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生家庭决定论,虚构你的童年毒记忆!

 新师道 2020-12-10

1

从动力学的角度来说,心理创伤的治疗必定要经过一个阶段——记忆的重新组织和哀悼。
什么叫做哀悼呢?

哀悼的意思,就是从精神层面上,从自己的心理上承认自己失去了什么。

我们都知道,人们在生活中失去一些东西,但是有些人在心理层面上并不承认真实的失去,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会说没有完成哀悼的仪式。

前面我们给大家谈过心理创伤的治疗的上一个阶段,就是稳定性技术安全感的技术。包括我们前面所说的一些安全岛技术保险箱技术,都是用来增强当事人的安全稳定的心理状态和他的情绪的。

当事人已经完成了上个阶段的治疗任务后,他逐渐增强了自己能够管理和应对压力以及应对症状的这些初步的能力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第二阶段的治疗了。

2

第二阶段的治疗,最大特点就是对回忆进行哀悼的工作回忆的目的不是重复一件事情的创伤,而是对创伤性事件进行处理和再次加工的过程

这个加工实际上是一种无害化的加工,或是对记忆的某些部分进行重新建构,重新组织自己的经验系统。最终能使当事人把创伤作为一个独立的记忆,合并入自己的整个经验系统内。

心理创伤,从动力学角度解释,就是个体的经验系统不能合并整个创伤的独立记忆,导致创伤记忆独立于个人的经验系统之外。

于是不断的发生一些回现象侵入式的不断进入当事人的精神世界,从而影响当事人的社会生活。
这就是为什么展开第二阶段工作时,当事人将重新面对创伤性事件时,我们需要当事人感觉到安全和稳定。

所以在这过程中我们会不断的和来访者确认,就是当下感到安全以及稳定,我们才可以来进行第二阶段的治疗。

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当再次面对创伤性回忆时,来访者可能仍然会不时的感到一些恐惧或刺激,甚至还会增强部分来访者的焦虑症状。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得和来访者进行反复的确认,来访者是否觉得现在还处于自己可以管理的范围内,那么就可以进行治疗。
这个阶段对回忆进行工作,对创伤进行一些重构记忆的工作,以及完成哀悼仪式,必须是循序渐进式。一点点的增加来访者再次暴露创伤性回忆的过程的能力。

来访者在回忆过程中,刚开始就像是自传式的描述,可能他会把当时发生的事情重新进行回忆。

回忆的过程中,在咨询室内进行的时候,当事人的回忆过程,其实也相当于是对这个事情再次结构化的过程。代表着当时未发现的一些感受,能够得到再一次的表达。

一些经过反复表达的感受,能够得以结构化,甚至会产生部分的赋义。

创伤事件发生时的一些错误赋义,能够得到重新组织经验的机会。

3

总的来说,就像拉康流派关于创伤的三要素一样。

一、创伤必定会留下剩余物。

也就是从哀悼仪式上讲,这就是创伤,你得承认这件事情真实的发生、承认这件事情对你造成了某些伤害、承认你失去了某些东西,这叫做在心里面完成一个哀悼

二、当时被错误赋义的部分现在进行重构。

什么叫做错误赋义?大家整天看到各种各样的网络自媒体,那些所谓的原生家庭创伤的文章,实际上对你小时候发生的事件是一种错误赋义。

因为那些文章里面所说的,是一个叫做创伤记忆池的东西。是无数个人的东西经过添油加醋的成分放到记忆池里面去的。

而你看了这里面的东西之后,用那些解释来给自己的创伤进行赋义,所以这个赋义过程往往都是一种错误性的赋义。

这种错误赋义有时候反而会强化某些本来不存在的创伤问题,所以这个过程要对那些错误赋义的部分进行重构和重新赋义。

三、对真实回忆中未表达的感受重新赋义。

新的赋义将使得那些从未表达过的部分得到了一次被赋义的机会。

从这三个部分,让当事人能够重新得到一次完成哀悼和记忆的重组。
从PTSD的创伤后遗症的症状上来说,这些典型的症状,比如说侵入性的回忆、过度警觉的状态,还有回避的心理状态......不仅仅是由于创伤性事件导致的,更多是来自于当事人对创伤性事件的回忆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错误赋义和扭曲的过程

现在很多网络上关于原生家庭的伤害、家会伤人这类文章,为什么说产生了最大坏作用,就是在于此。

导致来访者不能形成一个正确的赋义,反而不断地在诱导当事人形成错误的赋义。

3

一般我们认为出现PTSD的症状可能有三个原因:

一个是创伤性事件严重破坏了当时人的大脑的信息认知加工过程,导致当事人产生一种注意偏差以及对于自己记忆的提取的一种失衡状态。

使得当时很容易激活所谓的与创伤有关的记忆,引发一种侵入式的,不断的闪回的状态。

什么叫做注意偏差呢?

