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亡帝责——神宗爱财:取之有道二

 金色年华554 2020-12-09
明亡帝责——神宗爱财:取之有道二

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来了

本期万历大帝正式登场了。

万历朝的前九年无疑主角是张居正,一直到他死万历才真正成为了明朝的主人,然后万历就开始清算张居正了。

翻看史书码字的并没找到张居正执政时期与万历有什么重大的冲突,甚至在前期万历对自己个这名老师还是非常尊敬的。

有人说是张居正死后政敌的挑拨,但这显然是太低估了万历的智慧了,但是这也算是一条很有用的提示。

攻击张居正的奏疏中肯定有什么触动了万历的心中的阴暗记忆,这使得他对这位昔日恩师死了都不放过。

不过张居正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万历不能忍了,这个就真的是一个历史之谜了。

好了收拾完了张老师顺带把张老师的遗产几万两银子也收进了腰包后,这下明帝国只剩下万历乾纲独断了。

有一句俗语说得好,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啊。

'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

张居正给万历留下的积蓄还是很多的,差不多相当于明朝中期两年的岁入了。

可是架不住事多啊!

明亡帝责——神宗爱财:取之有道二

从上表可知到了万历十五年(1587年),张居正辛辛苦苦攒的银子就已经被花得差不多了。

这里先说明一点不然后面又得啰嗦。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十二月《明史》记录了一件事,大学士赵志皋等请发留中章奏,不报。

这是明确的万历开始旷工的记录。

不报不是没人向万历禀报,而是万历不理的意思,后面会再出现‘不报’这里就先做个说明。

看《明史》诸位会发现,张居正死的万历九年(1581年)其实是万历时期一个很明显的分水岭,从这一年之后明朝几乎年年大灾不断。

虽然万历最知名的是不理政,但是实际上从史料看万历时期比正德时期救济灾民更加积极,但这些大灾和宁夏、朝鲜的兵事急速消耗了明朝的积蓄。

张老师没了,张老师的改革废了,可要花钱的地方倒多了,怎么办?

万历想到了两个办法。

一:加税。

不知何时网上就有了一群历史栽赃者,他们将各种明朝的弊政都栽赃到了东林党的头上,这其中知名的就有——东林党加征三饷。

三饷之一的就是辽饷,这个税很明确就是万历加的,与东林党没有任何关系。

而且这个税并不是因为后金崛起才加的,这个税早就有了。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闰四月,以倭平诏天下,除东征加派田赋。

救援朝鲜的行动开始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所以这个东征加派田赋最早应该是万历二十年时加派的,其实就是明朝万历年间第一次开征辽饷。

而四川、湖广两个倒霉蛋万历二十年夏天才刚喘了口气,冬天便接到了朝廷的通知,因为要征伐播州的杨应龙,所以你们又喜获加派田赋了。

好在第二年杨应龙就玩完了,四川湖广的老百姓长长吁了口气。

明亡帝责——神宗爱财:取之有道二

努尔哈赤的意思就是野猪

不过该来的总会来,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反明,连克抚顺、清河堡!

一直被明朝按在地上随意摩擦的女真竟然敢惹事!

真是佛都有火啊,这下就算是吸饱了福寿膏的万历皇帝也有火了,于是大明再一次像援助朝鲜那样上下动员。

可是打仗花钱如流水啊,何况辽东这之前就已经欠饷两年了,然而国库空空如也。

明朝没有钱了吗?

有。

各省还有税银呢!

但是这是解入内库(皇帝小金库)的,是万历的私房钱。

于是户部就跑去向万历皇帝打商量:老大您那还没入库的私房钱是不是能挪来用用?

结果:不报。

但是这次不能说人家万历老爷子没理了,他很快便下诏加天下田赋三厘五。

于是明朝末年灭亡的‘罪魁’之一辽饷正式面世了。

然而152年过去了,明朝已经不是成化犁庭时的那个明朝,女真也不是成化犁庭时那个女真了。

结果大家都知道。

明亡帝责——神宗爱财:取之有道二

万历四十七(1619年)六月,明军在萨尔浒一带遭遇后金教科书般的机动作战三战皆墨,5万余明朝最精锐的部队非死既俘。

同月战败的消息传来,惊惶地明朝大臣们一起跑到文华门外跪伏哀求,恳请万历皇帝增兵发饷,其实就是让万历皇帝动用他的小金库贴补国用,可是万历皇帝外甥打灯笼——照旧不报。

九月百官又到文华门外跪求万历大爷上朝理政,这位爷还是不报。

不过万历爷还是做事的,十二月他老人家再次下诏——再加辽饷三厘五!

然而这饷加的太晚了,镇江、宽奠、叆阳新募援兵溃!

第二年(1620年)三月,万历大爷在人生的最后150天里又一次加了辽饷二厘。

三次一共加了多少税呢?

平均每亩土地加征银九厘,所以辽饷史称‘九厘银’,共计五百二十万零六十二两。

好家伙!要知道大明朝张居正改革后明朝一年的岁入也没超过五百万两啊!

