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卖日历的老汉》 作者/寒心语

 幽兰公主庞英 2020-12-10

《卖日历的老汉》


作者/寒心语   主编/幽兰公主



   

(一)

  

  雪域高原——甘南羚城的深冬时节,由于,入冬后,老天爷与往年一样,照例,先后连续降下来几场有分量的鹅毛大雪。

  

  雪姑娘一经从天空飘飘洒洒的飘落下地,染白了田野、远山深处。霎时,甘南草原的大地,特别是不能日照的地方,到处都是长久的积雪覆盖,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因此而甘南羚城在素色的荒凉中,洁白的纯色,也尤显成了羚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颇显几分的分外妖娆气息。

  

  也正是入冬后的连续几场大雪,羚城矗立在了寒风凛冽刺骨,寒意阵阵袭来透心凉,寒气逼人渗透到了骨子里面,且气温早已下降到了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冬日境地。一句话形容,那就是寒意料峭,把整个羚城包围得严严实实,没有遗漏的任何地方和缝隙。

  

  羚城冬季的平日里,街道上的行人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个个都身着各色不同款式,设计时尚的品牌服饰———厚厚的羽绒服外套,或是大棉袄外套了;尤其是,羚城的女人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日子里,也顾及不了太讲究风度美体,或者说窈窕淑女身姿的体型了,一个个穿得臃肿不堪入目,且大都是脸上捂着大口罩,只露着一双眼睛,甚怕一经切肤犹如刀子般的寒风,冻坏了容颜皮肤。且如果是女人们细嫩的皮肤,一旦被冻伤,或者导致冻伤成了冻疮,再高档的化妆品,恐怕也一时半会儿,换不回一年四季精心护肤、保养的肌肤美丽容颜。与其如此这般的结局发生,才使得女性们更加注重了冬季皮肤的保养,个个才戴上了大口罩,也算是情非得已的事。每年冬天都是如此,年年岁岁,习惯性就成了自然。

  

  (二)

  

  2018年的“冬至”节这天,羚城的天空之城,再次陡变。气温亦随之再次骤降,从早晨开始,阴霾笼罩着整个天空。时至中午,天空飘飘洒洒,像天女散花般的飘起了漫天飞舞的雪花。

  

  之前,我是已打算要去菜市场去买菜的。

  

  因为,一来是平时工作太忙,只有每逢双休日的周六,必去菜市场买一趟各类新鲜蔬菜的;二来呢,这天正好是逢了“冬至”节日嘛,更有需要去菜市场,购买营造舒适家居节日氛围的各类新鲜蔬菜、水果和其它食物需要。就是因为天空的面容,呈现出来了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要不要去买菜的事,我纠结了半天,我亦犹豫了再三后,最后还是穿上外套大衣,出了家门,决定去了。

  

  我从家居的六楼,出了家门,下了楼梯,走出巷道,沿着人行道,劲直去了我们家居较近的附近最大菜市场——合作市羚城“银亿”菜市场。

  

  我走出家门时,带了暖气房的温度。一经到外面的街上,在阴冷天气里,与迎面而来的寒风瑟瑟撞了个满怀,我不禁得打了个寒颤。尽管如此,我还是在急促的脚步里,很快到了“银亿菜市场”。

  

  当然,街道上还有和我一样,上上下下,匆忙脚步中,极速、急速行走的行人。

  

  菜贩们早已料定了羚城人过节的心理。

  

  “冬至”节这天的银亿菜市场里,新运来的各类大棚蔬菜琳琅满目,买菜的顾客人头攒动,比平时要热闹多了,顾客们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有一家几口人一同买菜的;有俩口子买菜的;也有一个人买菜的,反正顾客都在各自精心挑选着自己要买的蔬菜。

  

  我三步并作了两步,亦急速的穿行在菜市场的各摊位夹缝里。最终还是在经常买的一家摊位前站定了,决定照顾这家老熟人的摊位了。这家摊位两口子见我来了,也就热心的迎过来了。

  

  因为,我和这家菜摊主,已经是打了两、三年的交道的。且还是因为我平时忙的缘故,三天两头的没时间去菜摊,他们知道,我每次一旦去了,就是个算是大主顾客了。我每次去了,买的蔬菜种类繁多而杂,尤其是总也喜欢挑着买点高档新鲜蔬菜,价格自然贵一点,平常人大多时候嫌贵不买的,我也都会或多或少的买的。他们两口子已经掌握了每个常来的顾客的买菜心理和规律性,也就热心对待顾客了。

  

