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欧洲的贵族也不喝牛奶!

 珠海老杨品谈 2020-12-11


1

这些天关于中国牛奶的事儿在网上吵得沸沸扬扬,主要是前些天一个叫王小七的自媒体人发了一篇文章引起的。

他文章里说的事儿其实就一个——我国生乳的标准太低,低于全世界水平。

这是事实,黑纸白字写着呢!里面涉及两项指标,一个是蛋白质含量每100克奶里只要求有2.8克,外国一般要3克以上。另一个就细菌数量,每毫升内不超过200万个单位,外国一般是不超过20万个单位。

这个标准是2010年6月正式实施的,叫生乳新国标。这个新国标相对旧国标要求有所降低,原来蛋白质的要求是不低于2.95克,细菌数量是不超过50万个单位。降标的理由是,我们的牛不行、草不行、水不行、养殖户不行,出不来那么高水平的牛奶,所以要降低标准。要不大部分生乳都不合格,只有倒掉,或者养牛户杀牛吃肉。

因为这个标准是内蒙的两家乳品厂参与制定的,所以,这也说明,中国人心中的大草原也产不出好牛奶来。

不过,这类牛奶标准的事儿,好多年前大家都知道,比如当年奶粉的标准就是三鹿参与制订的。那个时候也是因为生乳中的蛋白质不达标,才发明了加三聚氰胺的做法,结果加三聚氰胺成了一个正确姿势,不光是三鹿这么干的,所有乳品厂都这么干了。也不光是奶粉行业,是所有乳业,所有!

既然蛋白质标准上不去,加蛋白质精(三聚氰胺)又不让,那就只有降低标准吧,这好像也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2

中国这块地儿,自古长城以内就没有牧场,所以我们缺牛少马,牛马一直都是战略物资,更不用说奶牛这种对草场要求更高的动物养殖了。没有好的草场就要喂饲料,直接给牛吃蛋白质,也就是饲料中的豆粕含量要足,比较悲催,我们自己生产的大豆满足不了需求,80%要进口。

那么说,蛋白质少点也没关系,那就多喝点吧,问题是少了还喝不起,更不用说多喝了,每人每天1斤奶是多少年中国人的梦想。

每人每天1斤奶的提出不是为了补蛋白质,因为蛋白质的来源很多,最简单的就是鸡蛋、肉类,是补钙,牛奶中含有人体最容易吸收的钙,大骨头里的钙其实人根本吸引不了。

蛋白质奶牛生产不出来,的确没办法,因为中国人自古蛋白质供应就不足,我们不是吃肉的民族,是吃谷豆菜的民族,不也没怎么着吗?欧洲人管我们这种谷豆菜营养结构叫亚洲营养金字塔,古人也不喝奶,生孩子没奶最多养只山羊。

其实,在古代,不光我们不喝奶,欧洲贵族也不喝奶,牛奶都给穷人喝、奴隶喝。

为什么呢?

因为牛奶里面会有病菌,喝了会得病,再就是牛奶太不好保存,很容易腐败变质,一不小心就会喝坏肚子,所以贵族不喝。直到巴氏消毒法的出现。

3

1862年,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经多次实验,终于证明煮沸的肉汤不会自动长细菌,而是空气中存在细菌,如果能通过一般方法杀灭葡萄酒或牛奶中的细菌,再经通过密封包装,葡萄酒、牛奶在一定的时间里就不会变质。

1864年夏天,巴斯德发明了一种葡萄酒和啤酒的消毒保存方法。他通过实验发现把新酒短暂加热到50~60 °C就足以杀死酒中的微生物,长期保存也不会变酸,而且不牺牲酒的口味品质。这种方法以巴斯德的姓氏命名,称为巴氏消毒法。

以72-75°C的温度把牛奶加热15~30秒,然后立刻冷却到4-5°C。在比较低、相对短的温度下可以杀死牛奶中的一大部分致病细菌,使牛奶保质,还能保持一定的口感和口味。