明朝的税赋一下子翻番了!哪个混蛋这么狮子大开口啊!

明亡帝责——神宗爱财:取之有道二

辽饷的始作俑者有些令人意外

熊廷弼!

万历四十七(1619年)新上任的辽东经略熊廷弼请求在辽东:增兵18万,增马9万,增饷300万两!

所以现在网上攻击东林党说什么建立的无用的关宁防线每年耗饷400万两的都是瞎扯淡!

关宁防线有没用这里不讨论,这里码字的只说明一点,关宁防线只有天启三年(1623年)修筑时明朝花了一笔500多万两的修筑费,其后辽东的正常军费开支基本都没有超出过熊廷弼所请。

其实在明朝的中期一直都有国家有事加赋的习惯,正德、嘉靖都这么干过,万历前期码字的说了也加过两次。

然而和之前明朝打完仗后就撤销的前辈不同,辽饷再也撤不掉了。

建州与之前的土司羁縻州叛乱不同,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代名相努力为明朝恢复的一点儿有战斗力的野战军在萨尔浒中一战尽墨,明朝的根基彻底动摇了。

明朝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只能依靠堡垒防御和人海战术去和后金拼消耗。但这个战术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人口不到20万的后金再凶残,明朝100个换一个也能把它耗死。

但是已经实行募兵制的明朝要想耗下去前提是得有钱给士兵开工资才行。

明亡帝责——神宗爱财:取之有道二

李自成就是明朝闹饷哗变的士兵之一

这里码字的想提出一个问题,辽饷真的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吗?

清朝入关后虽然废除了明朝很多苛捐杂税,但是辽饷实际上并未废除,‘九厘银’被清朝作为一个日常的税收保留了下来。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清朝初年天下虽然才一千多万丁(户),但是税收却有一千多万两。

清朝也一直在征收‘九厘银’,在‘九厘银’的有力支撑下清朝最终统一了天下,而清朝也并未因为统一天下就废除‘九厘银’,可是清朝前期为什么没有像明朝那样出现人民大量抛荒逃亡的情形呢?

网上一直流传明朝税收是最低的,按史料看也可以这么说。

但是为何明朝中期开始只要一加增田赋,就会出现人民抛荒逃亡的情况呢?

唯一合理的解释只有一条:明朝的土地兼并已经极其严重。

大量的田地实际上已经被少数地主占有,自耕农早已经变成了佃户,但是在官府的名册上这些田地的主人却依旧是那些原来的自耕农们。

于是加派的田赋就落到了广大劳苦百姓的头上,本来承担着至少五成的租子还交着正常田赋的农民劳动所得糊口都已经困难,这一加派使得人民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维持了只能选择逃亡。

明亡帝责——神宗爱财:取之有道二

明朝还有一个特殊情况——藩国,如图所示,除开江南地区,明朝的膏腴之地已经尽与了藩王。

明政府除了江南地区其它各地能收得上税的都不是什么好地了,就算是自耕农应付明朝的加派田赋也是捉襟见肘。

而万历对自己的弟弟潞王朱翊镠、儿子福王朱常洵又是毫不吝啬大加封赏。

比如对福王一次下诏赐予庄田四万顷,这逼得已经穷得叮当响的户部拼死抗争,最后万历只得让福王主动出面表示减半。

这件事世人一般只注意到万历宠溺儿子却很少关注户部为何力争。

要知道万历六年张居正主持核实天下田亩时得到的数据是七百余万顷,潞王2万顷藩田、福王4万顷藩田加一起还不到百分之一值得户部这样拼死去争2万顷吗?

显然户部老爷们很清楚所谓的七百万顷经过这二十来年后剩下的已经没那么多了。

可是这些户部老爷们自己也从这七百万顷里抠出来了一些,因此他们当然不会要求重新检核天下田亩。所以李自成进京后拷问他们勒索银子,码字的举双手双脚表示赞成。

活该!

明末、清初一样的税额却是两种结果,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明朝对兼并遏制不力。

然而要明朝皇帝遏制兼并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从明朝中期的武宗朝开始他们就已经是明朝最大的地主。

从明武宗开始明朝直属于皇帝的皇庄就在急速扩张,到万历时明朝河北一带肥沃土地大多已经被皇庄霸占,换句话说明朝北方已经没有多少纳皇粮的地了。

不纳皇粮的皇庄和藩田进一步侵蚀了明朝的财政基础,明朝增税的负担都被转嫁到了劳苦大众的头上,除了当流民给人民留下的出路几乎没了。

当流浪路上抱着自己饿死的孩子恸哭的人民抬起头,两眼通红地怒视着这个王朝的时候,明朝的末路就已经不远了。

明亡帝责——神宗爱财:取之有道二

出来混都是要还的,大泽乡的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从来就没有过时过。

前面码字的提到了明朝其实是有钱的,比如还有各省的税款,可那居然都是万历爷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