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豚毒素有多毒?氰化物竟也甘拜下风!如何“破解”,这次说清了

 王思露营养师 2020-12-10

鱼肉之鲜美,诱人味蕾;在众多鱼类中,有这样一种鱼深受各位喜爱,此乃长相可爱的“河豚鱼”。关于河豚,素有“一朝食得河豚肉,终生不念天下鱼”之赞,美味自然不用多提,但在美味的背后,的确隐藏着不小的安全问题。关注时事新闻,总是有人由于吃河豚而中毒,有些甚至丧命;不可否认,吃河豚是一件冒险的事情,民间素有说法“拼死吃河豚”;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愿各位可以安全品鉴美食。

河豚,鲜美之鱼:

河豚,也叫河鲀、气泡鱼,有暗纹东方鲀、红鳍东方鲀以及菊黄东方鲀等品种。

河豚肉吃起来非常鲜美,其主要原因就是“河豚鱼中所含的优质蛋白质”,河豚当中所含的蛋白质(量)虽然不多(17%—19%),但蛋白质当中的“氨基酸配比”却比草鱼等“家常鱼类”更加完美,特别是谷氨酸(味精的主要原料为谷氨酸钠)、天冬氨酸、丙氨酸、精氨酸以及甘氨酸,它们的含量更高,且这几种氨基酸都是“呈鲜氨基酸”,正因为有了它们,才打造了“河豚鱼的独特之鲜”。

虽然味道鲜美,但“毒性”不可小觑:

社会中关于“食河豚鱼中毒”的事件不在少数,很多人可能还是不以为然,此处我更想说一句话:“河豚鱼真的有毒,不能乱吃”。

关于市面上发生的河豚鱼中毒事件,其元凶就是河豚鱼中含有的“河豚毒素”,它是一类毒素,主要包括河豚素、河豚酸、河豚卵巢毒素以及河豚肝脏毒素,几种毒素中当属“河豚卵巢毒素”毒性最强,摄入0.5毫克即会致人死亡(比氰化钠的毒性强1000倍)。

河豚毒素的分布具有规律,这些毒素主要分布于“河豚肉之外的卵巢、眼睛、肝脏、肾脏、皮、鳃以及血液等组织”,卵巢和肝脏中毒素的毒性更加强悍。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河豚鱼肉都无毒,依照具体情况应当区分看待。

正因为河豚毒素的特殊性,才出现了“河豚去毒师”这个职业,唯有“杀河豚经验非常丰富的专业人士”才能去除河豚鱼当中所有的毒素,将其烹熟供人们品鉴。

请各位更新头脑中的概念:河豚毒素与普通的毒素存在根本上的不同,它是一种“热稳定性毒素”,“高温煮沸”并不会破坏此毒素的毒性;靠日晒、水煮加热、盐腌并不能杀灭、去除河豚毒素,况且常有吃河豚干中毒的事件发生,对于各类谣言请绕道而行。

吃河豚,“安全”是前提:

  • 对于“食品安全”,绝不能“冒险”,请正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收获健康的基础;无论是河豚还是其他美食。“拒绝冒险尝鲜”是一种人人皆该具备的“美食素养”。盲目“尝鲜儿”总要付出代价,对待河豚鱼一类的“危险食品”要“远观而不可亵玩”。

  • 吃河豚,务必到“有资质的餐厅”:

河豚鱼之鲜美可以品鉴,但不可以(是不可以,而不是“不建议”)自己尝试烹调制作;吃河豚必须去“有专业资质的餐厅”,降低食物中毒的风险,别因为品鉴美味给自己埋下祸根。

  • 不得购买“活着的河豚鱼”:

首先,我们国家明令禁止“加工经营所有品种的野生河豚,禁止贩卖活的河豚”,这是保护人民健康的根本措施。

其次,假设有不法商贩售卖活着的河豚鱼,请各位远离并拨打12315举报此事,降低自身和他人中毒的风险。

  • 吃河豚鱼前要明确来源,拒绝食用“野生河豚”:

一般而言,含有河豚毒素的是“野生河豚”,其“毒化途径”主要来自于生物富集(藻类产生毒素,然后由小鱼、小虾以及贝类生物富集起来,最后再被河豚富集)。因此,但凡是“野生河豚”,无论是家里人从河里钓的还是餐厅售卖的,皆不可进食。

那我们可以吃的河豚鱼是从哪来的呢?其实,餐厅可售卖的河豚鱼都是“从农业部备案的河豚鱼源基地采购的屠杀处理好的河豚”;我们国家明令禁止“经营售卖活河豚”,任何餐厅都不能饲养活的河豚。如果你是一个重视食品安全的朋友,您可以和餐厅老板索要关于河豚鱼的相关“证明”,例如可追溯的二维码、备案号、产品产地等信息,做一个“明明白白的吃货”。

  • 即使是“河豚鱼干”,也不可“张嘴”:

除了新鲜的河豚鱼,河豚鱼经过盐腌和晒干之后,其毒素依然存在;当“鱼”变成“鱼干”之后,我们更不能简单辨别其品种和毒性,而且还含有较多的食盐,食用风险只会更高,请远离。

总之,河豚鱼是一种“含有剧毒物的鱼”,虽然鲜美,但是很危险,自己不能“购买+加工+食用”;贪一时之美味,很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强调一句,买鱼要到“正规场所”:

除了河豚鱼、大型肉食性鱼类、野生鱼之外,在选购其他鲜美鱼类时,请各位到“正规的地方”购买。不明资质的地方不能去,不确定食品来源的地方不能去,这类地方售卖的鱼类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寄生虫污染、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拒绝购买“与市场价格相差过大的鱼类食品”,贪小便宜必然吃大亏。

选购安全、放心的鱼类食品,请到“大型超市”或“有资质的正规农贸市场”,安全系数高,就算出现了问题也可以依法维权。

一种“长相可爱的小胖鱼”,味道之鲜美惹人爱慕,但美好事物的背后总会暗藏玄机;尊重“河豚的毒性”,正视“食品安全”,安全品鉴方可收获营养与健康。不猎奇、不随性,您本可以更“安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