当然现在工艺做得更细了,比如,使用63℃下杀30秒、72℃下杀15 秒、89℃下杀1秒等等,总之是用百度以下这种低温的方法进行杀菌。

但另一方面,不煮沸就不能消除的牛奶里全部微生物,这个温度只是刚好把致病的细菌消除。由于仍然有部分细菌生存,巴氏消毒法消毒的牛奶即使未开封,在室温下一两天后仍会变质,因此应冷藏。未开封的牛奶放在6-7°C下可以保存6-10日。

现在这种牛奶称为巴氏奶、低温奶,市面上一般叫鲜牛奶。这种牛奶因为要通过冷链运输,又要冷藏,一般成本比较高。

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对牛生乳要求高,生乳中细菌不能太多,太多了杀不死,喝了会出问题。原标准的50万个单位,还算可以,现在的标准200万个单位的牛生乳就完全不能采用巴氏消毒法了,根本灭不完。

那就只有用另一种方法:超高温消毒法。

物料在连续流动的状态下,经135℃ 以上不少于1秒的超高温瞬时灭菌,以完全破坏其中可以生长的微生物和芽孢,实现完全杀菌。然后在无菌状态下包装于微量透气的容器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在物理、化学及感官上的变化。

这种消毒法不但适用于牛奶,也可以用于果汁、奶油、豆浆、酸奶、葡萄酒、汤、蜂蜜以及浓汤。这种消毒法在1960年代被发明,并在1970年代逐渐发展到实用,主要得益于瑞典的利乐包装技术。

伊利和蒙牛最早引进了利乐包装技术,用这种方法生产出的牛奶叫高温灭菌奶、UHT奶或常温奶,市场上叫纯牛奶。

1983年利乐包装技术进入英国,1993年进入美国,1997年伊利与利乐合作,推出常温牛奶,2000年蒙牛也开始使用利乐包装。这种利乐包装的高温灭菌奶可以在常温下保质180天。

4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把牛生乳的标准订的太低,生产巴氏奶的企业会立刻死掉,因为没有合格的原料了,等于是伊利和蒙牛这两家常温奶企业不用考虑奶源的质量,收购低质量奶进行高温加工就行了。

可是,这种高温杀菌的奶营养成分会不会受损失呢?

损失是一定会的,但据说是不大,差不了太多,差多少没有定论,或者说也没告诉消费者,而传达的信息是和鲜奶没区别,比鲜奶还安全,一点菌都没有。

但超高温杀菌过程中超高温会使牛乳产生一定的“焦糊味”,会掩盖奶本来的味道,感觉没什么奶味。当总菌数达到200万/ml,牛奶吸收的异味和细菌产生的异味,已经大大改变了牛奶的味道,超高温杀菌并不能去除这些异味,所以,我们现在喝那种盒装常温牛奶时会感觉有点六六粉的味,就是这个原因。

而巴氏杀菌奶就会有新鲜的口感,但对生乳的要求太高,又不好保存。

不过从市场配额看,巴氏杀菌奶在发达占国家主要地位,美国、加拿大巴氏杀菌奶占了99%以上,也就是你基本买不到常温奶。欧盟、日本、韩国、台湾这个比例也很高,都超85%以上,而我们刚好是反的,超高温杀菌的常温奶在市场上超过80%,因为方便又便宜。

关于牛奶的门道还很多,比如风味奶、还原奶,还有优酸乳是不是奶等等。总之,中国人有牛奶情结,总觉得我们没把这个事搞好。其实这很正常,我们关于吃的问题都没搞好,因为人口太多。但牛奶情结还真不是我们原有的,而是洋化的产物。好多人反西化、反洋化,其实早都洋化了。

但无论是洋化,还是中化。都不应该越发展越降低标准,用东北农村话讲,不能越活越回陷[xuàn]那!

还有一个事儿,就是如果不是把王小七那篇“六大罪状”文章给删了,这事也不会在这几天发酵,这也是回陷[xuàn]的表现。

回陷[xuàn]表示不长进,非但没有越来越成熟,反倒越来越幼稚;非但没能越做越好,反倒越做越差劲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