为什么我们一直反对原生家庭这个概念?

因为原生家庭这个概念就是一种注意偏差,行为遗传学是能够被重复试验的,才能叫做科学。
十大研究成果证明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内的因素和家庭外的因素,在孩子未成年前,比如说在儿童时期是各占50%,另外一些东西就是遗传基因。

12岁之后,家庭外的影响因素将远大于家庭内的,家庭内的影响因素甚至消失为零。

但是这些原生家庭文章不断地在强化你产生注意偏差,让你只看到仅有的50%的要素。

人成长中更多的影响因素,综合来看,其实是家庭外的影响因素。

但这些文章不断的强化一个错误,最大特点就是引发每一个人都产生了注意偏差,似乎小时候的经历仅仅只有家庭记忆组成。

再加上网络上这样的文章,点击量很大,很能够吸粉,能够产生很大的流量。

这些文章数量巨大,因为他们通过写这些文章来吸粉呀,所以就创造出了好多好多这方面的文章。

这些文章又不断的刺激、不断的激活着你个人对于所谓的家庭内记忆的一些过度的关注和提取。
所以就会导致一个人提取自己早年记忆的过程中,产生了失衡现象,这就叫做记忆的编码和提取记忆产生失衡

这就像是一个抑郁症患者一样,在认知治疗里面,有个词汇叫做自动性的负性反应

指的是当事人不知不觉之中,总是从记忆里去提取那些负性的记忆和情绪,所以持续的让自己处于一种抑郁的状态。

事实上他大脑里面有很多中性的、快乐的记忆,但是他不会去提取,因为他有了提取的偏差。

这种注意的偏差和提取记忆的失衡状态,就是出现PTSD创伤后应激症的原因之一。

所以我们在心理咨询室里面,反而要来访者去回忆更多的、所谓的原生家庭之外生活中的组成部分、那些童年的记忆部分。

科学的词汇不会用原生家庭,而会用早年教养环境的原因,就在这里。
因为早年教育环境里面包含着大量的孩子成长中非家庭内的对孩子人格影响的那些要素。

所以让一个人产生注意的均衡现象,而不再是注意的偏差。

让他能够提取更多的非家庭内的伤害性因素,让他看到成长过程中还有大量的被他忘记的、被他忽视的对他人生和成长起作用、对他人格起到关键作用的那些家庭以外的因素。

比如说小明曾经给一个监狱的犯人做过心理咨询,当时让他回忆在成长过程中,有谁对他好过。

他说所有人都是坏的,父母是坏的,没有一个人对他好过。

通过让他去重新提取这种偏差的记忆,让他把注意力的偏差调整过来,注意到除了家庭内,还有家庭以外更多的童年组成部分,这个当事人才回忆出来。

“哦,我想起来了,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我的班主任带我到他们家去吃饺子”。

你看人的成长因素,根本不是由家庭因素单方面决定的,是由各个方面的因素共同来决定的。

所以让人看到成长中的平衡的、多方面的、对他产生影响的源泉,这就是治疗创伤最重要的环节

4

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原因:

第一个方面就是注意力的偏差信息提取的失衡

第二方面,是个体经历了这些事件之后,他的记忆系统建立起了一种恐惧的图式

这种恐惧的图式,又使他对这种恐惧刺激的关注以及刺激赋予的意义,都产生了一系列错误关联

其实恰好说明很多人总喜欢在网上去看这些所谓的原生家庭伤害他的文章,这又导致他对这种恐惧刺激过于的关注,然后又对于这些刺激赋予了一些错误的赋义,在他的整个认知图式里面产生了一系列的错误的关联。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在真实情况下,无论这些刺激是否与他个体的心理创伤经验有关系,都被这个人判断为是危险因素,这些都叫做心理创伤。

第三方面的原因,就是当个体不断的回忆恐惧刺激时,他会通过逃避来降低自己的焦虑水平,所以就导致他的社会生活中采用一系列的回避现象

这种回避现象,包括回避真实生活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过度的从网络上的弱联系里面,来补偿真实的人和人之间关系所带来的正面的作用。

赵小明个人简历

【专业成长经历】

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

12年临床精神分析受训经历

【学会任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文化心理组委员

【专业著作】

《聚英国》

《拆掉心里的墙》

《互联网心理学》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

《本土化音乐治疗与技术实操》

心理小说《寻宝图~南红教父》

《第三代儿童心理教育》

《和妈妈一起学逻辑学》

《心理安全员》

【业界头衔】

今日头条2017年度心理自媒体金处方奖

今日头条2018年全国科普类自媒体排名11

2016-2018连续3年今日头条心理类自媒体10强

央视财经频道《职场健康课》栏目嘉宾

央视少儿频道《极速少年》栏目心理专家

央视旗下网络媒体央视频,疫情期间特约连线心理专家

原创作者:赵小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