  而且,虽说是和他们已经熟悉了,每种菜价的销售价格都是一样的,并非熟人而便宜点;也并不是不熟悉而贵点的。我也是欣赏他们两口子的热心好客了,他们虽然是为了自己的生意。但是,一样的菜摊贩,有的菜摊主老板对顾客态度不好,自然作为顾客的就不愿意了。我也一样的心理,拿钱买东西去的,又不是讨要的,老板态度不好,谁愿意去看那张脸呢?顾客都是这个心理,自然谁一个老板的态度热情,谁的摊位上顾客拥挤……

  

  (三)

  

  话说,我就在这家经常买的老熟人菜摊点前立足了,这俩口子是四川籍人,说起来,还和我是老乡呢。

  

  之后,我就开始了精心挑选自己要买的蔬菜。这一天,我除了买辣椒、笋菜和菜花、橄榄菜、茄子、洋芋、葱和蒜苗、黄瓜等等以外,还单单主要是想买韭黄。一问,韭黄的价格是1斤卖18元了。好多人问了价格多少后,嫌贵很少有人买,我还必须买,打算晚上做韭黄、羊肉馅饺子用料的。

  

  不一会儿的功夫,我都挑好了要买的多种蔬菜,并过秤了,付款了,最终买毕了。和菜摊主老板打了招呼,就转身离开了菜市场,走人了,返家归途中。

  

  我快步流星的走出“银亿菜市场”门口时,正要往家的方向呢,却看见左手一侧的行路旁,有一个老汉在摆地摊,主要是摆放着卖的“日历”和一些碎不啦叽的东西。

  

  霎时间,莫名其妙的,也是不由自主,我内心里一瞬间想到的是:“记得,我来菜市场时,没发现这么个摆地摊的,咋这会儿冒出来一个摆地摊的了呢?”

  

  既然从菜市场出来发现了,就好奇的止住了快步行走的脚步,无意中,也又算是特意的、留意的瞄了一眼,发现摆地摊卖“日历”的老汉。看上去,摆地摊的老汉,从脸相上告诉我的是,他似乎年龄大约在七十多岁左右了吧。

  

  当然啦,光凭人的长相,有时候判定的年龄和实际年龄不一定相符。因为,每个人成长中的生活履历里,所经历的一切不同,特别成长环境和生活压力大小不一样的话,外部长相和实际年龄会有偏差的。尤其是,每个人的人生旅程中,经受的苦难和挫折不一样,同样的年龄,也会有两张不一样的面孔的。

  

  不过我想,再大的差别,也八九不离十吧。

  

  我凑近了老汉的摊位,我本没有打算过买小日历的,只是仅仅是好奇而已。因为,我们家里,每年历来都是要嘛儿子买的,或要嘛朋友们提前送的挂历,和广告推销产品商熟人、朋友们送的台历,这两种日历并用的。有挂历呢,感觉既大气,又时尚,且看时间一目了然的,是我家全家人的喜好。而台历呢,主要是用作日常来了个电话啥的,说事的,一时半会儿记不住,作记事用的。我家的挂历和台历并用,就是起着互补缺憾的作用!

  

  我就随手翻看了一下老汉卖的日历,有两种。一种是稍微大一点的;另一种是小一点的日历。我手里拿着翻看的就属于稍大一点的日历了。我随便一翻看,无论是纸的质量的那个差,还是印刷工艺质量的那个差,确实不敢恭维了。

  

  但是,日历上除了印有正常的公历和农历日期,以及星期几的这些各种日历通常该有的常用东西外,在日历空白处,还密密麻麻的印有各种八字时辰,或一些生活小常识之类的。譬如,何时搬迁房屋吉利一点,何时修造台炉吉祥日,以及不利于出门、婚嫁丧娶;还有就是熏醋的妙用等等吧的知识,每页上都应有尽有的。

  

  反正,编印日历的商客用心良苦,可想而知了,能想到的,都一股脑的印上去了。就是抓住了部分人们迷信的心理特点。尤其是,特喜欢讲究迷信色彩的老大爷,老大娘们的心理。

  

  我翻看了一下后,准备放下日历走人的。我就是好奇心驱使下,才翻看了一下。我还没来及把手中的日历,放回原处摆放时,老汉以为我是买日历犹豫不定的雇主了,赶紧凑上前,热情地,又是很期待我买走这个日历的目光中,还些许带有乞求眼神,还连忙给我介绍说:“这个日历5元钱,小的2元钱。”

  

  接着,老汉又补充说:“你买了这个大一点的日历,字也大一点,看的清晰一点,我还给你送一本黄历册(就是那种印有十二生肖属相的,并有详细说明了这新一年度里,每个生肖的属相运势如何?灾祸和福禄寿喜财运如何的那种煞有介事的解释书,也是平常百姓家,喜欢看八字时辰和新一年度运势的薄薄的册子书),可实用了!”

