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也妮·葛朗台》——被金钱束缚着的人们

 新用户2698dTT8 2020-12-09

《欧也妮·葛朗台》——被金钱束缚着的人们

金钱是最重的枷锁。在我们看来,或许这是无稽之谈。有钱能使鬼推磨,钱自然是越多越好了。不过,是否被金钱束缚,并不仅仅看钱的多少,而主要看对钱的态度。若是把金钱看得高于一切,甚至凌驾于最为珍贵的爱情——亲情——之上,那就非常可怕了。

葛朗台老头是一个塑造非常成功的经典形象。他本穷困潦倒,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抓住机会发了财,又得到了几笔遗产。在外,他抓住一切机会敛财;在内,虽然拥有万贯家财,却无比抠门,连每天的食品和日用品都亲自发放,多给一点也不行。他也疼爱女儿,在女儿的生日,决定让客厅“大放光明”——点上两支蜡烛。在得知女儿将金币全都送给了落难的堂弟时,他怒不可遏,无情地惩罚女儿。妻子死去,他为了不让女儿继承遗产,主动与女儿和好。

种种做法,显示了金钱在他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他是一个父亲,也懂得关心女儿。但是,他仅仅只是为了培养一个“继承人”而已,他对金钱的爱远远超过了对女儿的爱,他根本不知道女儿需要什么。至于家庭的幸福,则早就被抛在一边。金钱凌驾于一切之上。吝啬鬼的眼睛盯着闪光的金子,他们的眼中、心中再也容不下其他的东西了。其实,葛朗台并不是一个特例。在法国的转型时期,葛朗台这个吝啬鬼明显具有时代特征。他们这一类人,全部的生活激情、人生动力,甚至整个人生信条,都在于“拥有金钱”,并且“守住金钱”。只要能拥有大笔的钱,他们就认为自己拥有了幸福。

金钱日渐腐蚀了他们的心灵,他们无法感受到爱,也无法回应爱。在天平渐渐向金钱一边倾斜的时候,他们已经在迷失的道路上渐行渐远。他们处在只有金钱的一片空虚之中,却“当局者迷”。当他们的眼中、心中只剩下财富和对财富的渴望时,人类基本的感情离他们便越来越远了。等到他们的身心完全被金钱淹没,或许不该称他们为人类了,称呼他们为“敛财的机器”更为恰当。

他们的这种特点,与社会不无关系。在法国社会大分化的时期,用一个“乱”字足以形容了。社会的变故,人生的起落,财富的流动,这些无不让葛朗台们感到危机感。他们坚信,钱才万能的。只有将钱财握在手中,才有安全感。渐渐地,他们的心灵扭曲了。或许出发点是为了家庭能有更好的生活,却没想到最终沦为了金钱的奴隶。

欧也妮是书中最纯洁的人物形象。她像一朵娇艳的花,爱是浇灌她的甘露。她珍惜母亲的爱,渴望父亲的爱,向往堂弟的爱。欧也妮和她的母亲,象征了一类人,一类正常的、有着对爱需求的人。她们并不在乎钱有多少,只希望得到最亲近人的陪伴和爱。但是,欧也妮仍然不免为金钱所束缚。她继承了一千九百万法郎的遗产,两大家族争着与她联姻。父母相继离世,堂弟变心,向她求婚的人只是为了钱。她倾尽一切追求的爱,最终也没有得到。她会是一个好妻子,也会是一个好母亲。但是,她没有一个爱她的丈夫,也没有孩子。她的美好的感情,终究都消逝在金钱统领一切的社会中,化为一片虚无。

欧也妮的悲剧不是特例,类似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但是,欧也妮们美好的感情,并不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一丝净化作用。像是一阵轻柔的风,吹过之后,社会还是一片乌烟瘴气,而这风,却融于这一片黑暗中了。唯金钱是重,人们失去了感情,失去了基本的人性。金钱主宰着一切,人退隐于、让位于金钱利益。生活在这样一个没有生气、没有爱的社会,人们几乎都被物化了,被禁锢了。社会就是如此残酷,它不管个人的意愿如何,就将锁链套在人的脖子上。凭个人的力量,根本挣脱不开。

金钱是最重的枷锁,有人自愿戴上它,并乐在心中。但是,也有人不愿意戴上它,却迫于无奈不得不戴,苦中作乐是很难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征。对金钱的极度崇拜,就是那个时代的特征,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长按、扫描可关注


总编:红柳

编辑:青豆荚、张远、小丫十千、周文海、钟金旺、青霉素

投稿:330894227@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