重要的香料。
明朝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则与龙涎香有关的故事:嘉靖四十年(1561)皇宫中发生火灾,存储的龙涎香全都被烧掉了。皇帝十分生气,让人再次购买。时任户部尚书的高燿献上了八两龙涎香。皇帝大喜,命令手下的人按市价给了他七百六十两银子,并加封他为太子少保。不过,高燿买得的这八两龙涎香,其实正是宫中失火的时候,有人悄悄地偷出来的。因为皇帝索要很急,所以,高燿以重金购得;并且,因为是在皇帝生日做法事的这一天献上的,让嘉靖皇帝十分开心,所以,他同时得到加封。(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之一“购香”)
嘉靖皇帝朱厚熜统治后期,逐步丧失进取精神,生活日益腐化,滥用民力大兴土木,同时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好长生不老之术。而那些方士、道士们则利用嘉靖帝梦想长生不死的心理,屡行诈骗之术愚弄他,修设斋醮(一种道教仪式)就是其中方式之一。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这个与龙涎香相关的故事。
可以想象的是,皇宫之中之所以会发生重大火灾,一定是因为管理上出现了巨大的漏洞——火灾发生中,有人将十分贵重的龙涎香全都偷走了却谎报全都被烧掉了,也可以从一个角度证明这一点。另一方面,嘉靖皇帝对于宫中竟然会发生如此严重的火灾十分生气,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不是于第一时间责令有关部门,彻查火灾之所以发生的原因,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也努力避免日后再次发生这样的事件,而是让人赶紧再次购买龙涎香,无疑有些糊涂。为什么说他糊涂?把圣节建醮——于他自己过生日的这一天做法事看得太重,并且远远超过了其它是其中之一;而缺少一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慧眼,从眼前发生的事故里去发现昔日存在的问题,则是另一原因。
对于户部尚书高燿来说,恐怕他也未必不知道本来在这样的时候,最应该做的是什么;知道,他却不是提醒皇帝佬儿应该注意什么、警惕什么,而是迎合他的心理——急于让“圣节建醮”的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献上搞这一活动可能是必不可少的龙涎香以讨得皇帝的欢心,显然藏有私心。而让我们十分感叹的是,高燿的小算盘最终还真的如愿以偿了:被嘉靖皇帝加封太子少保。这则从另一角度证明,作为臣子的高燿们对于皇帝的心思的揣摩太深刻、太到位了。
最为让人感叹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在讲述了这样一则发生在嘉靖年间皇宫里的故事之后,朱国祯所发的一句议论:“盖内外之相为欺蔽如此。”——所谓“相为欺蔽”,乃“相互欺骗、蒙蔽”之意。这话说的是什么?我以为应该是作为户部尚书的高燿,其实与出售龙涎香之人——应该是任职皇宫之中,有机会有条件乘着火灾之机窃取龙涎香的,有一定地位和权力的人,相互之间乃是上下其手、狼狈为奸的关系。而唯一被蒙在鼓里的,或许就是一门心思想着长生不老,也不思上朝,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醉生睡死的生活上的嘉靖皇帝。因此,所谓“相为欺蔽”是不是可以说,真正“欺蔽”的对象也就一个——皇帝?
而这,几乎就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常态:对于帝王之人来说,其它都不重要,最为重要的是,他能享受最好的生活,并且一直这样下去。对于臣子之人来说,其它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能够把皇帝伺候好,如此这般他也才能顺风顺水,过上好日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