  

  说实在的话,这手中的日历质量,别说5元钱,白给我了,也都不想要的。再说了,我也没处用这种日历的,上面已经叙述了,我家根本不用这种日历的。小的日历如何,我就没打算看,也没必要再看了。其实,这日历的质量而言,也值不了5元钱的,顶多3元,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然而,我也不是想买日历的,也不纠结日历价格与日历质量好坏,都与我无关紧要的事情。

  

  因为,老汉极力推荐我买日历,这一下,我才抬头,再一次定睛的细看和关注了一下卖“日历”的老汉。我这再次一看,感觉猜测他的年龄,仍然是先前第一眼我看他一眼时判定的年龄———七十多岁了。

  

  用一句概括一点的话说,按照眼前这位卖“日历”的老汉年龄而言,就是本应该在家安享天伦之乐和安度晚年的年岁了,却在寒冷飘雪的寒风凛冽、刺骨的严寒冬日里的“冬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却挺着嗦嗦发抖的瘦弱身躯,在卖日历。

  

  我看到的是,他上身穿着一件破旧不堪的棉袄外套,是敞怀的。再细看,敞怀是因为钮子没剩几个,腰里却缠有一布带子,大概就是弥补没有纽扣而系上的吧,可以勒紧了敞怀的衣服,明显是为了阻挡寒风侵袭灌进怀里的。腿子上穿着好像也比较单薄的裤子。脸部肌肉在寒冬里,已被季节的寒冷,无情的冻得通红中偏铁青色了;眼窝深深的凹陷了下去。额头上,岁月无情和沧桑经历,给老汉刻上了深深浅浅的皱纹,横七竖八的像沟壑一样,密密的纵横交错着;两鬓斑白,眼神黯然失色,但眼球里却透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渴望及期待。他的目光,不时投向了路过他摊位时,不肖一顾而过的路行人。

  

  从他看行路人由远及近时,他的眼神表情也跟随着行人与他摊位之间的距离而变化成了,一喜一失望的眼神。

  

  看得出来,他是多么、多么希望,每一个路过他摊位的人,止住了脚步来关注一下他的摊位。当然,他看路行人的目的就在于,他是更希望每个路行人男女们,回头看看他的摊位后,来惠顾一下他的生意呀!

  

  可是,众多的路行人来来往往,各忙各的事情了,商场门口各种摆摊的多了去了,随时会有新的摊位出现,小商小贩的叫卖声混杂纷乱,谁还顾得上留意一个不起眼的摆地摊卖日历的呢?

  

  所以,路行人中,没有几个人是回头看看这个老汉的卖“日历”的地摊位的。甚至于,现在生活条件日新月异的变化,且向好大踏步发展,逐渐迈向了小康水平,都觉得站在地摊前看东西的,都是不上档次的平头百姓人家,那个有身份的,还会光顾摆地摊的呢?即就没身份,也都是装出个有身份、有地位的模样来,拔高自己,还会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低站在地摊前买东西的顾客的人的了。

  

  他一边看着路行人,一边又给我说:“我刚到这地方,一整天在别处摆摊,一直没开张。所以嘛,刚到这,换了个地方,你是头一个看我日历的,你就买一个吧”。

  

  他似乎探视到了我内心奇怪先前进去时没看到他的摊位,出来看到了他的摊位的心理疑惑问题的心理活动一样。

  

  我缩回了本该已经想放下翻看了的日历后,走人回家的手,我一声不吭的从随身包里掏出来了5元钱,递给了老汉。我觉得此时此刻,老汉把乞求买一本他的日历的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我根本不知道他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这老汉家里有没有儿女,或者老伴有没有,或许,他老伴在家正等着老汉一天的营生有个好的收入,晚上欢天喜地过个“冬至”节呢。一时间,我脑海里竟然浮现了杨白劳和喜儿的故事了,明知道不是一回事情,但就牵强附会联系到了一起。

  

  于是,我想的是,今天哪怕买的是烂废纸也行,别让老人家失望了吧。

  

  的确,这日历料定了,拿回家,的确就是废纸没用的东西了。何况,儿子先前已经买回来了一个漂亮的挂历,已经挂在家里年年挂挂历的墙面上了。

  

  (四)

  

