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治新型肺炎更要小心滥用药物

 全球风口 2020-12-09

科技洞察 丨 深入科技行业最前沿


新型肺炎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中国的科学家和医务工作者们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在想办法通过各种科学手段遏制疫情。

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在进行病毒检测

此时天灾未过,也要警惕病急乱投医,骗子遍地走,滥用药物的人祸。

为了满足公众对救命药的需求,研发药物和疫苗成了媒体的宠儿。然而指望研发药物和疫苗来扭转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恐怕不太现实。

此时,更需要理性对待疫情,切勿操之过急酿成大错。

| 药物和疫苗研发,远水解不了近渴

重点是隔离和救治


2003年的SARS非典疫情已经过去17年,目前尚未出现有预防价值的药物或疫苗。

2014-2016年,埃博拉病毒在西非三国肆虐,直到2019年12月,默沙东公司生产的疫苗Ervebo才在美国获批上市。

在欧美,一个新药研发一般要花上十年时间,尽管针对当前疫情,各项审评审批流程上会加急,一般来说至少也要一年时间。等到药物研发出来,疫情很可能早已结束。

药物和疫苗开发都包括三个重要而且是必须的环节:

临床前研究-人体临床试验-正式推广应用。

新药开发无法绕开这些环节,例如:临床试验环节,需要一定数量的患者与足够的试验时间,才能得出确切有效的临床数据,证实一个新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最终才可以推向市场。人命关天,不能草率!

随意缩短药物或者疫苗研究的时间和标准,好像是急人民之所急,但是可能会付出无法接受的代价。

滥用药物 危害大

1918年“西班牙流感”,当时的医疗机构建议每天服用30克阿司匹林(如今,4克剂量是每日安全剂量的上限),导致很多患者多器官出血,尤其是肺部出血,有研究者根据当年流感死亡报告所描述的症状进行了调查,提出阿司匹林中毒对死亡人数的影响很大。

2003年非典时期,人们对这种病产生了一定的恐慌。各种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满天飞,在如何预防SARS当时就存在不少伪科学的说法。掀起了全民服中药、疯抢板蓝根、注射胸腺肽、注射丙种球蛋白的热潮。

如此用药既不能预防SARS,又造成了极大的卫生资源浪费。更糟糕的是,长期预防用药反而会造成抗病能力下降、菌群紊乱、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

不能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用来抑制或杀灭细菌的,对病毒无效。其次,抗生素既杀致病菌,也杀有益菌,长期用药可以引起菌群紊乱,甚至引起真菌感染等严重疾病。长期使用抗生素还可能造成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

不能滥用抗病毒药物      

长时间应用抗病毒药是有害的,比如病毒唑可引起白细胞降低,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有些中成药长期服用可导致肝肾损害。

不能滥用免疫增强剂     

正常人的免疫功能是健全的,应用任何免疫药物都会扰乱正常的免疫功能,非但不能防病,反而会抑制免疫功能或者引发新的免疫紊乱性疾病。

正常人应用免疫增强剂有害无益。

对那些有原发或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者,才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增强剂。     

不能“一方打天下”      

每个人体质不一样,男女有别,老幼不同,用中医方法预防肺炎也要有针对性,否则就达不到预防效果。

另外,不少人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多服没坏处,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中药成分复杂,不恰当地服药同样能引起脏器功能紊乱和损害。

2003年,就有报道15岁少年惧怕非典,服下七包板蓝根中毒,送医院抢救。


隔离最重要

对冠状病毒要重视,更要淡定,不要恐慌,目前有效隔离才是最有效、最重要的防控手段。

从疾病的自然特性看,大多数轻症呼吸系统感染都呈现“自限性”的特点。

就是说,轻症病人即使不进行太多针对性治疗,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机制清除病原、控制感染,隔离和休息就是最好的保护与治疗,如果有加重趋势,应及时就诊。

每个人做好自我防护、减少出行、锻炼身体,增加对自身的保护。 

理智与冷静是做任何决策的前提,所有的科普知识,只有在大家能够冷静思考时,才可以化作助力。

当疫情最终被战胜,一定是每一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疫情期间,戴口罩,勤洗手,多陪家人,多看好书,和我们一起开始行动,用双手推开新机会的大门,拥抱科技创新!

我是王煜全
你的全球科技前哨侦察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