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心得‖《论语》心得集锦

 关中物语 2020-12-10

作者简介:杨志涛,正宁县榆林子人,资深语文教师,热爱教育,好读文史。平生三大爱好:培育英才,遨游书海,寄情山水。


《论语》心得集锦(一)

文/文心倦客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正是因为孔子没有做官,才掌握了好多技能。孔子自己也曾经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地位的低下使得他能更好的提高自己。所以,眼前的困境正是老天给我们自修的机会。机遇来了,就不要放过;但机遇不来,只能在自我提高中乐观等待。也许永远等不来,可是,这个等待的过程本身就是充实的、愉悦的、值得回味的。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不论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还是平整土地,再加一篑,都是自己的选择,与客观环境无关。停止进步的时候,是自己要停止的;努力前进的时候,是自己要提升的。客观环境对于我们都是有功的,如果环境好,那是给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如果环境不好,那是锻炼不甘平庸的志气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孔子其实只想告诉我们一句话:'成败在我,无须怨天尤人。”用时下的流行语来解释,就是成长是自己的事情。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悦乎?绎之为贵。悦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这段话分为两层:一是正言规劝,谁能不听从呢?但是能够改正的才可贵;二是逢迎吹捧之言,谁听了能不喜欢呢?但是能揣摩其真伪的才可贵。有时候,觉得别人说得对,我们就要按他说的去做,否则,即使每天和比自己强的人接触,时时听到对自己有教益的话,却听风过耳,不能指导自己的行为,那还不如不听。每个人都喜欢听别人的赞美之词,这是人的天性,然而有修养的人不会让自己沉迷于谄媚和奉迎之中沾沾自喜,妄自尊大。一方面,闻谏则改,另一面,闻赞则警,才是最好的成长之道。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不可与权。”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有所变通。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性格特征、学习阅历都不一样,所以成长各有进境,不一而同。一块儿起步的人很多,可是越往前越是孤独,只有能够坚持的人,才能创造奇迹。另一方面,我们大可不必跟着别人走。成长,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规划和节奏。正如孔子所说,发芽出苗而没有抽穗开花的情况是有的,抽穗开花却没有成熟结籽的情况也是有的。有人少年得志,有人大器晚成,只要方向正确,就坚定的走下去,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论语》心得集锦(二)

  文/文心倦客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我们通常以为,只要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其实,金子如果涂上一层石头的色彩,也会被人扔掉的。孔子认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形式和内容同样重要,自我修养与自我表现俱不可废。一味的追求形式,固然华而不实;而一味的追求内容,也会难以被人发现。正如子贡所言:“去掉毛色上的花纹,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就没有区别了。”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孔子从提高道德,消除邪恶,辨明迷惑三个方面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自我完善:只要去做事,自然就会从中获益;经常自我批评,不要总是批评别人;一时忿怒,忘记自身和家人的安危,不算是达到了不惑。有时候,人常常给自己预设很多障碍,其实当你下决心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也许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所以重要的是先行动起来。同时,攻击别人的弱点是无法提高自己的,人应该经常反观自身,才能不断克服不足,生活中很多弯路总是因为不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而造成的。最后,千万不要让一时之怒而让自身和家人受到伤害,凡事冷处理才能更理性地解决问题,慢有时比快需要更高的智慧。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如果名位不正,不在其位,则说话必然不够顺畅,难以正大光明、理直气壮;言语不够顺畅,则道不清,理不名,必然导致做事不成;做事不成,不被人信服,则必然不能贯彻自己的理念,形成自己的制度;制度建立不起来,则无法以之约束部众;刑罚不够适中,于是属下不知孰对孰错,必然手足无措。

  君子要给一个事物命名,必然能用语言准确的说出来,同时他所说的话,必然是可行的。所以君子不说无以名状之物,不言无法操作之语。要交代一件事情,听众却不能理解你之所指,或者即使你说了,别人却无从着力,君子不为焉!还是孔子的另一句话说得好:即斯人不言,言必有中!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君在识人,臣在为事。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做事和说话。我们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会说话做事。儒家讲 究学以致用,如果学富五车,却不通晓政事,不善于应对,学再多的知识也是无用。因此,书本知识必须和辞令政事想通,否则还不如不学。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君子与小人之别,孔子多有论焉。在这则里面,他提出,君子容易相处却难以取悦之,小人相反。为什么呢?因为取悦君子如果不按照“道”来进行,君子是不会悦的,而小人则不去费心思看是否符合“道”,只管顺己者悦而已。其次,在共同处事的过程中,君子量才而用,小人则求全责备。世人大多各有所专,非全能之士,譬如棋子,只要把它放在恰当的位置上,每个棋子都可以发挥作用,然则小人当政,不非己之不知人,但责人之误己事。“君在知人,臣在任事”,信哉斯言!

  “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当子路问怎样才能称得上是士的时候,孔子说了以上这番话。互相勉励监督、和睦相处,就可以称之为士了。朋友之间相互责勉监督,兄弟之间和和气气,这足以使朋友之间谄媚奉迎、兄弟之间离心背德者汗颜无地了。

投稿须知:凡原创之诗歌散文、语录随笔、诗词歌赋、国学经典、诗画艺术均可投稿,以正文、作者简介和近照的形式发至1042267322@qq.com、729939847@qq.com邮箱。

稿费发放:在文章发布第8至10天之内,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将周内赞赏金额之50%结算给作者。限于人力,赞赏金额为6元(不含6元)以下者,其稿费恕不发放,但均会以手机截图之形式明告作者。

编委QQ:巍巍子午:1042267322,风清:729939847

商务合作微信:1809349380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