  我掏了日历钱5元,递给了卖日历的地摊位老汉后,把日历赶紧胡乱塞进了包里,说实在话,碰上的熟人太多了。搭话搭讪间,能看得出来,有些熟人、朋友的和我搭话、搭讪时,看到我站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摊位前买日历,眼神里总带有鄙视和偏见的感觉,或许,我也是有一点点虚荣心作祟吧。我刚要转身离开回家,脚步还未来得及起步,老汉又赶紧拿了一本黄历册,塞在我手上了,我一边赶紧问:“黄历多少钱?”,一边又掏钱时,老汉摇头说:“这是不要钱的,你买了大日历一册,就送这黄历册一本,你已经给我开张了,就算我老汉今天的生意活了……”

  

  我和老汉正说话间,有两个分别从他们没系外衣扣子,而敞着怀下能看到一个内着西装革履,外穿着时尚舒适保暖长大衣,和一个内穿高级羊毛衫,外穿羽绒服外套的男士走上了前。可能就是听见了老汉给我说的“买一送一”的话语吧,两个绅士男士也分别从老汉另一侧身旁并排站定后,两个男士均分别弯下腰了,都分别随手各拿起了大的日历一本。之后,其中一个重新直起了腰板,问老汉道:“哎,老头,你这大一点的这个日历怎么卖?”

  

  老汉看到两个如此绅士风度的男士站立摊位前,并问日历价格,老汉喜出望外的同时,脸上那个喜形于色,溢于言表了。老汉连忙随即答道:“大一点的你拿的这个日历5元,另送一册黄历书!”

  

  “你拿的就这个大日历一本5元呀,不是刚给这位女士买了嘛”。

  

  老汉一面答复着问话的男士,一面指着我,意思为我已经买了一本。

  

  让我意料之外的是,那个男士竟然和老汉讨价还价起来了。说道:“我们两人各拿一本,总共就5元钱行了呗,就你这日历一本5元?行了啊,我们俩个共拿两本5元钱!”

  

  说着,我只见那男士左手拿着日历,右手伸进了上衣袋口里取钱的样子。一块来的另一个男士听着同伴讨价还价,默不作声,像是在等候着同伴和老汉经过讨价还价后的,“一锤子定音,一锤子买卖”的架口样,手里拿着日历,一动不动的看着老汉。

  

  我本已经即将走了的,俩男士也看日历,并一个讨价还价起来了,我又没走,我一面看着老汉的反应;一面好端端生厌起来了这俩个绅士风度的男人。

  

  我想:俩个人们常说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丈夫”的男人们,咋就像农村没见过世面的掐皮婆娘们一样,竟然和一个卖日历的老汉,就5元钱的个日历,怎么讲起价钱来了?现在的男人们咋比女性还抠门呢?看穿着,也都是有身份模样的人,怎么着也应该是个有工作,且是干部模样身份的人,竟然就和一个寒天地冻里卖日历的七旬老人怎么忍心讲价钱呢?

  

  老汉并没有生气的样子,反而因来了俩个雇主而更加热情的介绍起来了。

  

  老汉对那个男人一个劲的说道:“这日历纸张是质量差了点,但日历上内容多,平时家里会有用的,你们俩是干部吧?就别磨2元钱的价了,我这小本生意,没啥太赚头。你们就5元钱买了吧!”

  

  那男士不依不饶的,也一个劲的讲价钱,看那口气,就是要死活2本日历5元钱要买。意思也就是说,一本日历2.5元钱要买

  

  双方都僵持住了,我要走了,觉得那俩个男人和老汉就为5元钱一本的日历正在讨价还价,我对那个老汉确实有点同情心理缘故吧,一时间,竟然挪动不了脚步。可我又做不了什么,因为,这又是市场上客户和经销商贩正常的买卖双方之间的事,这档子闲事,本来和我没半点儿毛的关系。

  

  那个男士一直不松口的讨价还价,老汉也没有降低价格的意思。

  

  我便走了。

  

  因为,我忽然想到,或许,我在场了,老汉不好收场。因为,在老汉看来,给我5元钱卖了日历的,给另外的人,哪怕他少赚一点钱了,乐意降低一点了卖的,我在场,就不好弄了。而他压根就不知道,我买日历的初衷,是出于一种对他——一个上了年岁的老人,在冷夜寒天里卖日历,而心生同情心理去买的,根本和价钱多少无关的。

  

  就是因为我想到了这个,我急忙回转身,快速离开了卖日历的老汉摊位,径直走向了回家的路上了。

  

  回到家里后,果然,儿子和老公好奇家里已经有挂历了,干嘛我又买的如此质量差的日历缘由。并更加好奇还带回一本老黄历,他们以为我何时迷信起来了呢。经我一说自己看到和想到的卖日历的老汉情景,以及自己出于同情心理时,儿子和老公都异口同声赞同我的做法。

  

  但我内心深处里一直想的是,那俩个男人讲价钱的情形,让我的确觉得无语凝噎了。假如我走了后,那个老汉即就给那俩个男士便宜卖了日历,作为那两个男人能有怎么样呢?那降2.5元钱就那么重要吗?如果换位思考一下,这个老汉就比作是如同自己的父亲一样,如果这是自己的父亲在为了养家糊口,干不了别的事情了,而卖日历来养活家里人呢?

