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模式第二天,旋转跳跃不停歇。
个案速写
个案故事1 孩子不好好读书,妈妈一方面想控制,一方面很无力。现在孩子5年级,12岁了。 个案中,原来案主妈妈5年前因为卵巢癌去世,案主一直停留在自己母亲去世的悲伤中。 同时,更重要的是,案主妈妈整个人的表现都像个十足的孩子,她的内在一直停留在孩子的状态。 个案里,当张老师试图带领案主穿越时,案主说“我没有力气,我想等妈妈来帮我”。 当她无法长大的时候,她和自己孩子相处,其实是两个孩子在相处。 成年人和孩子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一个:孩子想要什么,等着别人给她。 成年人想要什么,都会自己去争取。
个案故事2 孩子有破坏动力,会拿头撞课桌,经常说“让我死吧”。 个案展开,原来问题也在妈妈这里。孩子只是在为妈妈做事情。
个案故事3 案主妈妈从儿子高中开始,管不住了儿子。现在儿子上大学,休学在家。 案主妈妈之前经常和儿子说,“我和你爸爸三观不一致,没法在一起了”。 家庭里,孩子只有一个期望:父母能好好在一起。 所以,家庭中父母产生问题时,最紧张的是孩子。 当父母双方想分手时,孩子会第一时间察觉到,然后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拼命把父母拉在一起,调皮捣蛋,没心思上课等等。 孩子内心的声音是:“如果我有事,爸爸妈妈就会关照我,就不会分开了”。
个案故事4 案主跟老公结婚14年,前面几年感情还不错。后来生了孩子后,婆婆来帮忙,和婆婆相处不是很好。后来老公去ktv唱歌什么的都瞒着案主,让案主不再信任老公。 个案展开,案主在地上哭诉,“我一心一意为了这个家”“你这个骗子”“你一点都看不到我的努力”“从来不心疼我”“我为你爸考虑这么周到,为你妈考虑这么周到”。 案主的心中充满了对老公的无穷无尽的愤怒,这愤怒也逐渐把她自己的内心撕成碎片。而案主在愤怒的同时,也很享受自己可以指责老公的这种精神上的清白感。 个案最后,当案主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关系中的责任时,全程一直很麻木的老公突然说“心里有点紧,有点心疼她”。 实际上,任何一段两性关系,出现任何一种状况时,永远是双方各自有责任。 每个人只有真正看到自己在现在的状况中该付的责任是什么,这段关系才有可能变好。 女人不容易,男人也不容易。 当一个人承担了自己的责任时,另一个人也就能承担他的责任。
个案故事5 案主女生,老公其他都还好,但她特别不满意的就是不管生日、情人节等任何节日,老公很少记得。结婚这12年里,老公一共只记得过5次节日。前年情人节,老公送了她一双十几块的拖鞋,她为此高兴了很久。而每次老公忘记时,她都越来越失望,也越来越怀疑老公对她的爱。 个案展开,原来案主童年时,因为妈妈已经生了两个姐姐,她出生时,爸爸曾打算用她去换别人家的男孩回来。案主从小就没有资格感,感觉不到爸爸的爱。 所以,案主把童年时缺失的那份爱和期待,都转移到了先生身上。当先生做到一点时,她就很满足。先生没做到时,她就很失望。 而一个老公,如何满足女人对爸爸的需求呢。
部分问答记录
学员:昨天做了个案,很神奇,晚上回家孩子跟我亲近了一个多小时。但是今天早上老公因为孩子没起床的事情发脾气,我觉得孩子已经在进步了,就跟老公吵了一架。 张老师:作为父母,很希望孩子一夜之间跳到另一个频道,去到另一个地方。但是任何人的改变,都需要一个过程。而当我们一心想着让孩子到这个地方去的时候,眼里心里的,都是他还有多少距离。家长越是抱着“你怎么还没做到”的心态,孩子的力量感越弱。
学员:对于孩子有份愧疚,怎么办? 张老师:愧疚感是个能量比较低的情绪。它提醒你要去多做事。当你做够了之后,就会平静了。当下可以有很多方法处理情绪,但真正的内力一定是在现实生活中修行得来的。
学员:父亲三月份的时候肺癌,我们很着急,给他买了很多东西,花了很多钱。结果今天父亲突然说,我的事情以后你不用管了,你也不用买衣服了,死后也没人穿了。 张老师:我给你翻译一下。“我的事情你不用管了,你也不用买衣服了,死后也没人穿了。因为我想你留更多的钱下来,过好你以后的人生,因为我爱你。”
学员:昨天您提到如果一个人口头禅总是有“死”,那可能有死亡动力。我孩子就是这样,今早我叫他宝贝过来,他就说“你的宝贝已经死了”。然后不管我做什么,孩子总是很担心我。 张老师:先去检查你的家族系统。去找你的助教,画一张家族谱图,问题在你这里。
学员:怎么教育孩子? 张老师:任何事情都是一个铜板的两面。教育就是在走钢索的过程中不断微调。 看到孩子膨胀了,就打击一下。看到孩子没自信了,就鼓励一下。 永远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或者永远的“温室里的花朵”,都不行,没有什么方法是永远通用的。
学员:婚姻如何结束? 婚姻不是不可以分手,没有人可以保证婚姻一路走到底。 正确的分手方式:告诉孩子,分手是我们两个人的事情,与你无关。任何时候,你想妈妈就找妈妈,想找爸爸就找爸爸。你永远都拥有我们。 只是,我经常听到父母跟孩子说:“要不是因为你,我早跟你爸离婚了”。 当家长不断这么说时,无形之中让孩子背负了巨大的责任。
学员:为什么案主撕毛巾的过程中,我感到自己的心也被撕碎了 张老师:如果有同感的人,可能你内心也有很多隐忍的情绪没有表达。看到内心那些隐忍的部分,找到一个合适的途径去面对和转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