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子并没啥语言天赋,我为什么坚持陪伴儿子做英文阅读

 昵称VXyCk 2020-12-11

我的儿子今年10岁,牛年出生的金牛座。PDF性格测试结果属猫头鹰性格:慢性子、低调内敛、不爱表现,但遵守制度,性格温和。这样一个男孩子是无论如何都没法和语言有天赋画上等号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儿子从小说话就是慢吞吞。家里亲戚经常会学他说话,觉得特别搞笑,像是《疯狂动物城》里的树懒。上了小学,除非他的答案特别独特有新意,他很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因为抢答题,他从来都是慢半拍。

可就是这样一个男孩子,我从他4岁左右开始就坚持陪伴他学习英文。9岁带他去美国小学插班读书,他基本可以做到无缝连接。3个月的时间,他基本熟悉了美国小学里的日常语言交流,参加州考测试获得了全班第二的成绩。

儿子并没啥语言天赋,我为什么坚持陪伴儿子做英文阅读

我的英文表达并不算很强,儿子也没啥天赋,因此很多人都很惊讶我对英文阅读这件事情的坚持。那我就专门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我为什么要坚持陪伴儿子做英文阅读。

首先我想说,不要轻易的给每个孩子下定论。在孩子的认知尚在发展的阶段,如何培养孩子,关键在于家长的认知。

知乎上有一则问答:不懂,为什么要让我孩子从小就必须学英文?问题底下的留言有数千条。很多爸爸会表示困惑甚至质疑:我小时候初中才学英文,现在不也挺好?语言学习有那么困难吗?不学英文又怎样?中国人该学好的是中文……即便有些回答认可孩子应该从小学英文,但认知也大多局限于因为学校要求,考试要考等功利或者无奈的原因。我才发现,还有那么多的家长对这个问题的认知是不充分的。

3-12岁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期,也是强化语言学习投入与产出效果最佳的时间段

1996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专家在第1期《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科学家们用核扫描技术研究发现,人的大脑中有一个专门负责学习语言的区域——布洛卡斯区。这一区域在2-3岁时开始快速发育,在10-12岁时发育成熟。

这篇报告科学的解释了人类语言能力的发展特征:幼年时期是语言学习能力最强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力不断下降。因为在幼年时期,学习语言是直接存储进入布洛卡斯区。而成人学习英语,要将这一区域和记忆区先建立链接,学习的效率和效果都会下降。

这也就是为什么“狼孩”7岁被获救,却再也达不到正常语言水平的原因。对此,我自己深有体会。我们这个年纪读书的时候,都是从初中开始学习英文的。多年的应试教育显著强化了阅读能力。以至于我在美国期间去Adult School入学考试,因为阅读答题分数太高,学校差点不接受我,说我应该去申请college。最后我急了,用蹩脚的口语向她们解释:我的口语表达能力不行,听力也不行。对方听着确实有点弱,才决定接受我。

接下来的几个月学习,我也只能说是强化了原先熟悉的词汇。不太熟悉的语境和陌生词汇,甚至对于有点口音的简单词汇,我的反应能力都会显得比较弱。而儿子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他的词汇量可能只有我的1/6,但是几个月下来不仅是学校里日常沟通基本无障碍,在外旅游也经常是:我还没听懂对方说什么,他已经get the meaning了。

所以,3-12岁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期。如果家长朋友们想追求性价比,那在这个时间段培养孩子一定是成本最低、效果最佳的时间段。

提前打好语言基础,缓解中学学业压力,让孩子成长得更从容

我们大家都知道“小升初”是一道坎。倒不仅仅是入学考试的门槛,还包括进入中学学习阶段的适应能力。小学阶段主要科目只有三门,语文、数学、英语。但是到了初中开始逐渐加生物、地理、历史、政治、物理、化学。涉及高考门槛的科目多达九门,想想压力都大。从小到大,我看过很多周边的例子:小学时是个学霸,到了初中就一落千丈

所以我很早就建立这样的认知:即便我的儿子语言不是很有天赋,我也要尽量在小学阶段完成他的基本英文教育。不说以后能不能把英文变成一个优势科目,至少要让它变成一个不用再花费太多力气,走很多弯路去苦苦求学的科目。当然,我对于语文阅读能力的要求也同样如此。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探索数理化的知识,让优势得以更好的展现。