  

  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大冷天的“冬至”节里卖日历赚钱,想必也是生活境遇所迫吧。不管怎么说,那俩个绅士风度的男人,我内心深处里很鄙视的。我还想,与其与一个寒风瑟瑟的冬日节日里和七旬老人讲价钱,那平时少抽一根烟,少喝一次酒,多少个5元钱,或是2.5元钱节约出来了?

  

  尘世喧嚣繁华,亦繁杂;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我不反对讲价钱,好多时候,我也会和商贩讲价钱,俗话说得好:“商贩是漫天要价,顾客是就地还价。”

  

  但讨价还价,这要看什么具体情况而定了。买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可标价昂贵,那我也会尽可能讨价还价的。谁也不傻,但我不会像在这种老人的一样的小摊点讲价钱的。即就需要真正购东西,也不会去讲价钱的。这种讲价、讨价、还价的,就真正降低了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原则底线的!

  

  凡事要有针对性,一个卖日历的老汉,一天卖不了几本日历;即就全卖出了,除去成本,恐怕也没多少挣的钱!再说了,看着那年龄和穿着打扮,我想:按照常规来说,任何一个人都也就不忍心去讲价钱的吧!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韩彩萍,笔名:寒心语,一个喜欢用质朴无华的文字,讲述自己喜怒哀乐和身边人和事的故事的女人,茶余饭后里,回忆拽着思绪,总想把人生坦途中的“不朽”留住……

      2019,文字依然是人生行途中的伴侣,更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所写的文字中,散文、诗歌、小说、杂文、随笔、纪实性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均有涉猎。且不完全统计,在各类纸质媒体已发作品近300余篇;早期作品散见于省级、地级刊物(杂志或报刊):《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甘肃日报》、《当代创新发展理论研究文集》、《中外哲理名言》、《甘肃法制报<公安专刊>》、《甘肃公安<警察文学>》和当地新闻媒体的《甘南日报》、《甘南电视台》、《甘南广播电台》等纸媒和传声媒体,并有数篇散文、诗歌等,被散文集《三河一江的吟唱》、《甘南日报<60年文学作品集>》收录;撰写的论文《试论刑讯逼供的危害、产生原因及预防对策》一文,曾在《甘肃法制报》刊登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广泛的好评,并分别被《西部民族大学学报》、《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书籍中,分别收录刊登,还在“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撰写的另一篇论文《浅谈警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与缓解措施》一文,在《甘肃法制报》、《甘南日报》分别刊登后,受到了广大人民警察的广泛好评和赞誉;同时,在“科学管理创新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论坛”研讨会暨全国优秀学术论文颁奖会上,被“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院”、“《中国区域经济》杂志社”、“当代改革文库丛书编纂委员会”联合评为了优秀论文“一等奖”,并在《当代创新发展理论研究文集》一书中收录刊登;还有数篇散文,曾获不同奖项。

         自2018年年初以来,在《辽宁文学》、《大连文学》、《大东北文学》、《当代文学在线》、《定远文学》、《江南文学》、《醉歌文苑》、《红烛诗刊》、《红烛文苑》、《浅墨诗社》、《中国黄金时代核心诗人作品选》、《乔雨诗会》、《双槐文学艺术文苑》、《当代文摘》、《中国团结诗刊》、《天山文艺》、《文斋堂》等各类互联网文学平台刊发不同题材的作品近300百篇。

     2018年,撰写的一篇长篇纪实性人物通讯稿件“人物风采”,被省级刊物《警务保障》杂志刊用发表。同年,在合作市纪委主办的“送勤廉·赞正气”有奖征稿活动中,撰写的征稿,获得了“优秀奖”。

本刊总编:幽兰公主         

本刊主播:欢灵儿、白云、金全、朱思聪等老师

投稿邮箱 :py7610@126.com赞赏全额发放!

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

点击原文可以阅读幽兰公主最新小说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幽兰公主

总编微信:py7610518888



长按识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