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部编版语文(八上)古诗词理解赏析(二)

 昵称32901809 2020-12-11

《饮酒》(其五)陶渊明

主旨: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其厌恶官场,决心归隐,超凡脱俗的人生追求。

1、怎样理解尾联?

答:“真意”指诗人从自然与人的和谐中领悟到的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忘言”是说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的乐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安分乐道、不流于世俗的高尚品德,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2、从语言的角度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答:“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的所见所感并非刻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采菊时不经意看到南山美景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心与自然的契合,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春望》 杜甫

主旨:

这首诗描写了战乱时春日长安城凄惨破败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挂念亲人,心事国事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

1、从语言角度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答:首联运用白描手法,写望中所见。一个“破”字写出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沦陷的长安城城空人稀、乱草遍地的景象,令人满目凄凉。

2、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现的情景。

答: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上抵万金”

答:这句诗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连三月”写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的珍贵,写出了诗人因消息隔绝,久盼家人消息却音讯不至的急切心情。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

《雁门太守行》李贺

主旨:

这首诗描绘了将士们临危不乱、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扬了将士们顽强不屈的战斗意志忘身报国的坚定决心。

1、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渲染战前敌军压境,官军将士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氛围;暗示战斗的残酷, 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2、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烟脂凝夜紫 ”。

答: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来描写战场,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渲染了战争的残酷,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出将士们为拙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视死如归、坚决杀敌的壮志豪情。

4、“黑支压城城欲催”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局势的危急,该句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答:这句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敌人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多马众、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赤壁》唐 杜牧

主旨:

这首咏史抒怀诗,借赤壁之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成败的深刻感悟,含蓄地反映出诗人对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诗的前两句写兴感之由,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并引发进一步的联想,为后两句发议论、抒感慨作了铺垫。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之情。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主旨:

这首词中,词人将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创造出一个把梦幻和真实、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的神话世界,充分反映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

1、结合全词的内容,说说“接”“连”“转”“舞”几个字的表达效果。

答:“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转”“舞”两字,,则将诗人在风浪中颠簸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3、词的最后三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这三句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借用典故,表达了词人追求理想生活,寻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意境瑰奇壮阔,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