儿子并没啥语言天赋,我为什么坚持陪伴儿子做英文阅读

孩子的性格像爸爸,绝对的工科男思维。我知道他的优势在数理思维。可是小学阶段的数学并不复杂。基于统计学博士老爸的科学教育原理,我们也从没让孩子过早涉足奥数之类的训练。所以,性格内敛的孩子并没有在这一领域产生什么自信。当然,我们认为也没有必要这么早强化甚至固化数理思维。所以,孩子恰恰在英文这个领域寻找到了自信。尤其是当他经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取得进步的时候,他会显得特别自信。而我,也很欣慰。因为他同时也学会了以更好的心态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这会让他以后的学习变得更从容。

培养别的兴趣特长,同样离不开英语

某种意义上讲,让孩子学习英语不能算一门兴趣课。将英文视作一门基础课会更确切一点。

我们仔细想想,如果你的孩子画画有天赋,要学画画,有一天等她长大,她需不需要走出国门去真切地感受一下西方艺术?当她走进国外任何一个艺术馆或者博物馆的时候,如果那些专业的英文解读她不理解,是否会让她的艺术欣赏能力大大受限?

如果你的孩子学的是音乐。那现如今市场上主流的乐器培训就是钢琴、小提琴、吉他,还有一些管乐。而这些都是来自于西方。你练习弹奏一首世界名曲,难道不需要知道它的歌词大意和文化背景吗?好,就算你学习的是二胡、古筝。当有一天,你的才艺越发优秀要走向更大的舞台时,是否也需要与国际流行趋势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加经典的作品呢?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儿子并没啥语言天赋,我为什么坚持陪伴儿子做英文阅读

再看看最近特别火的编程。国家现在大力培养计算机人才,不断提升各类编程、机器人比赛的重要性。很多名校也以此作为优先录取的重要考量维度。可是编程是什么?他的基础表达方式就是英文。你得先具备英文基础,再建立数理思维,最后才能谈到创造力的培养。

有人说,那我学数理化,这不需要英文。有些领域,中国人学得比外国人还好呢!嗯,中学阶段甚至大学阶段的基础理论学习,确实中文就够了。但是我们不妨想想未来有一天工作中的运用场景。且不说你未来搞科研,要查阅大量的国外资料,在国外权威杂志上要发表各种Paper。就算是你从事具体行业,做医生、做金融,做IT、做贸易……国际间的交流也是无处不在。

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如果我们想让孩子不仅仅只做简单重复、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那么英语就是必备的基础能力之一。

让孩子学会用另外一只眼睛看待这个多元的世界

语言规律里,无处不在地包含着民族习惯、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在我看来,学习语言从来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学的是用另外一只眼睛更客观、深邃的看待这个多元的世界。

儿子并没啥语言天赋,我为什么坚持陪伴儿子做英文阅读

英文思维和中文思维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我们中国人习惯把姓放在前面,把名放在后面,英语国家正好相反。这体现了中国人对祖先的敬畏,父为子纲。而美国人崇尚自由,更尊重自己。再比如,英语思维通常会按照事情的重要性来排列表达顺序。举例:She got great progress through her constant effort after last failure.但是中国人通常会比较含蓄的先强调事物发展的过程,最后描述结果。顺序完全相反。这体现了美国人的性格相比较中国人,更加简单、直接。

当你掌握了一门新的语言,那就有机会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开阔视野,了解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这种新的认知会让你懂得理解、包容与接纳,这对于一个孩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会有很大的影响。我相信,如果越来越多的孩子建立起这样的心态,那么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包容。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用一个人听得懂的语言跟他说话,你说的话,他会记在脑子里;如果你用他的语言跟他说话,他会记在心里。

儿子并没啥语言天赋,我为什么坚持陪伴儿子做英文阅读

教育的本质是为孩子提供多一种可能、多一种选择。我不想随意的为孩子关上一扇窗。当儿子在公园里看见外国小朋友,不再胆怯一起玩耍时;当儿子在家拿起美国同学送的英文图书仔细阅读时;当儿子和我一起看美国大片,那些熟悉的场景让他惊呼不已时……我知道,我已经为他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它将持续生根、发芽,带给儿子未来更多的可能。

