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扶贫方法论 |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

 昵称71627124 2020-12-09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

Q&A

中国报道伴随着城乡要素的流动和现代产业的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乡村脱贫致富中。您如何看待这种发展?

郑风田:农业与农村也可以成为城市的后花园,成为消费、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地方和城市养老产业的发展基地。这两个新职能在发达国家已发展得非常成熟,而我国受制于土地红线,近年来刚刚开始发展,还比较缓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中央提出要像当年抓乡镇企业一样抓新产业新业态,使之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新的动力源,让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旅游是没有污染的脱贫产业。像“悬崖村”这样的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奇特景观、乡土文化、土特产品对城市消费者的吸引力非常大。随着贫困地区各项基础设施的改进提升,会吸引一大批城里人来观光、旅游、度假,精准扶贫中,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品牌,为贫困村探索出另外一条致富路。

可持续的精准扶贫
“我们国家在凉山等地扶贫的成功经验已经解决了西方国家在扶贫过程中只依赖外部救济从而出现的‘福利陷阱’等问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产业扶贫是让贫困户永远脱贫的利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简单地给钱给物,一不给就立马返贫,这显然是不能持续的。产业扶贫在所有的扶贫当中,是公认可持续的。”郑风田指出,贫困山区虽然耕地少,但荒山丘陵有时也是聚宝盆,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它的独特性,怎样把地方独特的资源发掘出来,尤其是过去可能因为没有能力去开发的那些资源,现在都可以下功夫琢磨,并把产业链打造完整。
“强带弱、富带穷是中国特色的扶贫模式,大力向贫困村进行基础设施投资是必须的。”郑风田表示,贫困村之所以贫困,往往是“行路难、饮水难、通信难”。要想真正脱离,必须大力投资改变贫困县的基础条件。基础设施的改进,打通了资源互动的障碍,让贫困地区进入到发展地区的网络中去。
郑风田认为,我国现存的贫困人口致贫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恶劣闭塞的生存环境,如同大凉山的彝族乡亲,但是在以往的扶贫实践中,易地搬迁扶贫很大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没有相配套的措施,贫困户搬到山下搬到县城却没有实际的生存能力。“在原来的住处,还有地可以种、有羊可以放、有鸡可以养,所以必须解决产业问题,才能实现贫困地区可持续的发展,凉山州不少地方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郑风田说。
让回乡创业转化本地资源也是一条脱贫的重要途径。郑风田强调说,费孝通曾经介绍过传统中国的人力资源双重循环回路,即乡村地区通过科举等方式向城市输送人才,这部分人力资源再通过乡贤回乡等方式,作为“乡绅阶层”回流到乡土社会,并广泛参与到乡村社会的管理和乡土社会秩序的构建之中。但这种双重循环早已断裂,贫困地区大量优秀农村青年通过大学、打工、当兵等离开农村,使城乡之间的经济“剪刀差”变成人力资源“剪刀差”。
“我国有2亿多外出务工者,这些人在城里打工,增长了见识,学会了经营,而且知道城里什么样的产品有销路。贫困地区要采取有效的政策,营造创业和就业的良好氛围,吸引有志青年返乡,引导和鼓励他们成为精准扶贫的主力军,重新构建双重循环回路,培养一批脱贫致富能手,并且给予荣誉与奖励,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能够留在农村,让贫困地区走出贫困,实现城乡资源对接,满足城市的消费需求。”郑风田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要尊重产业发展的规律
“如果一个贫困县有几十个贫困村,每个村庄选择的产业都不一样,而村庄规模太小,很容易产生相对应的加工、冷库等产业链都没有建立起来,一丰收就容易出现产品销售难的问题。”郑风田在调研中发现,“一村一品”产业扶贫最大的问题是规模不够,有些贫困县往往发展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特色主导产业”,“什么产业都搞的结果,是什么都搞不好。”郑风田表示,有些地区在制定规划时,把几乎所有的农业项目都列为主导产业,样样都是主导,就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形成优势,主导产业也就起不到主导的作用。
在郑风田看来,许多地区的产业扶贫选择不是根据本地区的特色,而是盲目地跟风与模仿,缺乏特色,在扶贫产业发展上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风险较大,损害了资源配置效率。比如,许多贫困地区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选定的产业往往都是目前市场价格比较好的猕猴桃、草莓、蓝莓等水果。但这些水果如果同时进入成熟期后,就可能出现供远大于求的现象。他认为,在具体实施产业扶贫的过程中,一个地区形成一个主导产业,应该是能带动地区经济飞跃,对农村经济稳定发展有举足轻重作用的支柱产业,要注意打造产业链,增强扶贫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产业扶贫应该追求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链化。”郑风田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产业扶贫必须要在市场上有足够的竞争力,产品之间的竞争往往是其背后的经营方式的竞争。国际市场上许多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农产品都来自大规模的专业化农业产业区,如来自美国玉米带和棉花带的玉米、棉花,来自荷兰的花卉、比利时的鸡肉产品等等。这些产业区往往以某种农产品为核心,集中了专业的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以及科研、服务机构,以专业化和规模化取得独特竞争优势。专业化和规模化已成为全球化经济中世界农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郑风田认为,中国贫困地区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生产规模小而分散的现实,产业扶贫未来应从改变生产布局小而全着手,在种植业内部或种植业与畜牧业之间进行调整并实现大的突破,避免走入农产品供给结构趋同加剧市场波动,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和农民收入损失的误区。在贫困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情况下,通过产业集聚同样可以取得规模效应,实现专业化生产,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实现长久的脱贫致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