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说疫病,看那些改变历史进程的大疫

 漫谈医管 2020-12-11

端午红日探云海,

霞光万道除阴霾。

何日能灭新冠肺,

世界格局此疫改。

今日端午节,端午节深深的烙下了我国传统历史上抗击疫病的典型文化烙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抗击疫病也有着丰富的经验。端午节杂糅了避邪、防疫等多种民俗为一体,因而后世有认为端午节是由来于古人为了“避邪防疫”而设的节日。

     扒龙舟: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称,早在7000年前,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龙舟最初是用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人们祭祀龙神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

    避五毒:北方古人把端午视为“毒日、恶日”而避之。其实这是由于北方夏季天气燥热,瘟疫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这才让北方古人逐渐形成“避五毒”、“躲端午”等习俗。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这五种动物是古时北方盛传的五大毒物。


     驱瘟避邪:宋代以后,端午节许多风俗有了新变化。汉魏时以朱索、桃印施于门户,止恶气驱瘟避邪,而宋代却讲究贴天师符。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云:“端午,都人画天师像以卖。”还有合泥作张天师,以艾为头,以蒜为拳,置于门户上。苏子由作《皇太妃合端午帖子》诗中就有“太医争献天师艾,瑞雾长绕尧母门。”

     插艾草和菖蒲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民间认为艾草还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期间挂艾草于门上,相沿成习,遂成端午风俗。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菖蒲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如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蚊蝇虫蚁均是很多病原体的宿主或传播者。

      洗草药水:端午习俗之一,端午这天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药。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草药水,即是古籍记载的沐兰汤,关于洗草药水习俗的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末礼学家戴圣所编的《礼记》《大戴礼记·夏小正》中:“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周代已有“蓄兰沐浴”的习俗;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或草药,有香气,可煎水沐浴。屈原《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此俗流传至唐宋时代,又称端午为浴兰之月。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长命缕:是端午节时的厌胜佩饰,长命缕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去邪祟、避灾除病、益寿延年。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

    竞采杂药夏季是阴阳二气相争的时节,阳动于上、阴迫于下,午月纯阳正气,乃阴邪之所惧。夏季也是一个驱除瘟疫的季度,仲夏端午阳气旺盛,万物至此皆盛,是草药一年里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这天采的草药祛病防疫最为灵验、有效。由于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汇聚最利辟阴邪以及这天的草药神奇特性,因此自古传承下来的很多端午习俗都有辟阴邪与祛病防疫内容,如挂艾草、午时水、浸龙舟水、拴五色丝线辟邪以及洗草药水、薰苍术祛病防疫、饮药酒等等习俗。西汉末《大戴礼记·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南宋《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

     薰苍术:是端午节传统习俗活动之一,在民间用苍术消毒空气,即将天然的苍术捆绑在一起,燃烧后产生的薄烟,不仅会散发出清香,还可以驱赶蚊虫,令人神清气爽。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荆楚岁时记》中说:“以菖蒲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蛇(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白娘子,就是在端午节,饮了雄黄酒,现出原型,吓死许仙。)

   画额: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可驱避毒虫。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如今全球大流行,给世界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对于很多国家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创伤,中国也在年初与新冠肺炎遭遇,武汉封城,湖北暂停,全国的很多行业产业都受到了影响。中国累计确诊8万多人,死亡4千多人,最近北京再发疫情,多地调整为高风险,北京也处于半封城的状态。

其实相对于世界来说,中国的疫情控制是比较好的了,暴发到高点之后,回落了,就控制住了,国外的疫情才叫严重。全球如今已经累计确诊超900万人感染。死亡近50万人,单美国就确诊200多万。还不知道这个疫情会走向何处。世界早于十一个地球村,以往的疫病大多局限在一地或部分地区,全球无死角的大流行其实比较少见。这可能得益于交通物流的高速发达,北京的第二波疫情,有可能就是物流带来的。

疫情严重的影响着世界各国人民的正常生活,美国的股市在疫情爆发后,连续短时间内熔断四次,熔断机制建立也就启动了5次,这一个疫情就占了四次,可想而知,疫情对美国的影响有多大,如今美国更是确诊200多万,本以为世界老大的医疗水平,公共卫生水平很厉害。

      20世纪9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荣誉教授威廉·H.迈克尔尼(William H.McNeil1)在所著《瘟疫与人:传染病对人类历史的冲击》一书中,认为疫病史的研究一直是“史学家的漏网之鱼”,并以此语为章节的标题。他在书中指出:“传染病在历史上出现的年代早于人类,未来也将会和人类天长地久地共存,而且它也一定会和以前一样,是人类历史中的一项基本参数以及决定因子”,“流行病传染病模式的变迁,过去和现在一直都是人类生态的基本地标,值得更多地关注”。