对语言天赋不高的孩子剑走偏锋:另辟新径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这应该算是我的一点小私心了。儿子语言天赋不高又不够自信,常常羞于表达。但是表达能力,恰恰是人一生必备的素质。作为妈妈,我能够以平常心客观看待孩子的特点。但是我却不能放弃对孩子性格的引导和改善。

我知道,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孩子特别多。特别是女孩子,伶牙俐齿的比比皆是。如果和她们硬拼中文表达能力,那只能是处处受打击。花的时间还一点儿不少。所以,同样是语言训练,我选择从英文开始的。

从幼儿园中班开始,我每年都会让孩子参加学校举办的“故事大王”比赛。当然,他是用英文演讲的。我会教他如何用肢体语言辅助英文表达,好让小朋友们更容易理解。儿子比较乖,虽然每次上台都很紧张,但我也会看到他在努力的练习、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儿子连续两年都拿了第二名回来,也算是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一种认可和鼓励。到了小学,但凡学校里有跟英文能沾上边的表演类活动,我都会尽量让他参加。而儿子也算是尽力,每次都撑住了场。孩子对于表达的自信由此建立。

我没有刻意的去追求一些功利的比赛结果,是因为我对孩子的能力有客观认知。相比较比赛的名次,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更加可贵。

儿子并没啥语言天赋,我为什么坚持陪伴儿子做英文阅读

坚持陪伴阅读,一点意外的收获

一路走来,我坚持陪伴阅读,时常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比如说,改善亲子关系。我是一个急性子妈妈,多年的职业习惯让我的目标感很强。所以我曾经也会因儿子不达预期而困惑、着急。现在虽然不再困惑了,但也会有没控制好情绪,和儿子发生争执的情况。但是因为一直陪伴阅读,我和儿子平日里的沟通很多。我也会刻意的通过阅读让儿子了解我的想法,让我了解他的想法。所以,儿子的安全感很足。当我和儿子犯错误的时候,冷静之后,我们俩都能够懂得包容、理解对方。

很多人都在探讨父母如何育儿的方法。我觉得好的父母得首先是能走进孩子心里的人。感谢陪伴阅读,让我成为这样的人。

更让我惊喜的是:现在儿子已经可以给妹妹做陪伴阅读了。这就是言传身教的力量。有的时候我比较忙,没有办法陪妹妹读书。我就把这个任务交给儿子,儿子总是欣然接受。妹妹的语言天赋明显强于哥哥,所以哥哥做起老师来很是有成就感!

儿子并没啥语言天赋,我为什么坚持陪伴儿子做英文阅读

陪伴阅读,根本没有那么难

说了这么多,也许很多爸爸妈妈会有一定的认可度了。但是又会说,我太忙了,哪有那么多的时间陪啊?

其实,陪伴阅读根本没有那么难。只要方法得当,并不需要花很多时间。从我的经验来看,针对学龄前的宝宝,每天抽出15-30分钟陪伴阅读足矣。生活中,可以再场景带入式的聊上几句,持之以恒效果都会令你惊讶不已。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需要陪伴的时间反而越来越少了。就我儿子而言,小学阶段还需要一些引导。可预见的是,到了初中他一定可以完全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了。

爸爸妈妈们,行动起来吧!和我一样坚持阅读陪伴、与你的孩子做朋友,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关于我为什么坚持陪伴阅读的话题就聊到这里。下一次,我给大家继续分享一些我带儿子学习英文的小技巧。

全网都在抨击中国式家长控制欲,到底是谁之过?

银河补习班,你真的读懂邓超了吗?

我是魔斯妈妈,俩宝妈,热爱写作、热爱分享,喜欢历史、喜欢旅行。财务金融领域混迹多年,后因孩子投身教育领域。从卖方研究写行研报告到创建魔斯英语品牌开设30多家校区,再到跟宝爸宝妈们一起探索育儿心得,我一直在跟随心的方向前行。

感谢孩子,让我拥有不断成长的动力!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转发!也欢迎交流任何有关育儿的话题!

#聪明孩子养成记# #英文阅读# @头条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