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 摒弃贪念,知足的人生才能无忧

 见素抱朴780 2020-12-11

一、

《庄子》里有句话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我们的生命都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却是没有穷尽的,如果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欲望,必然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一些人明知如此还在不停地追逐欲望,这才是真的危险。

人生短暂,不过区区百年,但我们能用到的却很少,正如有句话说“良田千倾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纵使你拥有良田万亩真正需要的无非是那一日三餐,即便是坐拥广厦千万间,真正需要的也只是那睡觉的一席之地。

人活一生,真正能用得到的很少。有很多人埋头苦干只为了赚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子,开更好的车,到头来他们的一生也只是一个赚钱的机器。当他们事业取得成功,豪宅豪车一应俱全时却会发现自己的心是空虚的,物质并不能带来人心的充实和满足。因为他们自始至终都是错误的,他们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与家人相伴,看日出日落,享受那份心灵的静谧。

而更多时候,对欲望的追求还会成为催命符,一代又一代在对欲望的追逐中丧失殆尽,后来者依旧乐此不疲。一将功成万骨枯,能胜出的只有“一”,更多人会成为那枯寂的“骨”

知足者方能常乐,有限的人生应当懂得知足,不知足的结局便是祸患。

二、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圣人以顺应自然的心态处理世事,采取不发号施令的教化。让万物按照自己的规律生长,任其自由发展而不强加干涉,生养万物却不占有,培育万物却不自我炫耀,成就万物也不会居功自傲。正是因为他们不居功,没有贪念,所以才不会失去什么。

贪念是万恶之源,自古以来贪念缠身之人都无什么好的结局,无论是贪官污吏,还是平民百姓。

有一则流传很广的故事:

从前,有个地主去拜访部落酋长,希望可以从这里得到一块地。

酋长说,你从这里一路西行,往回走的时候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太阳落山前回来,这些土地就是你的。

太阳落山了,地主却没有回来,因为他走得太远累死在了路上。

回看这位地主,如果不是过于贪心,他完全可以在太阳落山前回来获得一块土地,但正是因为贪念,他想得到更多的土地,最后不仅没有得到一厘,还累死途中。

生命有限,欲望无限, 贪念越大引发的祸患也就越大,失去的也会越多,甚至是生命。

三、

《道德经》里面说: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当一个人功成名就的时候懂得后退,才是符合大道的行为。

清朝中兴大臣曾国藩创建湘军,这是一支全军上下对他绝对服从的军队,朝廷都无法调动。他率领湘军平定了太平天国,官至四省巡抚,相当于今天的四省省长,权力之大在清朝是前所未有的,而且还有一支最精锐的军队。

但是他深知功高震主的道理,况且自己还是汉人与朝廷不是同族。他主动向朝廷申请裁军,将权力移交给弟子李鸿章,而这时清政府也在考虑如何剥离他的军权,见到曾国藩如此识趣便接受了他的申请。

最后曾国藩不仅保全了自身,还成就了自身的功名。

陆希声说过:

有道之士,功成不居,名遂不留,退身以全其归,让位以免其危。

能够堪破大道的人不会居功自傲,也不会在意名声,他们懂得适时的后退来保全自身,让出功绩免受祸害。

懂得克制内心的欲望,在人生极尽辉煌的时候保持清醒,做到急流勇退才是符合大道运行规律的行为。

《庄子》中也说: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做了所谓的善事不去贪恋名声,做了所谓的坏事却不至于面对刑罚,顺应自然之道并将其当作事物运行的规律,这样就能保全自身,保全天性,可以修身养性享受天伦之乐

人生不过寥寥百年,在历史的光阴中也只是弹指一瞬,生命有限而外界的诱惑却是无限的,如果用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欲望,必定会给自身招来灾祸。

“贪、痴、慎”,贪念排在首位可见其危害之大,我们唯有杜绝内心的贪念,保持清醒的头脑,谨记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做到知足常乐,才能避免因贪念而追逐欲望带来的灾祸。


牛子道,分享国学文化,带你在繁杂的社会中感悟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