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悬解》旋覆花汤医案与瓜蒂散提纲

 谷山居士 2020-12-10

附三,刘渡舟《新编伤寒论类方》载魏生医案,噫气

  一妇女,噫气频作而心下痞闷,脉来弦溃,按之无力,辩为脾虚肝逆,痰气上攻之证,为疏旋覆花9克,党参9克,半夏9克,生姜3片,代赭石30克,炙甘草9克,大枣3枚。令服3剂,效果不显,乃请余会诊。诊毕,视方辩证无误,乃将生姜剂量加至15克,代赭石减至6克,嘱在服三剂,而病竟大减,魏生不解其故,余曰;仲景此方剂量原来如此。因饮与气博结心下,非重用生姜不能开散,代赭石能镇肝降逆,使气下降,但用至30克,则直驱下焦,反掣生姜,半夏之肘,而于中焦之痞无功,故其剂量则获效。可见经方之药量亦不可不讲求也,魏生称谢。

论;旋覆花代赭石汤中,代赭石的剂量最少,而此方却用的最多,故效不显。此细学提纲,辩证无误而剂量失误。此是没有重视原方剂量比例。还是一句话,中医一切标准,皆以仲景为准。观李可老中医医案,药方配伍经常出现23克的量,此即是仲景三两的一半,按比例减少的。李老方熬药也是水二千毫升取六百毫升,皆以仲景为准。医案一为什么用代赭石150克,且生姜半夏剂量少,又没有人参而两剂治愈,主要还是患者病轻,有脾胃之缓,只是梅核气而已。若是胸痞满闷者,也不能愈。选对了方却没治好病,就是失准,此当注意。

附四,陈松筠医案;呕眩

夏某,女,15岁,1958年患脑膜炎后,眩晕、健忘未得根治,此次伤风诱发旧病,来势颇盛,头晕且痛,眼黑而昏,闭目不能视物,如坐舟中,动则眩而扑地,虽挟乃腋亦不能行走,时时作呕,由同学背负来诊,诊见两目微红,舌苔白滑,脉象弦细而迟。此肝虚风动,脾湿生痰,风痰相结,蒙敝清窍,虽兼外感,究系实少虚多。治以敛浮镇逆,育阴潜阳,运化痰浊,兼疏外感。方用旋覆花代赭石汤加白芍,钩藤,菊花。一昼夜进药两剂,次日午后即能起床,脉症显著好转。续与原方,一周获愈。后用滋养培补之剂,调理而愈。

按语;本案咳喘日久,又见痰声漉漉,纳呆,脉细。究其病机,乃病久不解,胃气大伤,中土不运,痰浊内生,上犯肺所致。以旋覆代赭汤和胃,化痰降逆,乃治本之法。痰浊去,胃气降,则肺气肃,而咳喘自平。

论;本条眩晕,就是胃气不降,甲木升浮失根。此次伤风,诱发旧病,是外寒而表郁,毛孔收宿之义,若是表实,肺闭胃逆,必发哮喘。表郁胃逆,故来势颇盛,三阳俱逆,故见头晕且痛,眼黑而昏。如坐舟中,动则眩扑者,此是痰饮郁格,阳气不降也,痰饮内壅,故时时作呕,两目微红者,此是目赤,此是少阳经,相火上逆证,但不是少阳外感,胃逆相火上炎之证。舌苔白滑,肺津凝瘀也。弦细者,湿盛木陷,迟者本虚。胃逆不降,故见诸多上盛之证。旋覆花汤,降胃建中,开上焦痞结,降下焦逆冲。

太阳百三十二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诸亡血家,不可与。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是发热汗出之义,寸脉微浮者,肺气不降也。胸中痞硬者,是甲不降也,肺逆火蒸,故发热汗出也。气上冲于咽喉,不得息,此为胸有寒痰,阻塞窍隧,故令肺气壅塞,不得布散也。法当吐之,宜瓜蒂散,香鼓行其滞,小豆泻其湿,瓜蒂涌去寒痰,则肺敛胃降也。

1 诸亡血家,血惯上逆,不可与之。不能吐痰,反助亡血,故此为瓜蒂之禁忌。

2 本条当区别于上条,汗吐下后,本条就是表闭肺郁,津液停瘀,是为胸上有寒。肺逆火蒸,故如桂枝证,发热汗出,吐去寒痰,则喘逆与胸痞俱愈。瓜蒂散证,此为病实,脉象多见滑象,或两寸独盛。

论;痞硬之总结;桂枝人参汤,坏病之痞,补虚解外;大黄黄连汤,上热之痞,痞之濡也;附子泻心汤,又加下寒,痞硬实也;十枣之痞,水阻甲木,泻上停之水;生姜泻心汤,中虚之痞,建中补虚。甘草泻心汤,坏病之痞,救逆之方;五苓散,湿盛之痞;旋覆花代赭石汤,中虚痰饮之痞;瓜蒂散,痰饮之痞。痞者,俱是甲木之痞结,只是致痞的原因不同。重点,以上痞者,皆是甲木之痞结,但不是少阳经外感病,也不是柴胡之证。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