    尽管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大规模爆发传染病疫情的概率在逐渐降低,可是在疫情面前人类依然是非常脆弱的,历史也已经多次证明一旦大规模爆发疫情不仅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还能够加速战争终结甚至是决定一个王朝的命运。

      人类直到1898年才发现了第一种病毒,但实际上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不断跟病毒斗争的过程。截止目前人类一共发现了5000多种病毒,其中能够对人类造成重大伤亡的病毒并不算多,但就是这些种类有限的病毒却让人类吃尽了苦头。科研人员距今3000年前的埃及法老美西斯的头部就发现了天花疤痕,证明了在3000年前甚至更早的人类文明就已经受到了天花病毒的威胁。中国很早就开始种痘治天花,后来传到欧洲,后来人们又发现了欧洲的挤奶工人只要得过牛痘就不会得天花了,人类就开始大范围接种牛痘来预防天花,直到1980年彻底消灭天花病毒。

      西方人以瘟疫为潘多拉盒子的神话作注解,认为这是上帝对渎神者的惩罚。直到中世纪以前瘟疫流行一直是恐怖的年代。那时瘟疫确实决定国运。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胜负、古希腊的没落,乃至东罗马帝国的衰败等,都是因于瘟疫。

   鼠疫被欧洲称为“黑死病”,由鼠疫耶尔森菌通过飞沫感染而发病,发病之后会引起发烧、咳嗽、呼吸困难甚至是败血症,死亡率也是非常高。仅仅是14世纪的欧洲鼠疫爆发在20年内就使得至少2000万人死亡,中国明朝末年爆发的鼠疫也使得上百万人死亡,鼠疫的爆发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加剧了明朝的内部矛盾并影响到了明朝军队的战斗力,间接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清末民初时期鼠疫也曾多次爆发,但好在这时人类对于病毒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得以控制疫情蔓延,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鼠疫爆发的次数才逐渐降低了下来,现在不会有大规模爆发鼠疫的可能了。


一战因为流感暴发而草草收场
      你以为流感好对付,但曾经,流感也是致命的。在1918年到1919年爆发的西班牙大流感直接夺去了全球至少2000万人的生命。当时世界主要国家正在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而忽视了对于流感的管控,可流感的大规模爆发后搞得人人自危各国都无力再继续打下去了于是不得不提前结束这场大战。当人们回过头来再看的时候才发现流感造成的死亡人数居然要比一战死亡人数还要多,可见疫情失控的危害究竟有多大了。
改变中华民族历史的疫病
      中华民族繁衍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与疾病抗争的历史。在防治危害尤其严重的传染病方面,我国从古到今积累了许多经验与教训,值得回顾、思考及取鉴。

       中国疫病流传史 , 既是疫病流传事实的历史 ,也是医学理论观念发展的历史和医学人物的历史 。 我国历史上记载的瘟疫多不胜数,《中国古代疫情流行年表》序列了从公元前674年至1840年间中国2500年各朝代各地方的 998次疫情 。其中有不少疫情对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过重要影响。

  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曹操军队败于孙刘联军,背后其实有《三国演义》没有写的重要影响因素——瘟疫。《三国志》载:“公(曹操)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唐朝天宝十三年,李宓“将兵七万击南诏”,南诏坚壁清野,唐军粮尽,“士卒罹瘴疫及饥死什七八”,最终大败,不但留下了“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的惨痛记忆,并且成为安史之乱的导火索,令大唐王朝由盛转衰。

  在南宋后期抵抗蒙古军队的战争中,四川钓鱼城坚守达36年之久,令世人震惊。当时蒙古军队发生瘟疫,《元史》记载,在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亲征时,“驻合州之钓鱼山,军中大疫,方议班师”,这使南宋军民获得喘息时机,最后一直坚持到1279年。

  在明亡清兴之际,瘟疫的暴发也曾深刻影响历史进程。史载,1641—1643年北京连年大疫,《崇祯实录》称:“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疫情十分惨烈,甚至导致北京守城军队严重缺额,于是在李自成农民军进攻时一触即溃。

历史悠悠,一晃千年,疫病肆虐,席卷全球。

抗疫斗争,代代相传,大疫来临,全力抗疫。

灾难之日,或有身亡,也有家破,乃至亡国。

埃及法老,难逃天花,古希腊亡,东罗马灭,

鼠疫横行,无力回天,白骨成堆,帝国没落。

几千年来,疫情不断,赤壁战火,熄于疫病,

天宝瘴疫,大唐衰微,明末瘟疫,闯王乃兴。

一场流感,遏制一战,过往种种,皆因疫病。

科技发展,医学进步,面对疫病,不在束手,

犹记非典,源于野味,强力抗疫,未大流行。

艾滋病传,埃博拉来,鼠疫霍乱,也能化解。

新冠肺炎,起源未知,先害中华,再祸全球,

全球遭罪,千万染病,几十万人,因此丧生。

疫情扩散,仍不停歇,不知未来,多少受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