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聊《山海经》|竹山

 wsyqn 2020-12-11
趣聊《山海经》|竹山——豪彘状如豚而白毛,人鱼膏蜡烛千年不灭

竹山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雚(guàn),其状如樗(chū),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zhě),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fú)。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jī)而黑端,名曰豪

从英山西行五十二里,就到了竹山。

趣聊《山海经》|竹山——豪彘状如豚而白毛,人鱼膏蜡烛千年不灭

山上到处是郁郁葱葱的高大树木,在山背阴的北坡蕴藏着丰富的铁矿石。竹水河从这座山的北面发源,一路向北奔腾,最终注入渭水河。

在竹山向阳的南坡生长着茂密的箭竹,还盛产青色的玉石。丹水河从这座山的南面发源,一路向东南方向流去,最终注入了洛水河,在丹水河中还盛产五彩晶莹的水晶石。

竹山中生长着一种名叫黄雚(guàn)的草,它的外形很像是樗(chū)树,但长着很像是麻叶的叶子,开出的花朵是白色的,结出的果实却像(zhě)土一样是红褐色的。据说用黄雚草煮的水沐浴就可以治愈疥疮,还可以治疗皮肤浮肿的的疾病。


人鱼

在丹水河中生活着很多人鱼。

人鱼其实就是鲵鱼,它的外形很像鲇(nián)鱼,但是长有四条腿,鸣叫的声音就像是小孩的啼哭声,所以又称之为娃娃鱼。

趣聊《山海经》|竹山——豪彘状如豚而白毛,人鱼膏蜡烛千年不灭

插画师杉泽作品

中国史类书籍《广志》对人鱼的解释为:

鱼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形如鳢(lǐ)。

清代文学家吴任臣在《山海经广注》中解释道:

《异物志》《异鱼图》皆云:“人鱼似人,长三尺,有发,不可食。”是同名异类者也。

这些古代文献都表明了,丹水河中的人鱼和我们通常所说的美人鱼是两种生物。

趣聊《山海经》|竹山——豪彘状如豚而白毛,人鱼膏蜡烛千年不灭

《史记正义》有云:

秦始皇冢中以人鱼膏为烛,即此鱼也。

人鱼膏,顾名思义是用人鱼熬制成的油膏,被放在古代帝王的地宫中供照明之用,据说这种烛火可以千年不灭。古人认为人鱼膏就是用鲵鱼制作而成的,也有人认为是鲸鱼制作的。

趣聊《山海经》|竹山——豪彘状如豚而白毛,人鱼膏蜡烛千年不灭

画家吴鑫作品

据说人鱼会在大旱的时候,口中含着清水爬上树干,然后使用树叶草木将自己的身体隐藏起来,然后张开口,守株待兔。不一会儿便会有鸟儿飞过来在它口中饮水,人鱼就会趁机将鸟儿吸入腹中吃掉。

趣聊《山海经》|竹山——豪彘状如豚而白毛,人鱼膏蜡烛千年不灭

豪彘

在竹山中还生活着一种名叫豪彘的野兽。

豪彘就是豪猪,俗称箭猪。它的外形很像小猪,浑身都长着簪子粗细的白色长毛,这种长毛尖端呈黑色而且非常的尖锐。

据说豪彘是群居动物,经常是二三百头一起,成群结队地去偷吃田地里的庄稼,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在受到驱赶或追捕时,豪彘就会使劲鼓气,将自己身上又尖又长的刺发射出去,刺伤猎食者,杀伤力很强,并且它的刺还会很快地生长出来。

趣聊《山海经》|竹山——豪彘状如豚而白毛,人鱼膏蜡烛千年不灭

不过有意思的是,豪彘的刺能保护自己,却也给它带来了诸多的不便。据说豪彘会在寒冷的时候挤在一起相互取暖,但是由于它的身上长满了尖刺,挤得太紧,它们就会互相伤害。于是,豪彘又互相闪开,本能地拉开距离,但过一会儿,它们又会禁不住寒冷的侵袭,又挤挨在一堆了,然后疼痛又让它们分开,就这样一直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下去。

趣聊《山海经》|竹山——豪彘状如豚而白毛,人鱼膏蜡烛千年不灭

浮山

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多盼木,枳(zhǐ)叶而无伤,木虫居之。有草焉,名曰薰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xiù)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lì)

竹山再往西一百二十里,就到了浮山,

浮山上树木葱茏,到处生长着茂密的盼木。这种树长着枳(zhǐ)树一样的叶子,但是却不长刺,有一些虫子会寄生在它的树干里。

趣聊《山海经》|竹山——豪彘状如豚而白毛,人鱼膏蜡烛千年不灭

山上生长着一种名叫薰草的香草,它的茎秆是四方形的,叶子很像是麻叶,开着红色的花朵,结出的果实是黑色的。

薰草会散发香味,闻起来和香草蘼芜的香味很像,据说将薰草佩戴在身上可以治疗麻风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