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人当如土豆

 察右中旗人故事 2020-12-10

本文作者:靳焕珍




出生在地道的“土豆之乡”,我原来对土豆其实是没什么好感的。因为在故乡,平日土豆,过节土豆,烹炒土豆,做馅土豆,人吃土豆,家畜也吃土豆。土豆,对于我,对于父老乡亲,是看腻了吃够了没办法才继续选择的一种食材。离乡之前土豆平凡俗气卑微不起眼,一如故乡的黄土,充斥着人们的感官,几乎到了让人生厌的程度。    

对土豆的钟爱是从离开作为“土豆之乡”的故乡开始的。这也许暗合了“失去后才知道珍惜”的至理名言吧!

首先发现异乡土豆的价格,是故乡土豆的好几倍。我第一次意识到土豆的身价也能这么高,便不由地对它刮目相看了。甚至到春秋季节,偶尔看到有人用大卡车载满土豆临街叫卖,旁边竖一字牌,曰“内蒙土豆”,心头更是涌起一阵莫名的自豪!至此,凡见到土豆,也许并非故乡所产,但我从土豆皮肤上附着的泥土,分明感到了一种亲切,觉察到我与土豆之间似乎产生了一层新的关系,像乡亲,像老友,像过去的影子来关照现在的我。


但这并不算懂得土豆。直到我在一篇鸡汤文里读到这样的句子:“做人要像土豆一样,跟什么菜都能炖一起,怎么做都不难吃。”霎那间,醍醐灌顶般,我对土豆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如果说先前的所有情愫源于土豆表层,那么这一次我应该顿悟了它的内涵!
土豆能在广大食客心间稳占一席之地,能在中华美食中地位经久不衰,不仅因它无论如何烹制都会给人带来舌尖上的绵软清香之感,更重要的是因它作为简单普通的食材,却神奇地具备一种堪称“百搭”的品质。土豆茄子、土豆粉条、土豆牛肉、土豆炖鱼、土豆龙虾……无论蔬菜、肉类抑或海鲜,几乎都可以与土豆搭档而构成一道令人垂涎的美食。基于这一点,土豆怕是所有食材中最有“菜缘”的一种了吧?


平凡朴素的土豆,何以到处投缘,与诸多小伙伴都能和谐融洽相处呢?苦苦思索之后我发现了土豆的一个特质:谦和,包容。



当与鸡块排骨牛肉之类的食材同处一锅的时候,土豆总以低到尘埃的姿态静默地吸收对方的鲜香,在保持自我本色的同时,巧妙地升华了自己,此其谦和;当与一些伴侣组合烹调而汁肥汤多的时候,土豆又会张开博大的胸怀,去吸纳过多的油脂和汤水,使最终呈现在桌面上的那道菜肴,汤汁浓厚,肥而不腻,此谓包容。谦和遇上包容,成就了土豆百搭必备的美名。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先民们在怎样的岁月磨砺中得出了如是的古训,我不得而知,但我似乎明白了:曾埋藏于地下历时数月的成长历程是如何深远地影响了土豆。虚怀若谷地汲取养分直接造就它与生俱来的谦和,土地的博大与厚重自然赋予它兼收并蓄的包容。于是,凡可以组合的菜品,土豆都能与之来一番取长补短的磨合,而后衍生出一种全新的美味。也许有人觉得来者不拒,便是缺了棱角丢了性格,但实际上这正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论语·子路》曾曰:“君子和而不同。”一代伟人周恩来当年提出:“求同存异!”土豆在物物相交的过程中完美地诠释了以上的真理。

在土豆其貌不扬的皮囊下,我隐约触摸到了它那大道至简的内核!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它骨子里的坚定。比如,土豆经打磨、沉淀、晾晒后得到其精华——土豆粉。洁白晶莹的土豆粉,在家乡巧厨娘的手里变成柔润剔透的粉条。每年冬天做的粉条,放在仓房一角,接受自然冷冻和自然风干后,便成为乡亲们从冬吃到夏、从春吃到秋的绝佳配菜,时光流转,气温起伏,粉条却不变其质,不改其味,在农村尚未引进冰箱的年代里,土豆粉条凭着一种风骨,从容淡然地跨越四季,支撑起一种朴实无华却别具风味的饮食结构,陪伴着故乡人熬过辛勤劳作、清苦疲倦的日子。于是,风雨岁月领略了它们与乡人一样的坚定!
或者,只谈筋道美味,我所见识过的粉条里,也没有哪一种能与家乡的土豆粉相比。红薯粉、玉米粉、绿豆粉,普遍没有骨力,经不住火候。火轻则显得生硬,夹个白心,吃来乏味;火重又软作一团,一夹即断,口感全无。每逢这种无论如何也做不到恰到好处的尴尬时分,我就会特别想念故乡的土豆。不必对火候那般挑剔,火候欠一点,不会太硬,火候过一点,也不会太软,烧到适中,煮到熟透,入口即是绝佳,筋道爽滑,齿留余香,吃到最后,仍然柔韧如初!

土豆的精髓停驻在了粉条里,粉条的柔韧,何尝不是土豆的坚定?

平凡如土,质朴如泥,泥土孕育出的土豆在它如黄土一样的表皮下默默安放了一颗谦和、包容、坚定的灵魂。彻底读懂土豆之后,我由衷感叹:做人,当如土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